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复兴:本土自由思想与舶来民主宪政思想榫接于19世纪中期

——以《瀛环志略》《敦艮斋遗书》《万国公法》为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21 次 更新时间:2013-05-27 14:26

进入专题: 本土自由思想   民主   宪政瀛环志略   敦艮斋遗书   万国公法  

任复兴  

提要:民主问题是当代中国重要问题,有学者甚至说是第一问题,亟宜弄清来龙去脉。中国本土传统的以儒家为主流的自由思想,与舶来民主宪政思想兼容榫接,在19世纪中期早已实现,并形成文本。出于复杂原因,此事被后世掩盖忽略。中国民主思想开端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至今没有共识,成重大学术空白。倒是海外学者、政要,旁观者清。1970年龙夫威Fred Drake向哈佛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中称:“徐继畬对西方威胁的回应,是基于对他的文化和国家的高度忠诚。不论怎样,在其《瀛环志略》中,呈现出了可以感知到的一个自由的儒家学者(liberal Confucian scholar)所能宽裕地到达的智力边界的宽广极限。徐仿佛已经乐意宽容无论什么被需要的变化——甚至这些变化可能威胁到他的满族君主的生存——如果中国文化的要素可以藉此被保护。”1998年克林顿总统北大演讲称,徐继畬直探美国赖以立国的自由核心理念。时下某些瞀儒,忙于构建儒学宪政的理论体系,却罔顾历史文本,胡言乱语,指点江山,印证了广轩慨叹:“此以见博学者寡,博学而细心深思者尤寡,博学而细心深思,而又识高眼明者,盖往往而绝也!”

一、19世纪中国珠联璧合的两部世纪之作

二、敦艮斋“艮背”即独立自由光明的讲学宗旨

三、心源与外烁,本土与舶来

四、《瀛环志略》是不同文化的人在中国海疆接触交流的产物

五、率先突破华夷观念,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六、原创19世纪变局论,倡导变法

七、1864年《万国公法》创造了与西方语言对应通译的民主宪政思想话语体系

八、历史学家忽略的同治变法

九、宁波向华盛顿纪念塔赠碑,美国约翰逊总统向徐继畬赠像

十、中国传统自由思想与西方民主宪政思想兼容榫接的个案

十一、克林顿总统重温中美友好史:徐继畬直探美国赖以立国的自由核心理念

十二、一部中国民主史,从何说起?一梦引得众梦来

解题:为防止误解,首先说明,独立独行的广轩、松龛父子,都无意于嗣孔孟,接道统,辟异端,换言之,他们都不赞成独尊儒术,不赞成一儒独大,而是兼容并包,智周无外,对释道和西方学术都有采取。“本土自由思想”,是中国本土以孔孟陆王儒学思想为主流的、包括释道之内的独立自由思想的简单说辞。龙夫威教授称徐继畬“自由儒家学者”只是大致准确而已。

一、19世纪中国珠联璧合的两部世纪之作

开放福州、厦门通商通行事宜的奉旨专派之员五台松龛徐继畬(1795-1873),1844年秋写成划时代的《瀛环考略》手稿(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1848年在福州出版了由他辑著的东方第一部系统的世界政治地理著作《瀛环志略》,同年同地还出版了由他校刊的其父广轩徐润第(1761-1827)的心学、易学力作《敦艮斋遗书》。

徐润第去世后,1831年由徐继畬校订成的《敦艮斋遗书》,受晚明以后传入的西方天文学影响,兼容并包儒释道,融会贯通,熔心学、易学、气学于一炉,用易学印证陆王心学,创意地为宇宙间最可宝贵的人类心灵立象于坎卦,主旨是摆脱自由困境的“艮背”,即人格独立,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立大体,做大人,致良知,知天达天合天,与宇宙同体,“我性命於天,我即天也”,志不在嗣孔孟,接道统,辟异端,不以官方意识形态梏其心,以虚受人,空灵法界,宽容异端,复本然之明德,“独立独行,与天为徒”,张扬人性自由灵魂,与西方哲学家提出的自由是人类终极价值的旨趣暗合,是19世纪早期中国的自由文本。广轩用汉语和八卦两种符号系统,来阐明独立自由思想,使心学、易学、气学面目一新。

二徐独立自由家学的传承,优化了中西文化的会通。中国本土自由思想,兼容榫接了西方自由民主宪政思想。广轩的心学创见,导致了松龛对环球政治的创见。广轩的后天八卦端隅图和心学八图,指导了松龛对地球图和各洲各国图的解读。徐继畬在通商各口中外人士支持下,五阅寒暑、数十易稿完成的《瀛环志略》,“是不同文化的人在中国海疆接触、交流的产物”(龙夫威语),在东方率先突破朱熹理学强化的天朝华夷观念,正眼环球,追寻理想制度和理想人格,推崇西方民主政治,垂涎美国选票,高度赞扬华盛顿,引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价值体系,主旨是民主,中国人始有民主春梦,是19世纪中期中国的民主文本。徐继畬原创近代变局论,倡导变法,知行合一,在高级官位上推行外交、教育和行政的变法,成为中国各该领域现代化开端期的重要人物,其人其书在敦睦中外邦交和日本等国的变法维新中也发生积极影响。《瀛环志略》是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中国畅销书,“久已家置一编,不胫而走”(张元济语)。二徐父子这两部书,珠联璧合,反映了19世纪中国思想界的卓越水平,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极部分与世界先进思想文化的共同性,以及与世界先进思想文化的较高兼容性、适应性,不同凡响,影响深远,堪称19世纪中国的世纪之作。

祸福倚伏。中西会通,安知非福。道光帝赐给巡抚臣徐继畬的三个厚实的大“福”字,似乎预示了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战祸开启的中国现代转型的幸福之门。

广轩、松龛父子学行,是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变革转型中值得注意的个案。这一个案有力地表明:中国的自由思想是内源性的,决不是单纯的舶来品,不仅中国古代典籍有自由的言说,更根本的是它源于古今中外每个生命个体的人的心头;中国民主宪政思想是外源性的,是舶来品。在徐继畬写成《瀛环志略》第一稿《瀛环考略》的1844年之前的中国思想史,是中国民主思想的史前期的思想史。徐润第是19世纪中西会通重要时期的独立自由思想家,徐继畬是19世纪中期中国开放改革政治家和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民主思想家。

