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钓鱼岛主权争议升高的敏感时刻,马英九9日将搭直升机前往彭佳屿视察,“就近”听取钓鱼岛情势的相关报告,海、空军已做好准备,随时保护马英九的安全,这也是台湾地区领导人离钓鱼岛最近的一次。
马英九的此番规划不日即将付诸行动,让外界颇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毕竟前不久马英九面对日媒还明确表示台湾无意与大陆联手对抗日本,“希望日本朋友们知道,我们非常重视与日本的关系”。可谓让许多大陆民众寒心,颇有外敌当前窝内斗之感,此次乘机遥望钓鱼岛的规划对马英九而言又是出自何种目的,背后又有哪些战略考量呢?
一、为了向外界表达保钓决心,拉抬民望
此次马英九借视察彭佳屿乘机遥望钓鱼岛,在历届台湾领导人当中可谓独树一帜,毕竟台日关系非同一般,台湾政党领袖一般不愿在钓鱼岛问题上主动出牌,而马英九此番遥望可谓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做。这一方面是由于钓鱼岛争端俨然成为亚太地区领土纠纷的最前沿,其风头甚至盖过了上半年南海黄岩岛之争,岛内民众情绪也是水涨船高,保钓之声不绝于耳。
马英九基于此种内外情势,考虑到沸腾民意,以台湾地区领导人身份间接地宣示台湾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重申了自己前不久表达的钓鱼岛主权在我的决心,以此来安抚岛内民众因为日本近期一连串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措施而产生的愤怒情绪,反击岛内政敌对马英九保钓不力的指责声,表明自己在主权问题上没有懦弱和胆怯,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具有领袖魄力和决心的,对历史也好有个交代。同时也可以此来拉抬自己低迷的民望,为国民党巩固执政基本盘。
二、向东亚诸国表达台湾立场,提升台湾在东亚博弈中的能见度。
钓鱼岛之争目前已然成为东亚地区国际政治博弈的焦点,各方都在博弈中使劲浑身解数,力图使得博弈结果最大限度的符合自身利益。而台湾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则因为本身不具备合法的国家身份而在博弈中得不到平等对待,二则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很多对外事务处理上需看美日脸色行事,自然难以在钓鱼岛之争中获得有利态势。这也是台湾在东亚国际政治局势中困境的折射。
然而,即便困难再大,台当局也不能不在政策宣示上有所表达,否则形势将更加不利于台方。所以马英九前不久抛出所谓的“东海和平倡议”,此倡议要点有三:希望争端能够和平解决,钓鱼岛主权属台,钓鱼岛周边渔业、油气等资源可共享共同开发。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实际上就是当年邓小平“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台湾版。
另外,为了打消美日对海峡两岸共同保钓的疑虑,马英九还特地面对日媒表达台湾绝不同大陆联手保钓的政策宣示,其实这首先是说给美日两国听的,其次也是说给大陆听,言下之意就是说,台湾理解大陆倡议两岸联手保钓的想法,但目前由于台湾有困难,联手保钓只能心照不宣,有默契就好,不可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否则台湾在美日两强面前很难自处,也会加深台湾内部政策分歧。
所以,马英九的“东海和平倡议”和独自保钓政策就形成了台湾当局现阶段的钓鱼岛争端对应方案和策略。
但是在国际博弈中只“出一张嘴”,那肯定是不行的,没有相应的动作予以配套,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更何况台湾还是博弈各方实力最弱的一方,国际能见度也最低,整个东亚就只看到中日两强在钓鱼岛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至多还有美国时不时做出外交表态,如何才能让台湾的声音得到尊重且能提升能见度,以便影响钓鱼岛博弈过程和结果呢?
于是,马英九的视察彭佳屿并顺便遥望钓鱼岛的行程便公开提了出来。这是台湾领导人到达离钓鱼岛最近的地方,既可以体现台湾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也可以彰显台湾在地理位置上的便利,同时也是践行了台湾单独保钓的诺言。
由于遥望过程将不公开进行,而且不跨越防空识别区,这也将有效降低日本方面的反感和恶意,体现了马英九前不久强调的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基本态度和他一贯的稳健务实作风。
纵观全局,日本政府与“所有者”已达成购钓鱼岛协议,可以说对钓鱼岛的“国有化”已接近完成,围绕钓鱼岛的争端已临近摊牌阶段。中日双方表面上是围绕着日本“国有化”措施而爆发争端,实则是主权的争夺。台湾的保钓政策虽然也强调“主权在我”,然而由于实力有限,它的主权诉求在以中日两强为主角的博弈场上很难得到重视,已被空心化,缺乏实际意义,差不多陷入一种“不说白不说,说了还白说”的尴尬境地。
因此,整体而言,台湾当局现阶段的保钓策略在战略层面上即主权之争上很难施展开拳脚,甚至它的“东海和平倡议”也被各方有意无意地淡化,这其间既有自身实力不济的因素,也有角色困难的难言之隐。
那台湾是不是就无所作为了呢?非也,只要台湾能够把握好外交出击行动的力度,拿捏好尺寸,比如此次的“遥望”钓鱼岛之旅等,那么可以预见,在战术层面即如何开发利用钓鱼岛渔业资源上台湾还是可以分到一杯羹的。这也是为什么马英九最近强调要求“渔季每天都派海巡舰艇到钓鱼岛护渔”的动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