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皮林:“脱亚”的日本难“返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4 次 更新时间:2012-08-25 09:02

进入专题: 脱亚   日本  

戴维·皮林  

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PartyofJapan)3年前上台时,曾承诺对外交政策进行大幅全面改革。

日本民主党希望减轻日本对美国的“过度依赖”,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由此重新平衡日美和日中关系。用当时的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Hatoyama)的话来说:世界正在由美国单极时代迈向多极化,日本可能重新将亚洲定位为自己的“基本生存圈”。

这在当时是个宏大的愿景。如今,这个愿景已变得支离破碎。随着中日紧张关系的加剧,日本驻华大使本周换人,更加凸显了这一事实。中日围绕日本控制下的尖阁诸岛(Senkakuislands,中国称为钓鱼岛)的新一轮争吵,已导致上周末中国许多城市爆发反日抗议。

日本民主党自上台以来,一直未能拉近与中国的关系。美国显然是民主党最重要的盟友,但多年来,民主党在美军军事基地协议方面的拖拉态度令美国深感失望,如今民主党与美国的关系也已接近谷底。日本不仅撤换了驻华大使,还撤换了驻美大使和驻韩大使。日本撤换驻韩大使,也是在日韩发生领土争端(与钓鱼岛争端几乎同时)之后。

70年前,日本侵略过亚洲大部分国家,因此如今的日本政府一直无法与亚洲其他国家搞好关系,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领土争端、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参拜、捕鱼权、石油勘探——这仅是其中的几个。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日本在战争期间的行为,也在于日本没有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现出应有的忏悔(至少在其各邻国看来是这样)。

然而,日本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之间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二战前。这令人遗憾,因为考虑到这些问题,事情就更棘手了。1885年,日本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题为《脱亚论》(LeavingAsia)的匿名社论。这篇社论的作者据说是福泽谕吉(YukichiFukuzawa),一位主张现代化的前武士,也是印在1万日元纸币上的人物。这篇社论主张,抛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东方世界,拥抱西学。这正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的现代化运动,旨在避免日本遭到西方列强入侵而沦为殖民地。日本照搬西方的一切做法,包括对外侵略。日本的侵略对亚洲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二战后,日本仍然留在西方阵营内。二战后初期,日本曾被美国占领,自那以后,日本一直无法摆脱对美国的附庸关系,无权保有军队,也无权推行适当独立的外交政策。

无数日本人对日本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非常清楚。许多日本军人勇敢地揭露了日军犯下的暴行。日本已经无数次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然而,日本一直未能像德国那样彻底地解决“历史问题”,原因有几点。其一,日本的侵略战争当初是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发动的,而如今仍有天皇在位。其二,亚洲战后陷入了冷战。分属不同意识形态阵营的国家,没有多少机会能实现和解。随着冷战的结束,尴尬的历史问题一个个冒了出来。

钓鱼岛争端可追溯到日本殖民主义刚刚兴起时。1885年,几乎与福泽谕吉发表《脱亚论》同时,日本对钓鱼岛进行了勘察。日本声称,当时没有迹象显示该群岛在任何人治下,于是在1895年,日本将该群岛纳入了本国版图。中国政府表示,自16世纪起,该群岛在地图上一直被标记为中国领土。在中国政府看来,日本在受西方启发开始对外侵略扩张的初始阶段侵占了该群岛。二战后,该群岛被美国控制,但在1972年,美国将该群岛作为冲绳群岛的一部分将控制权交还给了日本。中国政府表示,美国没有权利“交还”该群岛,因为它们根本不属于美国。

出于许多人详述过的原因,维持对日的历史仇恨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中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是其执政合法性的部分来源。邓小平后来曾试图抛开历史分歧,但较近一段时间,中国领导人又提起这些问题。在中国,教科书和各城市博物馆中关于日军暴行的内容十分普遍。

中国政府还将日本视为美国势力在太平洋地区的代言人。通过试探美国“保卫”无人居住的钓鱼岛的决心,中国政府可能试图离间美日关系。因此,从更宏观的战略角度看,该群岛也部分体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与美国的战略对峙。中国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中国人的行动。上周登上钓鱼岛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中,有些是反政府活动人士。

我们很难预测日本与亚洲国家的紧张关系将如何收场。从长远来看,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成立某种类似欧盟(EU)的亚洲政治共同体。这将谋求用制度的方式将过去的敌人绑到一起。可以明确地说,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中,类似计划发展壮大的可能性为零。150年前脱离了亚洲的日本,如今发现回头路不好走。

译者/何黎

    进入专题: 脱亚   日本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73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