十九世纪中国,道在广轩松龛。

二、敦艮斋“艮背”即独立自由光明的讲学宗旨

松龛《广轩府君行述》:“生平于百家之学,靡不就窥,而潜心者惟易。退闲以后,益博极诸家易说,绘图粘壁,晓夜穷研。尝以先后天图象印证儒先歧说,久之,豁然贯通。谓象山之立大本,姚江之致良知,揆之图象,一一吻合。有进叩者,指画凿凿,多前人所未发。……捐馆后,不孝从及门诸子处裒集,得说易一卷,图说二卷,臆说二卷,杂言一卷,中庸一卷,逍遥游解一卷,剳记辛巳迄丁亥,凡五卷,杂著三卷,名曰《敦艮斋遗书》。敦艮者,府君常标艮卦为讲学宗旨,因以名斋者也。”

《敦艮斋遗书》主要部分是讲学语录体和心得剳记体的小段落。前2卷,是系统阐明艮背心学宗旨的图文。现将卷1前3段,简要解读如下:

第1卷《说易》第1页正文第1段:

“乾坤相交,坤得乾之中而为坎。坎之中阳,即乾德也,於三才象人,於人象心。坎之彖曰:‘习坎。有孚,惟心。亨。行有尚。’八纯卦,独坎彖系心,指坎之中爻言也。其初、上两阴爻,则小体之象。乾卦后,次之以坎,所谓天命之谓性,性统於心者也。”

解读:

1、《遗书》开宗明义,创意地为宇宙间最宝贵的人类心灵作坎卦定位,用中国特有的八卦符号系统,直观地表现了“自由困境、心灵突围”这一人类的永恒主题。

2、广轩用易象证明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提出“乾以后次之以坎”,“我性命于天,我即天也”,人之大体、“道心本体合天地万物为一体,更无一物足以对待,故独”的创见,他反复讲天赋人性,可与西方独立、自由、平等的思想互相发明,逼近西方自然法学说和天赋人权论。

正文第2段:

“天与人以大体,不能不予之小体以载之,而载大体者,反致累大体。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梏之,反覆,而心之存焉者,寡矣。是亦天之所无如何也。天开於子,地辟於丑,至寅而人事起焉。寅艮同宫,自坎以上,其事全归於天,自艮以下,其事全归於人,故艮之为卦曰背,曰趾,曰限,曰夤,曰辅夹舌,全以人身取象也。大体之被累於小体也,以其陷於形器,如水为岸束,曲湾转折,不能自由。艮之为象,一阳止於二阴之上,以尊临卑,则向之拘束大体者,莫不俯而听令焉。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又天之所以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与由乎天,立由乎人,人事无穷,而此为先。古人后天八卦,以艮继乾、坎之旨,孟氏其得之矣。”

解读:

1、广轩用坎、艮二卦,为大体、小体的二分和立大体立象,使“自由困境、心灵突围”易象化、形象化。这与西方自然法、自然权利学说也有相通之处。

2、如水为岸束,曲湾转折,不能自由。

“自由”一词,源于汉籍。《礼记·少仪》“请见不请退”,汉郑玄注:“去止不敢自由”。《 隋书 ·列传第一》:“上(杨坚)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朱熹等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中,“自由”一词消失,然而直到清代,“自由”仍是并不冷僻的书面词。1812年广轩写信教松龛做八股,将自由定为笔格的基本要求,接二连三讲自由:“尔文少有得力处,全在开首读古文,故笔格尚得自由,不堕落考墨恒蹊耳……八股家有专摹声调者,非也。调之抑扬,气之屈伸为之也。屈伸之义,夫子以相推相感言,是自然而然之物,千变万转,不可穷尽,不可方物。专而摹之,则被绳索綑缚矣,岂复有自由之气生新之趣乎?夫屈伸推感,天机自然……如此炼调,自由自在,生生不穷。”而人格独立是笔格自由之本。《周易》本经“不尚王侯,高尚其事”即是蔑视世俗专制权威,人格独立自由言说。松龛推崇华盛顿及美国政制“不设王侯之号……不尚武功”,即脱胎于《易》的独立自由言说。心学一派及广轩著作中,着意阐明的,与自由相当的,还有率性、自然、立大体、顺帝之则等话语。

3、自由、梏、天与,是与卢梭相似的关键词。

4、“与由乎天,立由乎人,人事无穷,而此为先”,与哈耶克“自由而非民主是终极价值”【注: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目录页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的主张相似,均揭示“自由困境,心灵突围”是人生主题。

正文第3段:

“阴暗阳明,乾纯阳而坎得其中气,全乾之明属之矣,是谓明德。初、上两爻,气之拘也,物之蔽也,超乎两阴则明矣。然为知者之乐水,不为仁者之乐山,则其明或不能久常。艮一阳止於二阴之上,其静如山,不但能明,且能常明而不迁,是为明明德。故艮之彖传曰,其道光明。”【注:《遗书·说易》卷1页1-2。】

解读:

1、由知者之乐水,说到仁者之乐山,由艮止,说到“其静如山”,标出主静光明之旨。

2、静虚。“知太虚之体,则知人心之体矣。”头脑中生瑶草,不若无。必须将道理全放下,空虚其心,“独立独行,与天为徒”,以虚受人,兼容并包,智周无外,宽容异端。

3、“艮,一阳止於二阴之上”的高峰体验即自由境界。

松龛承其教,立大体,做大人,在古今一大变局中,独立独行,正眼环球,由此可知广轩《中庸》正解和艮背宗旨即独立精神之可贵。

三、心源与外烁,本土与舶来

时下学者有“西方哲学家的自由主义名著是自由思想的源泉”、“自由思想是19世纪30年代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舶来品”等说法。这种自由思想外源说,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中直指心性的自由思想;而且从心学看来,自由思想外源说是颠倒了本末,是讲不通的。

孟子原泉与雨集之分,斥外烁之非。

人的天性是爱自由的,自由自在人心,自由存在于古今中外每个人的心源,因而自由是永恒的,“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六经皆我注脚,西方自由主义是我注脚。中国哲人的心性之谈,西方哲人的自由思想、自由主义,均是由外烁我,是流不是源。“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广轩叹服:“至哉孟子,造化之秘,圣人之奥,一言抉透矣。”自由思想是内源性的,不仅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自由思想的言说,更根本的是源于古今中外每个生命个体的人的心头。心即是佛。务本之正道是:观法象,知大体,悟自由。

2、白沙“源泉”、“自然”讲学二宗旨,极斥求之於书卷、外铄之非,抉透勿忘勿助之所以然

白沙讲学五言诗:“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至无有至动,至近至神焉。发用滋不穷,缄藏极源泉。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 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缠。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戒慎与恐惧,斯言未云偏。后儒不省事,差失毫厘间。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

广轩认为“此诗白沙将其生平学术和盘托出。何必窥陈编以上,言其用力之地也,源泉二字,是其宗旨。”同一大川,有泉水雨水之分。雨水之集,沟浍皆盈,故云积累成大川,其涸可立待之弊,不究言之,为先儒之积累雨水者讳。“至无至动,至近至神,用之不穷,藏之至深,极赞心源之善,能握其机,则不必求之於书卷,极斥外铄之非。”自朱熹伪造《大学补传》以来,天下之人皆用力於书卷,而先生以为糟粕之陈编,独用力於自有之源泉,其用力之地,与天下人殊。

