在国内经济下滑、国际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中国需顺势而为加快经济转型步伐。经济转型的核心任务是金融转型,也即实现政府主导型金融体系向市场化、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的转换。这种转换条件已基本成熟。中国金融体系的国家垄断与行政管制的合理性正逐步消解,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放权让利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实力的削弱需政府强化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来弥补,这是中国渐进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但是,改革已从三个方面显著增强了政府的财政和调控能力:财政收入实现了超越GDP的高增长;大型国有企业进入高盈利状态;国家的资产运作和使用已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中国政府具有财政、货币和国有资产三大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有条件从金融资源配置的前台退出,着力于金融生态环境的营造。
第二,市场信用基础的缺失曾是实行金融行政管制的理由,但过度的行政管制已成为寻租行为和机会主义盛行的制度根源,成为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逐步取消金融的行政管制,促进金融成功转型已经显得刻不容缓。
金融转型的内在要求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更大幅度开放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首先,就金融开放而言,外汇管制仍需加强,但金融服务市场的准入必须放宽。中国经济未来10年仍有较快的成长性。但中国仍是相对贫穷的国家,高成长的成果需优先让本国居民分享,而不是让国际资本分享。如果外国资本更多进入,我国就会有更多外汇储备积累,在对外投资能力相对弱小的情况下,国家财富会面临汇率和资产贬值的双重风险。
其次,金融改革的核心在于放松并最终取消行政管制。具体而言,需要在业务审批方面引入负面清单制度,即明确规定禁止发展的业务项目,除此之外放开经营,以拓展金融创新空间;股票发行审批制度应逐步过渡到交易所核准与报备制度;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消除存款负利率和给银行业的利差补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合并现有金融监管机构,以适应金融发展和有效监管的内在需要,从根本上排除目前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权力竞争和摩擦给中国金融发展造成的损失。
再次,需要大力促进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无分支机构的社区银行的试点和发展,以促进消费信贷、消费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E)等各类进入实业的投资基金。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信用评级等社会中介服务业的规范发展。大力开发和发展各种信用增级机制,分散信贷和投资风险,促进小中企业、新创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