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怎样做学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946 次 更新时间:2024-04-21 22:21

进入专题: 怎样做学问  

梁小民 (进入专栏)  

做学问就是从事学术研究,以做学问为业的教授、研究人员被称为学者。在社会分工的多种行业中,做学问是一个小行业。但只要你从事专业性、技术性职业,总需要有一个学位,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为了获得学位,你就必须写一篇学位论文。而在写学位论文时,你就是在“做学问”。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必然有一段做学问的经历。

如何做学问?小到如何写好一篇学位论文,大到一生如何在学术上有所造诣,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成功的学者在回忆录中经常谈他们的成功之道,许多学者的传记也写出了他们做学问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学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但我们很难照搬也很难从中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的成功之道。不过,做学问总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问题,总会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推出的《普林斯顿经济学研究指南:课题选择、论文发表到学术生涯管理》(以下简称《普林斯顿经济学研究指南》)一书,正是对做学问的共同之点的总结。

无论对专业学者还是仅做一篇学位论文的人而言,选择研究的题目都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题目决定成败。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都知道,题目之重要性可以比喻成“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做学问,就怕选错题。

《普林斯顿经济学研究指南》一书中“题目选择”这一部分包括两章,第二章“选择研究课题”更为重要。在一开始作者就指出,“构思出好的研究问题通常是研究人员工作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如何选题,作者提出三个原则:一是应该解决一个依据现有文献远无法完全理解的问题,而且研究人员有机会为这个问题作出有意义的贡献。二是一件研究人员认为有趣、好玩的事情。三是选题目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再好的题目没有能力也写不成,能力是做学问成功的基础。

作者的确是做学问的“老手”,所以提出许多值得注意之点。比如,他认为,“集中精力专攻一组相对狭窄的问题”。这就是说,题目要小,才能深入下去,题目越小越能有所成果。

无论是写一篇学位论文或终生做学问,作者强调要“做学术猎人,而非学术农夫”,“‘猎人’知道自己想要完成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想使用什么方法”。“猎人”具有“前瞻性和主动性”,“‘农夫’被动作出回应,他们的动力来自其他人的工作”。

选好题目后,真正的工作就开始了。任何题目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分析,包括做实验、解模型、评估方程。你看了一定觉得,这不是写自然科学论文的方法吗?其实,现代经济学借鉴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了数学,已经成为主流。你的成果要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学位论文能通过,就一定要用这种方法。在《普林斯顿经济学研究指南》一书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组织好论文,并具备以最高效的方式撰写的手艺”。按我的理解,“组织好论文”就是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手艺”就是如何完美地表达。写论文不仅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讲清楚,而且要考虑评价者或更一般地说接受者或更个人的读者。在书中,论文要达到五个目标:清楚地陈述论文的观点,让读者认为它新颖有趣;说服读者相信分析是正确的,并设法应对其他解释;说明他人的功劳;提供研究过程的细节;得出适当的结论。

对于做学问的人而言,标题、摘要和导言犹如浓缩之精华。在《普林斯顿经济学研究指南》的第五章“标题、摘要和导言”中,作者认为,要把标题作为论文的第一则广告,而“摘要是论文的另一种广告”,把注意力集中在论文能吸引读者读下去的方面。“导言”是阅读频率最高的部分,所以要花时间思考并写好。为此,他建议“导言”必须涵盖大量资料,同时易于阅读和理解。

做学问、写论文,主体是关键。书中第六章“论文的主体:文献综述、理论、数据描述和结论部分”,介绍论文主体的写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作者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读者了解业内已经做了些什么,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贡献;二是对其他作者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承认他们的贡献。不同的“理论”部分有不同的写法,但一般“先从简单的部分着手,之后再加入复杂的内容”。实践中,能用真实例子来说明模型是最好的。而“数据描述”的最佳方法,取决于数据要100%准确。最后,用简单的“结论”来总结论文,也可以展望未来研究的思路。

做学问总有一些共同规律和普遍做法。某种程度上说,读相关的书可以在求学之路上开阔眼界。因为那些共同规律和普遍做法,都是理论、经验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作者:梁小民,系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进入 梁小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怎样做学问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08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3日 12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