“学患不用心以下,言其用力之方也,自然二字是其宗旨。”自来言用功的尚奋勇,殊不知助长之弊,其为害更甚於忘。忘为不芸,助长为揠苗。忘为无益,助长是又害之。世之学者,戒助则忘,戒忘则助,正不知如何用力,才可以免二者之弊。於是,言戒惧者,只往严重处讲,意谓与其失之忘,毋宁失之助。而以孟子之言考之,乃是两害相形而取其重,举世茫茫未之悟。先生以自然二字,抉透勿忘勿助之所以然。其用力之方,又与天下人殊。“就其独得之两端论之,用力之地在心不在书。”其旨见於孟子七篇者,本自明白,又经陆子以先立其大为宗旨,世之闻而信之的,尚有其人。至用力之方,孟子虽以勿忘勿助显示火候,世之人又每以有事属集义,而不知其为存养心性之功,地之既谜,方亦谜茫。即使有知其为存养者,而不知有事为有事於日夜之息,以无思无为为近於禅,寻取若干道理装载心中,憧憧往来,心不虚。不虚则不明不灵,既无以为酬应之本,而不能集义,本来不已之命,亦因思为扰乱而汨其机。自然之度数,亦复杳不可寻,愈吃力愈无是处。今先生特标自然二字,而深叹后儒之不省事。盖此处一差,则不能了心,关系綦重,不显判其是非,则无以发孟子勿忘勿助之微旨,转似戒慎恐惧,先圣立言本偏,致误后人,故不得不直断诸儒为不省事,为差失,以庶几学者之一悟,这也是先生不得已的。【注:《杂言》,《敦艮斋遗书》卷6,页17-18。】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广轩还说:“书理者,以人心为体者也,心存而理自明。是故善於为学者,奉一心以为藏往知来之本,而以所读所诵者,与之为触发,与之为疏浚,与之为导引,与之为印证,优焉游焉,使相含不使相迫焉,默而成之,以神喻不以言喻焉。迟之又久,化万归一,化一归虚,湛湛寂寂,若无一物。”【注:《遗书》卷17,页17-18。】

今日主张自由思想舶来说的学者,以书为本,用力之地在书不在心,从国外“陈编”中寻找自由思想源泉,乃是外铄,甚至将糟粕当佳酿;无视“心源”、忽视本土自由资源,用力之地错了,用力之方谈也不上,重犯了孟子、白沙批评的错误,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由于松龛传承了先辈这些深厚的独立自由心学学养,专主良知躬行,接受将自由思想提高到立国治国核心理念高度的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创新,自然一拍即合,成就了大学问,大事业。发明本心的自由魂,才可能产生民主梦。

四、《瀛环志略》是不同文化的人在中国海疆接触交流的产物

鸦片战争后徐继畬最早与西方人接触,是1843年2月21日到广州接任按察使,参与“通商输税各事宜”包括涉外案件的交涉。他妥善地处理了游棍钱江揭贴案、焚抢杀戮英国商馆案等涉外大案。《中国丛报》1843年6月报道称:“徐大人在这里的短暂任职时期的工作,是令人满意的。”【注:《中国丛报》1843 June p333, Vol XII No VI】后来还记载徐继畬与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有接触。

1843年11月6日,道光帝钦派徐继畬为管理厦门、福州两口通商通行事务的“奉旨专派之员”,【注:徐继畬:《奏报接印署理福建巡抚日期并谢恩摺》(道光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徐继畬集(三)》页3。】徐继畬成为中国有现代意义的首批外交官之一。次年1月,他开始与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David Abeel)进行历史性的厦门对话,获悉欧美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尤其对华盛顿领导下的美国独立战争,票决“统领(州长)”、“总统领(总统)”,二任引退的民主制度,产生浓厚兴趣。美国的选票“匦”,比太和殿正大光明牌匾后的秘密指定继承人的匣子,要高明的得多,解决了中国政治最大难题,从而产生记述世界地理的强烈冲动。当年秋就完成《瀛环考略》第一稿,其中10次提到雅裨理。接着以《瀛环考略》为草本,窜改增补,易稿数十次,五年后才有《瀛环志略》出版,其中载有雅裨理一名计有9次。徐继畬与雅裨理在厦门的同事、美国医生甘明(Seneca Cummings)相识,从他那里了解到“西土之桃花源”瑞士的情况,将甘明记入书中。

1844年夏天福州向西方人开放。7月3日,徐继畬为英国驻福州港的首任领事李太郭(George Tradescant Lay),在福州城外的南台岛找到了寄宿处。李太郭会讲中国话,态度十分谦恭,徐常向李求教,《瀛环志略》中,有关古希腊文明、古犹太史、古巴比伦史等,就有李太郭提供的知识。书中3次提到李太郭。

英国第二任驻福州领事阿礼国(Sir Rutherford Alcock)及其夫人到任后,进一步向徐继畬提供了地理的和历史的资料,使他的世界地理著作趋于完善。阿礼国答应送给徐继畬一个地球仪,并应徐继畬的请求,阿礼国夫人给他绘制了一张分色的世界地图。徐继畬还据图向阿礼国请教问题。

1846年1月,英国安立甘会的传教士四美(George Bishop Smith)访问了福州。《中国丛报》同年登载四美的报道称,徐继畬“是一个思想解放的人。他对西方地理和政治的熟悉程度,简直令人吃惊”。

厦门海防同知霍明高,为徐继畬购买了比雅裨理赠送的还精美的环球地图,广东巡抚黄恩彤为徐继畬搜集了一些新版世界地理书籍,并对其著书提供参考意见。徐继畬还向厦门的陈姓老舵师请教了南洋的知识。

龙夫威指出:“在同僚与道光皇帝鼓励下,作为一个儒家的现实主义者,徐继畬在此后的年月,大力搜集关于外部世界的真相以及西方列强的特征的资料。徐书是不同文化的人在中国海疆接触、交流的产物。它旨在扩大中国人知识的基础;它清楚地揭示了中国在当今世界上,决不是一个孤立的岛屿。”【注:龙夫威著、任复兴译:《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p150.】徐书体现出的,决不仅是个人或家族的智慧,也体现出19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水平和成果。

