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为大一新生开的,课还未上完就反对,不仅无知,还有些可悲。曼昆的课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真是比窦娥还冤。
华尔街有民众在示威、游行、闹事,原因在于金融危机给他们带来危害。他们反对美国政府实施的市场经济。哈佛大学的一些学生也在配合。本来曼昆“经济学原理”的课极受欢迎,每次开课都有近千人选修。但现在有七十名学生拒听这门课,从教室中走出,原因是这门课宣扬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恐怕曼昆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尴尬场面。
民众去闹事就不必追究了,他们本来就是无知的。但堂堂哈佛大学的学生成了愤青却让人难以理解,其根源还是无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为大一新生开的,课还未上完就反对,不仅无知,还有些可悲。曼昆的课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真是比窦娥还冤。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现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再过几十年也没有一致的见解。对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不是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结论吗?但把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是不对的。要由这次危机而否认市场经济就是看见一个虫眼把整个苹果都扔掉了。现在人类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只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历史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市场经济才是人类共同的繁荣富裕之路。那些享受市场经济硕果的民众和哈佛学子看到市场经济的一点问题就要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制度,真是太忘恩负义了。人类并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经济制度,只能在若干种有缺点的制度中选一种缺点少的,正如人在几个有虫眼的苹果中选一个虫眼小而少的。那些在华尔街闹事的民众和在哈佛罢课的学生都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及其配套的无产阶级专政,真应该让他们到现在还实施这种制度的国家去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看他们选哪一种经济制度。
当然也不能说选了市场经济就不许别人批评,毕竟市场经济也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如何引起这样的金融危机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这就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过多引起了这次金融危机。经济是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繁荣,总是艳阳天,但政府要制造持久繁荣,于是就用政策去刺激经济。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格林斯潘刺激经济的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引发的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主张国家干预的经济学家则认为还是政府干预不够引起的金融危机。华尔街金融公司从业人员的贪婪和国家干预不够才引起以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泛滥,导致经济危机。闹事的民众和罢课的哈佛学子都是从这种理念出发的。他们抗议政府就在于他们认为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放任了华尔街的贪婪。曼昆的冤就在于他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一直是经济学的两大思想潮流。当然这两种思潮的前提都是支持市场经济制度,争论在于政府应该更多放手让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自发调整,还是政府要伸出“看得见的手”经常干预一点。在美国当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分属于不同的流派,如理性预期学派(今年诺奖获得者之一萨金特即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以及美国的奥国学派传人。主张国家干预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前年诺奖的获得者克鲁格曼和一大批美国经济政策的决策者萨默斯、格林斯潘、伯南克等都属于这一派)。曼昆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使他声名鹊起的“菜单成本理论”正是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哈佛的学子还没有学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把曼昆打入自由放任经济学家,显然是冤枉了他。
那么,曼昆是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他对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该承担责任呢?我认为把责任归咎于这些学者身上也是冤枉了他们。要知道,政府政策的决策者——总统、官员和议员也并不全听学者的。曼昆在小布什政府中曾担任过两年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但在任职期间深感他的一些主张由于官员政治与利益关系难以实施,深感身心疲惫而辞职了,而且深为投身于政治而后悔。这一来是由于政策实践比理论分析要复杂得多。作为学者,曼昆还是太简单、太天真了一点。任何一个学者要投入政治都无法再以学者的身份出现,由学者转变为官员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萨缪尔森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肯尼迪邀请他出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时,他拒绝了,尽管肯尼迪准备以他作为新古典综合派首领的理论来制定经济政策。作为为政府出谋划策的高参比作为学者要复杂得多。二来政策的基础以一种理论为指导,但往往从现实复杂的政治与利益出发,也不一定与这种理论完全一致,有时往往与理论背道而驰。理论是既想到短期,又想到长期的,但政府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问题。毕竟每一届政府的任期都是有限的,他们下台后哪怕洪水滔天。而且现实中有许多问题是任何一种理论和政策都无法解决的。这次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华尔街的贪婪与政府对金融衍生品监管不力。但贪婪是人的本性,华尔街金融公司的激励机制也不在政府管理的范围之内,对金融衍生产品管到什么程度也难适度。管得过多过死问题没了,但金融市场也死了。正如吃了砒霜,百病皆无,但人不也死了吗?
