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选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71 次 更新时间:2012-03-01 22:57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郑永年 (进入专栏)  

没有中国的参与,TPP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一点连美国人也是意识到的。美国的意图也是在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开放。

中国外交的外部战略选择涵盖方方面面,因为本栏这组讨论,聚焦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大转移给中国带来的挑战,这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的方面,即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周边外交。

在中美关系上,最大的困难仍然在于中国如何认识美国。很多年里,这两大国各自对对方有过多的“情绪”而缺少理性客观的认识。这里不谈美国如何看待中国,中国对美国的认知,实际上也一 直存在很多问题。在人们日常的讨论中,各种情绪是显见的。有亲美者,他们希望中国接受美国式的制度,演变成美国那样的国家。这个群体实际上是喜欢美国对中国施加压力,来促成中国国内的变 化。但是,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例如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他们也不希望美国站在中国的“对手”一面。有轻美者,他们往往藐视美国,认为美国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行事, 无需考量美国的回应。反映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上,这个群体主张中国以强硬手段来应付有关国家,而无需考虑美国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当然,也有恐美者,他们对自己毫无信心,恐惧于美国的一 切。反映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上,这个群体往往采取“怀柔”政策,或者被动应对或者无动于衷,最终导致局势的失控。

就中国的周边外交来说,中国最难以面对的就是“美国的存在”这个事实。不管是因为历史的因素还是现实的因素,美国和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千丝万缕。很多中国人往往简单地把中国和周边国 家的关系,视为是中美关系的一环,把所有的麻烦和问题与美国联系起来,似乎没有美国,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因此,从主观上说,很多人还是想着有朝一日把美国势力赶出这个领域。中国的一些 行为(主要是反对美国在亚洲存在的言论),也被美国人解读成为中国把美国赶出亚洲的努力。对当今世界唯一霸权的美国来说,中国人的这种心态令其十分担忧。

无法正确对待“美国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不能把“美国的存在”,当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当其他国家把这个因素当作起点,把“美国的存在”作为工具而把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中国很多 人似乎不想承认或者不愿面对这个现实,把美国的存在视为是负面的因素,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换一种思维,情况就可能很不一样。中国能否可以利用美国的存在这一事实,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 化呢?现实的逻辑是这样的:当美国感觉到中国在排挤美国的时候,就会尽一切力量来保持和强化其在亚洲的力量,来挤压中国在亚洲的空间;当美国感觉到中国欢迎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并且是合作的 时候,美国反而会愿意“分享”其在亚洲的空间。

今天中国面临的困境是:美国感觉到中国要把其赶出亚洲,因此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其在亚洲的存在,利用南中国海等问题只是美国诸多手段之一;而中国觉得到处受美国的挤压,要调整战 略来应付美国,如果不能直接针对美国,也要针对美国在亚洲的盟友。这是国际政治上典型的“安全困境”。这个困境的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对对方没有基本上的信任。

很多迹象表明,中美两国有倾向陷入这个“安全困境”。美国已经有了很清晰的思路和很多的动作。来强化其在亚洲的存在,中国尽管还没有改变其政策,但社会层面的政策争论已经开始。从目 前的政策争论中,人们可以想象几幅场景。第一,正如有人已经提到,中国可以仿效美国,培养一个亚洲“古巴”,例如菲律宾,产生“杀鸡儆猴”的效应。也就是说,针对众多的周边国家,中国可 以做选择,对不同国家实施不同的政策。在众多周边国家中,存在一个“古巴”甚至两个,并不可怕。

第二,中国也可以仿效美国,实行“战略性贸易”,建立自己版本的“TPP”(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用经济手段来奖励一些国家,同时惩罚另一些国家。考虑到中国现在是一个庞大的经济 体,尤其是当欧美面临长期的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也是可以产生一些效应的。实际上,中国很多人越来越难以相信:中国具有庞大的经济利益,为什么搞得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在过去,中国 一直在提倡“外交为经济服务”,当中国的经济反过来为外交服务的时候,必然产生外在的巨大影响力。

第三,中国甚至可以实行联盟政治。中国历来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在国际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可能得到改变。实际上,中国独特的主权概念有利于结盟,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 那样干涉别国内政。这种倾向有利于中国和具有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打交道。尽管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搞“民主价值”同盟,但经济同盟也会很有效,尤其在亚洲。即使是在战略上,现在很多国家因 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但如果中国真正在战略上崛起了,情况就会很不相同。也就是说,当中国真正能够在安全战略上,为其他国家提供“公共服务”(public goods) 的时候,外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会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今天,很多亚洲国家需要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对中国的担忧,更是因为美国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务”,而中国则没有。

合理判断美国对华政策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有必要作这些选择吗?很显然,这些既不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最有效方式,更不能使得其国家利益最大化。对美国当前的对华政策,中国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判断,是威慑 (deterrence)还是围堵(containment)?威慑指的是美国的政策是为了防备中国做对美国不利的事情;围堵指的是美国的政策是遏制中国的外在影响力,甚至中国的内部发展。不同国家对同一政 策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例如美国认为其驻军澳大利亚是对中国的威慑,但中国认为这是围堵。再者,威慑和围堵战略也可以并用。例如在冷战期间,美国一方面用核武器来威慑苏联,另一方面用“ 孤立”、战略性贸易、西方同盟和军事竞赛等方式来围堵苏联。

理性地说,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已经不可能。中国毕竟不是苏联。中国既没有像前苏联那样要和美国竞争世界霸权的计划,而且中美两国至少在经济方面已经高度互相依赖,同属一个体系。不管美 国政府的意向如何,要美国的经济界完全脱离中国没有可能。所以,对美国来说,其对华战略充其量来说就是“威慑”。