与徐继畬同时代的其他有著述的学者或官员,很难有机会像他这样虚心平等地与外国人交往。为制止致命的鸦片源源输入中国,钦差大臣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他立即搜集关于带来麻醉品的夷人的可靠情报。林则徐雇佣了一批号称是懂西方语言和知识的专家的本地人,让他们翻译书籍,向边防官员提供关于外国人的更全面而准确的情报。最早改信耶稣教、编写《劝世良言》的梁亚发,他的儿子梁进德便是这些“专家”之一。【注:《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p2,p169.】后世有学者因此称林则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题,剪刀加浆糊编辑《海国图志》的魏源,只是鸦片战争期间担任裕谦幕友时,旁观过审讯英国战俘。裕谦惨无人道地将英俘抽筋剥皮,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上奏:“现在厦门又已失守,断无再持两端之理……奴才又因该逆前在广东,有奴才曾将逆夷剥皮之谣,随即发令饬委翼长狼山镇总兵谢朝恩、宁绍台道鹿泽长,将该逆昷〔带口字旁〕哩绑出营门,先将两手大指连两臂及肩背之皮筋剥取一条,留作奴才马恚?傩辛璩勹墒尽F浜谝倪涔?兑嗉绰救∈准叮??よ墒荆?轮谙讨??庞薪宋匏??远牌涫资罅蕉酥?睢!薄咀ⅲ骸堆黄?秸?蛋甘妨稀返谒牟岬�85页, 中国 第一 历史 档案馆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在这种严重敌对状态下,不可能有平等的思想文化交流。他们收集的“情报”,编辑的资料集,可以说是不同文化的人在中国海疆敌对的产物,只要仔细辨析一下《海国图志》的目录,这一敌对构想再明白不过了。而当魏源的“制夷”构想化作泡影时,不能不使他深深失望,这也是他晚年遁入空门的原因吧?当世后世对他著作的善意曲解,均与他的本意无关。当时在中国海疆的西方人,对徐书反应较多较热烈、对魏书反应冷淡,也应该从中西会通中的人性角度解读。

五、率先突破华夷观念,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9世纪的东亚汉字国家,尤其是天朝中国,在对抗西方文化方面,曾构筑了一道精神的万里长城,就是朱熹理学强化了的华夷观念、夷夏大防,严重影响了吸收世界主流文化和现代转型。

徐继畬基于深厚的心学易学家学渊源,又在开放五口中的三口,担任了高级职务,环球信息在当时东方他这最宽容智慧的大脑中得到迅速准确的“荟萃采择”,在《瀛环志略》数十易稿中,逐步发现环球文化是多元的,宗教是多样的,“周孔之化,无由宣之重译”,“固不必操儒者之绳墨而议其后也”,在东亚率先突破了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

龙夫威1991年提出,徐的进展也揭示出, 当中国领导者开始从西方得到灵感的“现代化”进程时,文化交流则是主要源泉。最早赴华的美国人公认, 徐继畬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这块处女地的拓荒者。1851年卫三畏(S.Wells Williams)在最后一年的《中国丛报》发表的评论,用二十五页的篇幅,详细分析了徐氏新著的内容和意义。他赞扬徐书是“沿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并提出,徐继畬已经充当了中国现代世界观的创造者和宗师(Legitimizer)的历史性角色。【注:龙夫威:《徐继畬和美国:一种特殊的关系》,《徐继畬与东西方文化交流》页24-28,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

周振鹤在日本《中国研究》杂志1996年元月号卷首发表的《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畬诞辰二百周年》,以14000字的篇幅论证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但由於主观意识的限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一个放大了的‘天下’,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只有以徐继畬为代表的极少数人,才以极其冷静与客观的态度来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了中国自身。徐继畬的世界地理著作《瀛环志略》不但是他认识世界的总结,而且反映了他走出天下进入世界的心路历程。徐继畬是当之无愧的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史家所称道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也是“看到的只是一个放大了的‘天下’,而不是真正的世界”。林则徐浓重的天朝华夷观念,在1850年的福州神光寺事件体现得活灵活现。大约有损英雄形象,有的学者编著的林则徐年谱、传记,将这件事一笔带过,而当时在中国沿海的西方人和后世的国外研究者,却很看重这一事件。在大洋彼岸,费正清1950年代向新一代学生指出,一些值得注意和能引起兴趣的历史问题,与徐继畬的轶事密切关联。他的几个研究生为了回应他的提示,开始着手对徐的角色的研究。费正清认为有的论文值得较多读者参考,就将其修改收入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现在叫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 出版的系列丛书《中国论文集》里。这样,1957 年版该文集登载了罗克韦尔 (Dorothy A. Rockwell)的研究论文——《徐巡抚的〈瀛环志略〉》。两年后,罗伊(David T. Roy)写出了论文——《徐继畬与1850年福州的神光寺事件》,显然是认为,这是中国内政、外交严重逆转的重要事件。【注:Dorothy Ann Rockwell, “The Compilation of Governor Hsu’s Ying-huan chih-lueh,Paper of China(East Asian Research Center,Harvard University),11:1-28. 罗克韦尔:“徐巡抚的《瀛环志略》”,《中国论文集》卷11,页1-28。David T.Roy,“Hsu Chi-yu and the Shen- Kuang Szu Case at Foochow in 1850”(Seminar paper,Professor Fairbank's files, Harvard University;1959.罗伊:《徐继畬与1850年福州的神光寺事件》。】

六、原创19世纪变局论,倡导变法

《易·系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秦汉以来的中外关系,不是平等的外交关系,而是不平等的册封和进贡、宗主国和藩属国关系。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后,老、新殖民国家兵舰、商船航海东来,渐次蚕食中国南洋等地的朝贡国。徐继畬考察到:“按,南洋一水,万岛环生,补巽维之空缺。其种人名为巫来由,黑丑无慧,蠢蠢如豕鹿。汉平南越后,诸番稍通贡献。唐宋两朝,番舶乃聚於粤东。明成祖好勤远略,特遣诏使,遍历各番岛开读。於是诸番岛喁喁内向,效共球者数十族。如吕宋、瓜哇、婆罗洲、苏门答腊之类,幅员差广,可称为国。亦有蕞尔洲岛,户不盈千,仰慕威灵,携孥求觐,遂至渔獠蛋户,概锡王封。虽云盛事,抑未免夸而滥矣。中叶以后,欧罗巴诸国航海东来,蓄谋袭夺。番族愚懦,不能与校。於是吕宋群岛,遂为西班牙所据。而苏门答腊以东大小数十岛,处处有荷兰埔头。万历后,诸番国朝贡之舟,无复抵香山墺者。以为远人之日久寝疏,而不知其流离琐尾,地已为他族有也。自泰西据南洋诸岛,城池坚壮,楼阁华好,市廛繁富,舟楫精良。与前此番族之荒陋,气象固殊。而中土之多事,亦遂萌牙於此。英吉利诸埔头,在息力以西。南洋诸岛,非其有也。然国势既强,西班牙、荷兰非其匹敌,莫敢迕视。其视南洋诸岛,若已有之。修船炮,备糗粮,诸岛皆奉承唯谨,不必涉息力以西,而后能办应也。昔之南洋为侏〈亻离〉之窟宅,今之南洋乃欧罗之逆旅,履霜冰至,岂伊朝夕,事势之积渐,盖三百馀年於兹矣。”【注:《瀛环志略》2:32a-33a】