即使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不能为金融危机负责任。即使直接参加政策制定的经济学家也不是罪魁祸首,最终的决策还在总统、官员和议员。何况曼昆仅仅在思想理论上属于新凯恩斯主义,但并没有参与制定引起金融危机的政策,学生有什么道理把他讲的课和金融危机联系起来?如果出了问题就算经济学家的老账,谁还敢从事这个高危行业?
回到曼昆讲的这门课上。“经济学原理”这门课是为大一新生开的,是介绍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一门基础课,思想倾向是有的,但并不完全是只介绍一个学派的理论内容。应该说,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流,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就是这一派理论的集中体现,以自由放任为宗旨。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所以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开始,就反映了凯恩斯主义的思想体系。二战后,自由放任学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曾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主流。主流仍然是新凯恩斯主义,所以,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是以新凯恩斯主义思想为宗旨的。这与历来写教科书的原则是一致的。教科书就要反映主流经济思想,历来如此。另一方面,教科书还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学生了解这门科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教科书的基本倾向无关。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都是如此。在经济学教科书中,微观经济学中各派都同意的共同内容更多一些。宏观经济学中反映的思想倾向更多一些。作为初学者的大一学生,以后可以有他们各自不同的认识,也可以青睐不同的流派,但在刚入门的时候还是要了解这些基本内容的。曼昆用这本书向学生介绍经济学,没什么不合适的。少数学生反对这门课,既无知又狂妄,哈佛学生不该这样。
也许有些学生罢课是因为十几年来老讲这套,有些过时了。还没有学就先入为主,这未免太想当然了。应该说,经济学要不断进步,研究新出现的问题。但作为一门科学,总有一些基本内容是不变的。马歇尔时代讲供求规律,讲需求弹性、价格弹性,现在不也同样要讲吗?作为经济学教科书,当然应该包括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这些内容现在仍在经济现实中起作用,没有过时。当然,经济学家写教科书也应该反映经济学的进展,不能万古不变。国外经济学家写教科书都是三年一个新版本,反映了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去年已出了最新的第六版(中文第六版将在明年一季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这本第六版,微观部分几乎换了所有的案例,基本内容并没有重大变动,这说明了经济学内容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宏观部分的基本概念如GDP等和基本框架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动,但包括了许多新的内容。这一版的宏观部分以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为中心,通过许多新写的内容和新的新闻摘录,对这次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例如,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发生了重大变动,在传统的公开市场业务和准备金率调整之外,又增加了央行为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支付利息,但现在改变了这种做法。这就增加了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需要刺激经济时可以降低甚至取消商业银行在央行存的准备金的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多放贷,增加货币供给;在需要抑制经济时,可以提高这种存款的利率,抑制商业银行贷款,减少货币供给。新版《经济学原理》中详细介绍了这种变化,改写了这一部分内容。而且在整个宏观部分,通过对案例和新闻摘录的调整,全面分析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起源、经过、政府的政策与调整,使学生对这次危机及未来的前景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了这样的内容,怎么能说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过时呢?
至于说曼昆教的学生许多在华尔街工作,是金融危机的制造者,曼昆有教育失误的责任,这更是欲加之罪了。老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并不能对学生的课后行为负责。我教过的学生也数以万计,有不少学生出类拔萃,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并不认为是我教的功劳,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没有我教,他们同样非常出色。我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教书一生,桃李满天下,成才皆自因”,就是这个意思。同样,他们犯了错误,甚至犯了罪,与我教的经济学也没关系。曼昆讲的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他作为教师与他作为学者或官员还不一样。华尔街的精英们是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尚待讨论,教他们的人没有责任却可以肯定。
作为教授,曼昆是成功的。他是哈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每年有近千人选他的课。作为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也是成功的,至今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取而代之,现在它已经出到了第六版,发行量早已突破百万。哈佛一些学生的罢课,我认为只是一些愤青的行为艺术,不足为奇,也算不上什么重大事件。如今曼昆不是还好好地当他的教授,《经济学原理》也仍然畅销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不是几个人的行为就可以改变的。年轻人要创造历史,还是老老实实地从学习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开始吧! 来源: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