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否具有民主的素质?这个问题几乎从“德先生”刚一来到中国就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从孙中山的“一盘散沙”和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再到韩寒的“开车不关远光灯”,“中国人素质低”几乎成了定论。
国民素质与民主转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针对这个问题,国外学界有过系统的量化研究,比如“经济学人智库”一年一度发布的各国“民主指数排名”。这一排名,设置了“选举程序和多元化”、“政府职能”、“政治参与”、“政治文化”、“公民自由与权利”五项指标,并按照0到10分进行评分。其中,“政治文化”接近于我们所谈的“国民素质”。
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方法有相当大的缺陷。如“政治文化”多集中于民众的民主意愿,而忽视了民主能力。不过,这毕竟是个有量化调查基础的评价指数,在没有其他资料可依据时,这一资料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在本文中利用的是2010年的排名。
在这份名单中,总积分排在前26位的国家,被归类为“充分民主国家”,领头的是挪威、冰岛、丹麦、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芬兰、瑞士、加拿大、荷兰等“福利国家”。美国仅名列第17,排在德国(14)和捷克(16)之后,这大概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亚洲国家进入这一发达民主阵营的,仅有韩国(20)和日本(22)。第二类属于“有缺陷的民主”,希腊(28)、意大利(29)、南非(30)、法国(31)属于此列,亚洲的中国台湾(36)、印度(40)、斯里兰卡(55)、泰国(57)、印尼(60)、蒙古(64)、马来西亚(71)、菲律宾(74)也在其中。第三类则是混合性政体,包括香港(80)、新加坡(82)、巴基斯坦(104)、俄罗斯(107)、伊拉克(111)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国家和地区。最后一类属于威权国家,如阿拉伯地区的阿尔及利亚(125)、埃及(138)、突尼斯(144)、也门(146)、利比亚(158)都在此列,还有当时尚未解冻的缅甸(163)。
这个名单中,比较有意思的信息是,中国大陆的“政治文化”指标得分为5.63分,而总得分排在中国前面的印度,“政治文化”得分才4.38分,比中国落后一大截。甚至巴西、波兰等新兴民主国家,其“政治文化”得分也低于中国。亚洲国家“政治文化”得分最高的,是韩国、日本、新加坡,都为7.50分。刚刚把普京送上总统宝座的俄罗斯,“政治文化”得分仅3.13,远远低于中国。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有制度硬件、在“选举程序”上得分比较高,但“政治文化”得分过低的国家,大多发展得不太健康。印度就是一例。这大致符合我们的常识:仅仅有套选举程序,但国民素质跟不上,民主制度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但是,这个研究也显示出另外的信息:“政治文化”得分低,并不必然成为民主的障碍。像波兰这样的国家,公民拼死争来了民主,现在的民主意愿则比一些从来还没有享受过民主的国家还弱,导致波兰的“政治文化”得分低得离谱儿。
不少综合得分排名靠后的非民主国家,在“政治文化”指标上远远高于波兰,这严重违反我们的常识,可能反映了评价方法上的缺陷。但这些数据至少能够大致说明,有时候,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低,主要还是制度原因,而非文化问题。以“素质低”作为民主缓行的理由,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恰恰相反,“政治文化”得分高指向的是改革的迫切性。突尼斯的“选举程序”和“政治文化”得分分别为0分和5.63分,其他几个阿拉伯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上的得分也都呈现出类似的格局。“政治文化”得分相对较高,说明国民的民主诉求较强烈,而政治制度上如果不给这种诉求提供任何表达机会,当然就会带来危机。
将“民主指数排名”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出,至少一般而言,民主程度越高,政府越有效率。“充分民主国家”在“政府职能”上获得的分数大多在八九分,没有一个低于7分。“政府职能”和民主程度相辅相成,而非对立,这又或可打破“民主妨碍效率”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