“荷兰据巴国海口,年月不可考,大约在明之中叶。自是粤海无瓜哇片帆矣。鲸鲵既已横绝,鲽鹣无效顺之路,可哀也夫!”【注:《瀛环志略》2:16b.】

“欧罗巴诸国之居印度,始於前明中叶,倡之者葡萄牙,继之者荷兰、佛郎西、英吉利,皆以重赀购其海滨片土,营立埔头。蛮人愦愦,不察萌〔牙〕(芽)。英吉利渐於各海口建立炮台,调设兵戍,养锐蓄谋,待时而动。迨孟加拉一发难端,遂以全力进攻,诸蛮部连鸡栖桀,等於拉朽折枯。於是五印度诸部,夷灭者十八九,哀哉!英人自得五印度,榷税养兵,日益富强。其陆地与西藏之南界,滇省之西界,虽壤地几於相接,而梯度绳悬,往来不易。水程则自孟加拉至粤东,兼旬可达。迩年英人货船,自印度来者十之六七。昔日之五印度,求疏通而不得;今日之五印度,求隔绝而不能。时势之变,固非意料所及矣。”【注:《瀛环志略》3:18b-19a.】

西力东渐发展到鸦片战争,英国进而强迫东亚、南亚各藩属国的宗主国中国,与之签订《江宁条约》,实行平行礼节。天朝君臣徒唤奈何。

徐继畬对中外关系的这一重大历史性转变,及时作出了“古今一大变局”的总判断:“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两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注:《瀛环志略·凡例》1:1b.】

由徐继畬原创的这种变局论,成为李鸿章等众多洋务官员的共识,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的流行语,和改良、变法的理论前提。大变局,慢转型。从此,中国进入了由闭关到开放、由专制到民主、由传统到现代的漫长转型期。陈存恭1990年《徐继畬事略及其〈瀛环志略〉》注意到徐继畬“对‘世变’的警觉。王尔敏统计1844年至1902年中国知识界关心时变,提出‘变局’之言论者66人,而未列入徐继畬。《瀛环志略》‘凡例’中提到‘南洋诸岛,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两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埔头(可能为英文port之闽音音译),此古今一大变局’。此处指中外国际形势之‘变’,西方武力及商业经济力量延伸及于亚洲,改变中国宗藩关系,当然是‘世变’;至于上述,为英军所败,二百年来之奇辱,当系中外强弱形势之变。”袁伟时1992年以《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为名著书,而未注意到徐继畬对变局论的原创,此后他的文章也是引用到李鸿章的变局论而止。】

戚其章2002年在山西省纪念徐继畬暨中国高等教育开创研讨会上提出:“徐继畬和中国近代启蒙运动有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倡导者。受鸦片战争的刺激,中国的先进人士,提出一个理论,叫‘变局论’。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或者是古今之变局。徐继畬在《瀛环志略》自序中讲‘此古今一大变局’。这个变局论,就变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基本理论。因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不是社会生产力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西力东渐的结果。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被迫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这次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看得特别严重,因为西力东渐是中国面临的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国历史上多次改朝换代,甚至北方民族入主中原,都没有看得这么严重,所以成为‘古今一大变局’。徐继畬又比较详细地讲世界形势的变化。变局论后来成为早期改革思想家的一种思想武器,从洋务派到维新派都是这样。变局论体现了很多思想,其一是中外一家的思想。徐继畬说欧罗巴人‘长於用舟,四海之内,无所不到,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国’,是说世界好象变成一个国家了。他们隐约觉察到,全球化的趋势变成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他们看到变局有有利的一面,有有害的一面,提出可以去害就利,就是要抓紧机遇,走变通之路。《瀛环志略》看起来是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它所反映的思想,对启迪民智有重大意义。”

七、1864年《万国公法》创造了与西方语言对应通译的民主宪政思想话语体系

继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引进了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价值体系之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奕訢等许可帮助下,1864年京都崇实馆出版的美国新教传教士丁韪良译美国惠顿《国际法原理》中译本《万国公法》,介绍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宪政,创造了与西方语言对应通译的“民主”、“君主”、“人民权利”、“大法(后来称宪法)”等民主宪政思想的话语体系,此书很快得到日本的学习利用。《瀛环志略》和《万国公法》这两部书分两步,完成了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的中国本土化,中国人从此用这些价值观和关键词进行思考与交流,民主宪政思想逐步扎根。此后又进行了建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尝试,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共和国。

八、历史学家忽略的同治变法

直到20世纪末才有美国学者隐约发现,在1866-67年,晚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出台了一个实在大胆的改革方案——创建同文馆天文算学馆,但这一方案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们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注: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版页568;刘广京:“变法的挫折——同治六年同文馆争议”,《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3-418,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不过这些美国学者仍忽略了此次变法中的灵魂人物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对办学目标未能明确揭示。

简言之,这次变法的理论前提是“古今一大变局”的理论,变局之下的变法,使中国进入以西方知识为灵感的现代化的启动阶段。这次变法的目标,是在办学校的名义下悄悄进行官制、政制的改革,计划创建的名义上叫做“同文馆天文算学馆”的高级文官摇篮,可以说是军机大臣、六部九卿和各省督抚藩臬后备官员培训学校,变法将调整以朱学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八股文为程式的科举制度,将储才之所翰林院纳入西学体制,培养有环球视野的、了然世界大势的、有一定天文算学知识的、能进行数理逻辑思维的年轻政治通才,为高级官员大换血作准备,用西学之人行自强新政,使西学官员三五年后尽快补缺,担当栋梁重任,以适应“古今一大变局”,“防范数年、数十年之后”的不测之变。变法依据的祖制和“典范”,是和西方耶稣会士一起研习天文算学,委任耶稣会士担任钦天监正的康熙皇帝;变法的方针,是“兼容并包,智周无外”;变法树立的“士林矜式”,是现代首批外交官之一、为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口岸作出贡献的原广东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抚、现任

