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地球人,具有同一性,所以我们必须认同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就是人类创造的千百年来经过沉淀扬弃而升华的、全世界普遍适用的价值。普世价值超越人的意识形态,不分地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的文明人,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从现实的实践来看以及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和国际文件(包括公约和宣言)所认可的自由、人权、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已被确认为普世价值。
同时,我们又是中国人,我们又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的精华。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中国文化与普世价值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一致的地方,必须让其发扬光大。不一致的地方,又有两种,一种是严重对立,另一种是经过调整可以适应的,对于前一种应该坚决摒去,后一种应根据普世价值加以改造。
普世价值是当代全世界普遍适用的、最适合于工业文明的价值。从近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伟大成就就是将传统的农业社会带进工业社会。不管是什么样的国家其在工业化之前或正在进行中使用何种治理模式,只要它实现了工业化,最后都会依照普世价值来重塑治理模式。按目前的发展速度,我国再用十年八年的时间就能进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这样,我国也一定会依照普世价值来重塑我国的治理模式,所以,我国文化要在工业化社会生存和发展,与普世价值相冲突的部分必须摒去或改造。
我国文化与普世价值相冲突的地方主要有,比如,普世价值主张民主和法治,我国传统文化都基本上是主张专制和人治。不论是孔孟之道,还是孔孟之外的诸子百家,都是如此,而又以孔孟之道为甚。在权力来源上,我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主张政权神授或禅让,在权力制约上,要求尊王忠君,要求民众顺服王权,王权绝对。虽然儒家也提倡君要爱民和以民为贵,但对权力的制衡,没有相关的理论,所以在具体操作上无法落实。除墨子外,我国文化特别是儒家主张等级制的不平等性,孔子提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在治国的方略上,儒家主张"为政以德",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儒家和法家虽不排斥法,但其内涵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存在根本区别,我国文化都把法当成统治者治民的工具。
普世价值确认市场经济,工业化比起传统农业来讲,更注重效率,市场经济讲究效率,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我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与工业化文明相冲突,因为它鼓吹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运行模式。现代市场经济不是孤立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和伦理道德作为其精神动因、规范因素和定向定位的机制是不可能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运行中各经济主体之间是平等的,交易是要求公平进行的。市场主体平等交换,注重互利互惠,既有竞争也存在协同,所以,公平、互利双赢、竞争协同就自然成为工业化社会的道德要求。但我国传统主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讲究辈分礼数和等级秩序,讲平均 主义不主张公平。孔子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儒家“以义驭利”的思想就是强调人们应该在合乎道义原则的指导下,采取适宜合理的方式去取利,这对于范导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正确地去求利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与互利双赢的市场要求还是有相当距离的。儒家片面强调自我修炼不重视外在的事功,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内敛”的保守倾向和心态。而现在市场经济却是一种外向经济,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不断地向外扩散、开拓和追求的意识,显然,儒家的“内敛”倾向是与此格格不入的。同时,儒家提倡的“君子无所争”,要求人们要“温良恭俭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精神心态,将限制人们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儒家伦理道德缺失的是公平、互利双赢和竞争协同的道德精神,但在诚信上是跨时代的。工业化市场经济模式所进行的交易,要求信守契约,所以诚信自然就成为工业化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儒家文化都有“诚信”的说法,儒家的“五常”中也有一个“信“字。关于“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显然,对儒家诚信为本的道德准则的提介与弘扬,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信用意识。
当然,我国文化还有许多与普世价值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老庄提倡的“自由”,儒家讲的“民为贵”,等等。也有一些虽不一致但也没有对立的地方,比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还有 “中庸”之道等等。这些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我国文化中与普世价值不相冲突的并能对普世价值加以补充的主要是在仁义道德方面。就儒家伦理的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其核心精神即“仁”学;二是其特定的社会伦理价值观层次,如三纲、家族本位、忠孝等等;三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般的行为准则,如义、智、恭、宽、信、敏、中庸等等。我认为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关系二者存在着相互间的冲突,但二者又有着一定的同构因素,比如,儒家提倡的互助交往精神与市场经济的互利交换原则是可以相互容通的,儒家伦理注重规范与秩序的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对规范同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有其一致性的方面的,等等。
从近代工业革命发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也来越受到批评,有些忧国忧民的志士想用外来文化改造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等等。他们都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但是从现在来看除孙中山外,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的学说基本上是与普世价值相冲突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除早期的民族不平等(后来修正)和后来的“党国主义”(过渡期使用)之外,其他的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和五权宪法都符合普世价值,到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蒋介石虽然提倡伦理、民主、科学,但他的所谓“民主”(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中国之命运》)不是普世价值讲的民主。毛泽东讲中共的一元化领导、专政、有计划的公有制经济全面违反普世价值。邓小平在经济建设上主张并实行市场经济 符合普世价值,但在政治上的论调跟毛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违反普世价值。
今天的中国人,学习我国文化,对古代(先秦诸子百家和汉以后的董仲舒、韩愈、朱熹、黄宗羲等等)和现代先哲(孙、蒋、毛、邓)所发明的学说,不能完全照搬,只能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有些复古主义人士却提出重返道统,有些泛蓝人士却提出回到三民主义、有些毛主义人士却提出重新高举毛泽东思想,有些特色派人士却提出坚守邓小平理论,等等,这些人都不懂得什么是普世价值,这是不行的。我们对我国文化只能采取事实求是的态度,符合普世价值的和符合工业文明的就应宏扬,否则,就应摒去。但是,对我国文化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有些全盘西化派就彻底否定我国文化,以前是主张全盘俄化,现在有些人是主张全盘欧美化,这些人忘记了自己是中国人,要知道,人类有共同性,所以有普 世价值,但是各民族又有差异性,我们是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正确的主张只能是,我们需要符合普世价值和工业文明又符合民族特点的文化。
在未来十五年左右,我国就会跨入世界强国行列,在未来三十年内我国是最有可能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世界超强国家。作为一个大国,除了有古代文化外,我们还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外参照工业文明来发展自己的文化,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大国使命,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20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