如果是“围堵”,中美两国就没有了合作的空间。但显然,这不是事实。实际上,中美两国关系的最高层面仍然是合作。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中国也需要美国的合作。自从上世纪冷战期间形成 中美建交对抗苏联霸权以来,中美这两大国之间的关系就具有了全球意义。现在更是如此。现在没有了苏联,中美关系可以说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轴。作为唯一的霸权,美国对中国有两种态度。一 是需要中国,二是防备中国。

美国首先需要中国。作为“老大”,需要“老二”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是世界的警察,每天都在承担着庞大的费用。如果“老二”支持“老大”,“老大”的世界警察地位更可以持续。但如果 “老二”不能为“老大”承担责任,“老大”需要更多的费用,其地位的可持续性就会成问题。美国现在处于相对衰落地位,更需要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对美国而言)。这也就是美国近年来宣 称“中国责任论”背后的原因。美国也一直在抱怨中国“搭便车”,没有承担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对美国来说,中国拥有的国际空间,取决于其所承担的国际责任。

对中国来说,也是可以有效利用美国的这种对中国的需要的。例如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经常被美国和周边国家视为是对区域安全和稳定的威胁。如何应付?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不可避免,不会因为 外界的担心而停止,但同时外界的担忧也是必须正视的。如果双方互相误解,造成一场军事竞赛,就会对中国大大不利。无论是中国的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结构,中美之间的军事竞赛,必然促使中国走 向苏联的军事经济道路,从而使得经济不可持续。中国要军事现代化,但又要担心陷入军事竞赛,就必须改变军事现代化的方式,那就是要把军事现代化放置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话语中,并且也必须 在政策层面保证更为透明和可预期。

即使对很多人所担心的TPP,中国也应当做理性的解读。没有中国的参与,TPP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这一点连美国人也是意识到的。美国的意图也是在给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开 放。因为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享受了进入“国际体系”的好处,而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但因为TPP的开放性质,中国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尽早和一些国家开始谈判,尽早以参与的方式来影响其进 程,避免其最后成为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经济贸易集团。这样做,对美国和中国都是互利的。

从承担国际责任回应美国

在下一个层次,美国才会考虑上述讨论“威慑”和“围堵”等方面的策略,也就是说,美国要防备中国挑战“老大”的位置,也就是说阻止中国取代美国霸权。中国周边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刚好为美国提供了无穷的机会,从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到印度洋,从新疆、西藏到台湾,美国有太多的文章可做。而美国这方面的动作也是中国最为担忧的。

美国从中国周边入手来防备中国,不难理解中国的回应。但是也不难看到,要处理好中美关系,中国必须从前一方面做文章,也就是从国际或者区域责任的角度。中国要承担区域甚至国际责任。 中美两国对责任有不同的理解。中国有自己的责任定义,不想承担美国所定义的责任。尽管有这种分歧,但一定的共识也是可以达成的。美国是体系的“老大”,中国是“老二”。美国要对整个体系 负责(尽管其背后是美国的自私自利),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为整个体系负责。就是说,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来说,中美两国有很多重合的利益,并且体系的整体利益和各自的利益,也有很多重合 的地方。如果中国能够在这一个层面和美国达成更大的合作,在周边层面中国可以大大减轻来自美国的压力。如果中国能够从体系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利益,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也会全然不 同。

和美国一样,中国实际上也在尽力“拉拢”周边小国家。越南和菲律宾最近这些年使劲拉拢和靠近美国,但中国并没有放弃,而是试图用经济因素使其不要过于靠向美国。然而,中国的努力并没 有正面效果。相反,中国越拉,这些国家越靠向美国。为什么?这里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第一是中国的区域责任。上世纪以来,中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和东盟(亚细安)国家 改善关系。在经济上非常成功之外,其他方面也有往好的发展的趋势。

但中国没有处理好南中国海问题。尽管中国认为南中国海问题并不是由中国引起的,而是越南和菲律宾等国所致,中国只是被动反应罢了。但中国忘掉了自己已经至少是区域大国,不可对像南中 国海这样重要的问题毫无准备。在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很显然必须放置于中国和东盟区域整体利益之内。在没有准备好如何在区域整体利益内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中国的反应不仅给予了当事国 (越南和菲律宾等)更多的理由来邀请美国,而且也失去了其他和这个问题没有关联的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对这些国家来说,尽管他们和主权纠纷不相关,但他们必须关注区域的整体利益。很显然, 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用国际水域“航道安全”来论证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关切的。

第二是中国忽视了小国家天生惧怕单独和大国打交道这一事实。在理想层面,中国提出和平崛起等政策口号,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感受到威胁。但这并非容易。中国的真诚很难让小国家感觉得到。 这就要求中国从小国家的角度来理解问题。这方面,中国如果学习美国,即不尊重小国家,小国家更会靠向美国。有关南中国海等问题,中国可以改变传统双边主义的做法,转型到现代新型的双边主 义,即在多边(中国和东盟)的构架内来讨论双边问题。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小国家的担忧和恐惧感。实际上,去年有关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讨论,已经进了很大的一步。中国必须往多边主义方向 努力。在越南和菲律宾的案例上,中国力图通过经济方法促使这些国家回到传统的双边主义,这种努力很大程度上会适得其反。事实上也如此。

不管怎样,无论是和美国的关系还是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外交空间。这些空间的拓展无疑可以增加应付自己所面对的挑战的可能性,有可能避免和外在世界的对抗,而增进国家利益。但这些空间的拓展的前提就是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在国际关系上,英雄主义要不得,懦夫主义也要不得,只有理性才能追求国家利益。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73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