同文馆 总管大臣徐继畬;变法的“指南”,是徐继畬辑著的东方第一部系统的世界政治地理著作《瀛环志略》。也可以说,这是先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治朝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总署奏摺称:“夫中国之宜谋自强,至今日而已亟矣。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且西人之术,我圣主仁皇帝深韪之矣,当时列在台官,垂为时宪,兼容并包,智周无外,本朝掌故,亦不宜数典而忘。……若夫以师法西人为耻者,其说尤谬。夫天下之耻,莫耻於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东洋日本,近亦遣人赴英国学其文字,究其象数,为仿造轮船张本,不数年后亦必有成。西洋各国,雄长海邦,各不相下者无论矣。若夫日本,蕞尔国耳,尚知发愤为雄,独中国狃於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转因蕲至其人,将来或可突过其人,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於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其耻乎?”【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摺。见《徐继畬集(三)》第931-933页。】奏摺上提到日本学习西方的信息,可能得自阿礼国(Sir Rutherford Alcock,1809-1897)。阿礼国1840年代任福州领事时,曾为徐继畬著《瀛环志略》提供过帮助,1859-65年为驻日本公使,有《大君的首都》,The Capital Of the Ty—coon等关于日本的书。1865—71年为驻华公使。据赫德日记,阿礼国1865年11月到了天津,同年圣诞节各国公使在法国使馆举行晚宴,迎接新到北京的阿礼国爵士。可见他比被特旨召回北京的徐继畬晚到京。故友重逢,话语必多,阿礼国不会不谈到日本受到西方冲击后“发愤为雄”的新闻。

这次变法涉及到皇家和官僚士大夫利益集团利益的重新分割调整,坚守朱学的倭仁策动一批御史和守旧官僚,在慈禧支持下挫败了这次变法。但同文馆在徐继畬等斩荆劈莽下,仍不失为中国第一所现代范式的高等学校。

九、宁波向华盛顿纪念塔赠碑,美国约翰逊总统向徐继畬赠像

1848年出版的《瀛环志略》,关于华盛顿和地处欧亚非之艮背的美国,有两段按语:“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於胜广,割据雄於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848年7月4日,华盛顿特区为华盛顿纪念塔奠基,并向各州、各国征集纪念物。在来华美国传教士帮助下,咸丰三年浙江宁波府向美国赠送了一块花岗岩石碑,用中文刻有徐书中赞美华盛顿总统的上述两段按语。这块石碑至今镶嵌在该塔内西壁200多英尺的高度,表现了东方人的见识,成为中美早期友好关系的里程碑。

在美国驻华公使馆署理公使、副使卫三畏策划下,美国第17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1808.12.29-1875.7.31,任期:1865.4.15-1869.3.4)和国务卿西沃德,请著名画家普拉特,制作了一幅斯图尔特的华盛顿画像的复制品,1867年秋,由驻华公使蒲安臣将这幅画像赠送徐继畬,并举行赠送仪式,蒲安臣作长篇致辞,最后说:“余现代大美国百姓赉送华盛顿画像于兄台前,不但望兄睹斯像记念我国与中国坚和睦之心,并望令嗣贤孙亦如是记念坚和睦也。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徐继畬答辞称:“因思贵国中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一如既往地推崇美国的制度创新,肯定民主制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适应性和生命力。1868年,为美国新教传教士、同文馆教习丁韪良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自然科学著作《格物入门》作序。八年二月初二日(1869.3.15)以老病乞休,奉旨以二品顶戴致仕。同治十二年值继畬中举60周年,奉旨准其重赴鹿鸣宴,以惠耆年,并赏给头品顶戴。同年卒。

十、中国传统自由思想与西方民主宪政思想兼容榫接的个案

地理大发现之后,耶稣会士东来,晚明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进入崭新阶段,徐光启提出会通中西的思路。鸦片战争西力东渐,徐继畬先机敏识,看到西方列强之所以强大是基于文化的先进,制度的创新。在学习西方上,徐继畬父子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自由、宽容、折中的思想,广轩称之为空灵法界。可是这种自由、宽容、折中的理念,400多年来尤其160多年来,受到夷夏大防、中体西用、全盘西化等思想的干扰。干扰的思想,表现出两个极端,往往是扶得东来西又倒,其实质均是对异质文明的不宽容。近年有人提出自由思想是“舶来品”,又提出自由思想是永恒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说,都未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自由思想。自由思想舶来说,不过是全盘西化论的变种而已。【注:参见袁伟时:《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

《瀛环志略》出版伊始,就受到西方学者热情评述。对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严肃认真的学术研究,也是从欧亚大陆背面的美国史学界开始的。费正清1953年版《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中说,徐继畬是“满清官僚政治下,具有外国人和他的同僚都可接受的美德的夷务专家,真诚的学者-官员”之一。次年费正清与邓嗣禹合著的《中国对西方的反映》中指出:“徐巡抚的研究,将西方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充分论据摆在他的国人面前,一清二楚地说明,西方夷狄体现出一个迥然不同和十分强大的社会。困难在于,如何从这种差异中吸取经验教训, 将它运用在提高国家管理的水平上。”费正清向他的研究生指出,一些值得注意和能引起兴趣的问题,与徐继畬的轶事密切关联。

费正清的第三位聚焦于徐继畬的研究生龙夫威,于1965年发表了《徐继畬〈瀛环志略〉对19世纪美国的观察》。龙夫威与繁难的汉字,与难得的资料苦战多年后,于1971年完成关于徐继畬的长篇论文,获得哈佛历史学和东亚语言学博士。此后又精心对论文进行浓缩修改,第一本关于徐继畬的英文专著《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1975年由哈佛出版。

龙夫威从个案出发,不赞成中国和美国走极端、不宽容的相关思想和政策。他一再阐述,描述徐继畬生平及其《瀛环志略》,是希望能够向读者提供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精神适应性和个性的见识”。

1970年12月龙夫威向哈佛大学提交的历史和远东语言博士论文《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对非中国的世界的早期现代观察》中称:“徐对西方威胁的回应,是基于对他的文化和国家的高度忠诚。不论怎样,在其《瀛环志略》中,呈现出了可以感知到的一个自由的儒家学者(liberal Confucian scholar)所能宽裕地到达的智力边界的宽广极限。徐仿佛已经乐意宽容无论什么被需要的变化——甚至这些变化可能威胁到他的满族君主的生存——如果中国文化的要素可以藉此被保护。”【注:Fred W. Drake,HSU CHI-YU AND HIS YING-HUAN CHIH-LUEH (1848): AN EARLY MODERN VIEW OF THE NON-CHINESE WORLD,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Committee on the Joint Degree of Ph.D.,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 p311,1970. 】

1991年龙夫威在徐继畬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山西忻州)说,徐继畬坚持的中庸之道,对有缺点的美国政策,也是借鉴:“我很少用预先设想的历史解释,而是把他经历中揭示和影响进程、前途、难点以及机会的东西, 与他当时超越对自己民族的利益、政治、文化缺乏远见的近视症患者,作为‘专家’的艰辛努力联系起来,这样就逐渐发现了他的重要性。”“如同一个世纪以后许多有爱国热忱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成为麦卡锡主义的受害者一样,徐因为对变动着的世界的未来的大胆陈述而付出了沉重的个人代价。对于某些探究60年代和70年代初美国东亚政策的不现实和过时状况的人来说,徐的动因和阅历确实能使人触摸到一个会引起连锁反应的疼痛点。在我从事徐继畬生平方面的工作的十年期间,由于两种世界观的持续冲突,美国和中国被深深地困扰。60年代中期的美国和中国,好似两个对峙在文化深渊边上的发怒巨人,互相呼喊着非赞美性的称号,把在东亚称雄的梦幻抛到九霄云外,(通过代理人的搏斗厮杀)斗争一场接着一场。这就使人联想到,徐继畬面对两种世界秩序的冲突,早已在现代框架之内寻找理解和同一性,并进行百折不挠的调解,可是温和与妥协的声音实在太少了。像徐这样的安抚者,极端需要双方改善剧烈的争吵,而且徐已经显示出特别稳妥的范例。他的所作所为表明,甚至在最大的文化鸿沟之上,以互相交流为使命的、有创造力的、开明的政治家,必然能架起理解的桥梁(幸运的是,在我完成徐的研究课题之前,中美之间的和解进程已经开始了)。在我研究徐的十年当中,有一件事情已经十分清楚:美国的越南政策,招致了20世纪降临在美国人民头上的最大灾难——对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精神,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过时的思想,有缺陷的政策,造成了美国在越南的失败,从而使人或多或少感到,这好似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验教训的折射。现在,已经是美国转而面对它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局限性的时候了。这也意味着, 通过徐的轶事看中国的经验教训, 更能恰如其分地理解美国的惨痛进程。徐对西方入侵的有力回应,增强了一个认识:尽管他的世界已经永远改变了,这种变局却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像以后数十年他的许多继承人所做的那样)抛弃自己的传统, 恰恰相反,中国应该适当去保留自己的传统。而徐为了中国在这个复合的、多民族的世界上的生存, 促进和解、妥协、了解,以及彼此融洽,所用的正是中庸之道。”

十一、克林顿总统重温中美友好史:徐继畬直探美国赖以立国的自由核心理念

民主之梦久难圆。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人们逐步认识到松龛的开放思想与当时政策甚为合拍。一个半世纪间,外国政要一再以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为话题,敦睦邦交。中美学术交流,导致了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在北京大学演讲,特别提到华盛顿纪念塔的徐继畬碑铭: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邻近有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而是由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勒石为碑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

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它直探我们作为人的内心愿望: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有不受国家干预的言论、异议、结社和信仰等自由。这些就是我们美国220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理念。这些就是引导我们横跨美洲大陆登上世界舞台的理念。这些就是美国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念。

正如我在同江主席的记者会上所说,我们自己为了达到这些理念也还在不断追求。美国的立宪先贤了解我们永远达不到完美境界。他们说,美国的任务就是不断的“组成更完美的结合”,换句话说,我们永远不会完美,但我们总得不断努力改善。”

请注意,是徐继畬所写,直探美国人珍惜的自由核心理念、立国妙道。古今中外酷爱自由的心灵之间,才可能产生共鸣。如果徐继畬没有自由思想,那将是鸡对鸭讲,东风牛耳,焉能出此?

东西南北海,心同理同。如广轩心学揭示:人的天性是爱自由的,自由的源泉在每个人的心坎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决非舶来品,由外烁我。

克林顿总统 破译了松龛对美国制度创新礼赞的

自由 理念密码。克林顿总统认为徐继畬的精思伟论,与杰弗逊名言可以兼容榫接。只要读《敦艮斋遗书》,就会明白克林顿这些决不是应景话。

从小接受民主教育、公民教育的美国总统,比在情绪化的20世纪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学者们,思想要敏锐得多。

徐继畬汉字碑铭,其实在华盛顿纪念塔内。克林顿总统无暇现场考察。向克林顿提供徐继畬碑铭任复兴汉译英资料的美国国务院官员,虽然参加了1997年的华盛顿纪念徐继畬仪式,也未到塔内考察,形成这个演讲的白璧微瑕。

十二、一部中国民主史,从何说起?一梦引得众梦来

《易·系下》曰,“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广轩解释:“初为本,上为末。由本趋末,顺而往者也,故曰其上易知。由末返本,逆而来者也,故曰,其初难知。难知者,必欲其知之也,是故易逆数也……试详四书六经之旨,无非欲人之知本返初也,岂但易哉。”【注:《本末往来顺逆之图说》,《遗书》卷3页1。】“凡天下之事物,必探之於其所从生,推之於其所终极”。 【注:《遗书》卷12页10a。】“天下之数统备於三,物之数不过本中末,天下之事不过始中终。中也者,物事之现在者也。本始者,物事之从生者也。末终者,物事之终极者也。叩两端者,探其所从生之一端,推其所终极之一端也。物来事至时,大抵是已生未极,中间现在一段。既叩两头,头正尾正,中间一段不怕其不正,故遂用之於民也。”【注:《遗书》卷12页6。】

有学者以现代转型,来通释19世纪中期以来的历史,转型重要的是政治体制的转型,是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型。民主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重要问题,有学者甚至说是第一问题。

诚如易系昭示,中国民主史,已经“其初难知”了。国内学术界谈论民主,已经百余年了,可是大家还说不到一块儿。民主思想是本土固有的,还是舶来的?开端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有的说“民主与人类历史相始终”,【注: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第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有的说周秦以后的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思想,有的说晚清洋务运动有了民族资产阶级之后,中国才有了民主思想……南腔北调,不一而足。甚至对民主含义、民主诉求指向,也众说纷纭:有将言论自由当作民主的,有将领导者倾听群众意见当作民主的,有将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当作民主的……官方郑重其事地将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历史概括为民主革命史,而其伟大历程起点,并无个案支持。家底家宝,马马虎虎,无人问津。以致一部民主思想史,成了无本之学,不知从何说起。学术风气的情绪化和浮躁,于此可见。外国学者说中国人对历史是“有选择地记忆”或者叫“有选择地遗忘”,对民主开端的有选择的遗忘,实在是不应该。

1975年龙夫威英文专著指出:“徐继畬著书的目的简而言之,是输入外部世界的信息,以便使中国人作好应付新世界挑战的准备。不过,通过翻译的术语也不可避免地输入一些外国的思想。虽说这些思想的内容一般是初步的,但是在这部著作中还是可以找到有关民主思想、世界宗教、西方政体、欧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细微的迹象。”【注:《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中译本1990年版p49】“徐继畬试图引进简单的外国政治思想。当他从美国、瑞士及其他西方国家发现了社会和政治的平等状况以及为人民的政府(这是很符合孟子的理想的)以后,他受到了强烈的诱惑。”【注:《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中译本1990年版p153】

笔者也是被民主开端问题强烈诱惑,而25年乐此不疲地发掘、记述徐润第、徐继畬父子的。

1987年夏天,偶读方闻《清徐徐继畬先生继畬年谱》(全书441页),张其昀序称:“惟徐继畬先生(一七九五年生,一八七三年卒,年七十有九)所异於十九世纪中叶我国各名臣者,即由於博学卓识,志愿宏伟,深谋远虑,洞达世界列国之国情,慨然知新时代之趋势,与我国立国之要道。”“徐继畬先生当满清专制之时代,独能远识美国开国政治,符於孔子天下为公之遗意,创为推举之法,公器付之公论,实为中国首先倡导民主政治之人物。其后国父革命,使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共和国,而溯其渊源,当以徐继畬先生之议论为称首。此则《瀛环志略》一书,最早亦最大之贡献也。”身在徐继畬家乡,何不利用地利,进一步发掘其生平与思想?

笔者1988年撰文提出,1848年《瀛环志略》的刊行,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治政思想的引进。【注:《瀛环志略的刊行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引进》是1988年5月初稿的题目,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一期刊载时将题目改为《瀛环志略及其历史影响》。】

学术界对自由民主问题谈不拢,是由于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自由民主学术对话平台。如亨廷顿《第三波》所说,即使在民主传统深厚的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民主概念也进行了持续二十余年的辩论,结果是理性主义、乌托邦和理想主义的民主概念,被经验的、描述的和程序的民主概念所取代,约瑟夫·熊彼特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他说:“民主的方法是为作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注:亨廷顿著、刘军宁译:《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第5页,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亨廷顿将这种程序性定义表述为:“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挑选领袖。”【注:同上,第4页。】按这一说法,民主政治涉及到两个维度,一是竞争,一是参与。用这个概念既可以评判现代民主,也可以考察古代民主。

2004年笔者《徐雅厦门对话与中国民主思想的开端刍议——兼以纪念厦门对话160周年和雅裨理诞辰200周年》,以熊彼特的严格概念为参照,将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置于世界民主思想和制度的时空坐标之中,本着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的精神,作出假设并予以考证:公元1844年以前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从农耕文明开始的中国历史,均为君主专制时代。中国这数千上万年的历史中,既无民主思想,更无民主政体,是民主史前期。《易纬》“上者专制,下者顺从”的表述,概括了中国的核心专制思想。所谓“原始民主”、“民主与人类历史相始终”之类,不过神话而已。中国民主思想是外源性的。1844年春,福建布政使徐继畬和美国新教传教士雅裨理在厦门进行了历史性对话,中国人始知以古希腊为母体的西方民主思想制度,始知通过竞争选民手中的选票取得合法性、创古今未有之局的美国共和政体和华盛顿。他5年数十易稿,1848年出版《瀛环志略》,推崇西方民主价值体系。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惠顿《万国公法》中译本出版,介绍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创造了“权利”、“民主”、“君主”等民主话语体系。上述两书分两步,完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本土化,开创中国民主新思维。黑暗的皇家时代,出现公民时代的曙光。民主思想入中国,不过160年的短暂历史。徐润第、徐继畬父子,可算是19世纪中国卓尔不群的独立自由思想家。【注:同名帖子,2004年贴于燕南网等处。】

自由自在人心,民主一点即通。二徐自由民主思想春风化雨,影响了晚清数代锐意变法革命的人士。松龛的中国民主第一梦,催生了晚清众多立宪派和革命派志士仁人的梦想。

广轩曾经设立“敦艮斋”讲学的崞县北社村(今归定襄县),出来一位立宪名人、清末山西省谘议局议长梁善济。清末民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汤化龙1918年为梁善济父亲写的《梁公震三碑铭》,可称是二徐学术影响的侧记:“清制,以制艺取士,士竞习剽窃,摭华而不食实,文运凋敝。凡猥庸鄙,满坑满谷如一貉。五台徐广轩司马、松龛中丞父子,毅然以起衰自任。精究天人之奥,旁及诸子百家,乃至重瀛累译之书,靡不属目。故其为文也探原返真,卓然自树为一家。公既传其家学,又得私淑徐氏父子,以是该敏淹贯,前超后绝。每有所作,传诵辄遍远近。”“先是,公从徐氏读《瀛环志略》,恍然於九洲之大,学不可以方域拘也。乃究心当世之务,深悟穷变通久之道,奋然思湔革顽锢之俗。”【注:汤化龙:《梁公震三碑铭》拓片。汤化龙(1874.10.19——1918.9.1),字济武,湖北浠水县人。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清末湖北省谘议局议长、北京国民政府众议院议长等职,是清末民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被国民党暗杀。】

汤化龙、梁善济的立宪同道张一麐读了此碑文稿后题词,回忆自己少年读《瀛环志略》而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发生兴趣:“余年十六岁时,得五台徐松龛先生《瀛环志略》,读至华盛顿故事,辄为心醉,自忖民主政体安得及吾身而亲见之”。【注:张一麐《汤济武为梁伯强尊人震三先生墓碑文稿题词》,《心太平室集》卷二。“余年十六岁”系光绪九年(1883)。】

辛亥太原光复后,阎锡山1912年4月4日发出《通告全国文》的通电,坦陈自己读《瀛环志略》后立志民主革命:“地球转轴,大海环流,世界日新,民智日辟,交通愈广,竞争愈烈。专制政体,不容于二十世纪,此吾国之见外于列强也。保守性质,独胜二十行省,此吾晋之见轻于通国也。锡山生长边郡,愚戆性成,髫年入塾,窃窥乡先正《瀛环志略》一书,每思航海西渡,考拿破仑、华盛顿之战绩,究卢梭、孟德斯鸠之法理。有志未遂,时事日非……于是结合同志,负笈东瀛,矢精卫填海之心,坚愚公移山之志。毕业归国,承乏行伍。习勤运甓,待旦枕戈,思成孙策一旅之师,誓雪齐襄九世之耻。”

可以说,广轩徐润第是清代杰出的独立自由心学家,松龛徐继畬是中国第一民主思想家。用松龛赞美华盛顿的话来赞美他俩恰如其分:“可不谓人杰矣哉!”

2012-2-20

(本文著作权保留,由爱思想网首发,其他网媒纸媒如转载,请与作者联系:fxren2006@126.com)

参考阅读:

敦艮斋遗书(足本,附关 键词)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96

瀛环志略会校-卷之一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

《万国公法》同治甲子版分页足 本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8

自由魂,民主梦 二徐传1759

http://www.xujiy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7

    进入专题: 本土自由思想   民主   宪政瀛环志略   敦艮斋遗书   万国公法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33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