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好人为什么受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826 次 更新时间:2011-11-25 12:02

进入专题: 圣经  

冯象 (进入专栏)  

光明

换作任何人,或任何神,这都是犯罪。

他怎会将天下第一的好人(tam),他的忠仆约伯,交在撒旦(satan)手里,任其伤害,以致家破人亡?为什么,仅仅因为那号称“敌手” (satan)的神子一句话,对忠仆的品行或信仰根基表示怀疑,就同意考验,把好人“无缘无故一再摧残”?(2:3, 9:17;以下凡《约伯记》章节,均不标篇名)

可是,他名为上帝,亦即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是背负着以色列的“飞鹰的翅膀”(《出埃及记》19:4),子民的磐石与救主——难道,大哉耶和华,圣言之父,你也会踢着石子,会失足?诚然我们知道,并且确信(《诗篇》36:5以下)——

你的慈爱托起诸天,

你的信实高于霄汉,

你的正义如巍巍神山,

你的判决如无底深渊……

啊,生命之源泉,在你,

藉你的明光我们看到光明!

知道

从前,约伯家充满了光明。他事无巨细都谨守圣法(torah):脚不离正道,手不沾秽污,心儿提防着眼睛诱惑(31:7),唯恐一时疏忽,让 “蜷伏在门口垂涎窥伺”的罪钻了空子(《创世记》4:7)。他七个儿子皆已成家,不在父亲的屋檐下住。每逢各家宴饮,约伯总要派人叮嘱行洁净礼;自己则早 早起来,替他们逐一献上全燔祭,说:就怕孩儿触了罪,心里没赞美上帝!(1:5)

待邻人,他更是仁爱的化身:“平时常劝人向善,教软弱的手变得坚强。[他]的话曾帮助跌倒的人重新站起,给疲惫的膝盖以力量”(4:3)。无论 孤寡病残还是外邦旅客,都当作亲人接济照拂。所以有口皆碑,正义是约伯的“外袍与缠头”。即使被奴婢控告,他“也不会不讲公道”;哪怕是仇人遭殃,亦不幸 灾乐祸:“决不让罪从口生,拿人家的性命诅咒”,他说(31:13, 30)。这耶和华的“光明之子”,天天车马盈门,高朋满座。去到城门口,听审案件或商议公事,“年轻人见[他]都要让道,皓首则起身恭迎;连头人也停止交 谈,将手掩住嘴巴”。大家“屏息凝神”聆听约伯的智慧,盼他的指导和安慰,“如望甘霖”(29:7以下)。

就这样,“帐篷有上帝看护”,全能者恩赐“儿孙绕膝,双脚用凝乳洗濯”(29:4)。人人仰慕,遐迩传闻,约伯的美名堪比挪亚,耶和华面前的完人(tamim,《创世记》6:9,《以西结书》14:14)。

然而他不知道,天庭宝座上一声雷鸣:世上谁也及不上这个好人,他生性正直,敬畏上帝又远离恶事!许多生命便到了尽头。而忠仆,竟“成了朋友的笑柄”,只因守法而“受尽讥嘲”(12:4)。

他不知道,天父受了一个神子挑动,黑暗要遮蔽光明:

那约伯敬畏上帝不是无缘无故的吧?若非你……事事为他赐福,他能够牛羊遍地?你伸手动一下他的家人产业试试,他不当面赞美你才怪!(1:9-11)

可“世上谁也及不上”约伯,乃是至高者的认定。既然圣言至真,至可信靠,为什么还要“伸手”“试试”,看好人会不会“当面赞美”,即诅咒,他的上帝?

这一切,他都不知道。

七夜

好!上帝谕示撒旦:凡属于他的全归你处置,但不许出手伤他的身子!

于是神子从耶和华面前退下——那一天,强盗来袭,将忠仆的驼驴耕牛通通掳走,奴仆杀光;“上帝的火”(喻雷电)落地,羊群羊倌无一生还;狂飙突起,摧折房柱,压死了他的十个儿女。

好约伯,猝然间福消祸长,陷于如此血腥,对于那一切祸福之源,他连一句怨恨的话也没有(1:21):

赤条条我来自母腹,

赤条条终归子宫;

耶和华给的,耶和华拿去——

愿耶和华的名永受赞颂!

然而宝殿雷声滚滚,救主还惦记着忠仆,对撒旦道:你挑动我害他,无缘无故毁他,但他照样坚持做好人(tummah)!一皮换一皮罢了,那十二翼天使昂首回答:人为了活命有什么不肯舍弃的?你伸手动一下他的骨头肉看看,他不当面赞美你才怪!(2:3-5)

好!天父谕示神子:他在你手里了,但他的性命你得保住!

于是撒旦从耶和华面前退下——顿时,约伯遍体毒疮,痛痒难熬,只好坐在炉灰里,捡了块碎瓦片在身上刮。妻子见了,恨恨道:还充当好人呐?你赞美上帝,死掉算了!(2:7-9)

这段描写,希腊文七十士本略异,更为细致:约伯被逐出城外,蜷缩在粪堆间,拿碎瓦片刮身上的脓血(ichor)——

煎熬多时,他妻子道:你还想撑好久呀?还在嘀咕“我再忍会儿,抱着获救的希望”?听着,这世上已经没人记得你了,连同[你的]儿女,我子宫的阵 痛,我白白吃苦拉扯大他们!可是你,就这样夜夜坐在外面,跟蛆虫一块儿烂掉!我呢,一处处流浪,挨家挨户讨生活,每天只盼着日头落,盼那抓住我不放的辛劳 痛楚有个间隙,让我歇一歇……

约伯妻这样泄恨,按圣奥古斯丁(354-430)的诠解, 不啻做了“恶魔的帮手”(adiutrix diaboli),学着伊甸园里那一条蛇,怂恿好人冒犯上帝。而耶和华说过,抽亚当一根肋骨造女人,是要给男人配个帮手,让丈夫当她主人(《创世记》 2:18, 3:16)。故此约伯听得老婆嚷嚷“赞美”,就一顿呵斥:你怎么说话像个蠢妇!谁说我们在上帝手里,是只能得福、不该受祸的?

即使落到这地步了,忠仆仍毫无怨言,口不触罪(2:10)——直到三位朋友赶来吊唁,陪他哀戚,一起默默地坐了七天七夜。

其所

“耶和华给的,耶和华拿去”:意谓上帝乃世间一切祸福的作者,不论恩典灾难经由谁手。这是人与造他的神立约,并为之称义的创世论基础,也是全能 者彰显其公平正义的伦理前提。据此,若是忠信者无故蒙冤,造孽的反倒享乐,在承约的子民看来,便是公义不存,信约失效了。约伯妻的要求,即是以失效为由, 了断“充当好人”的义务。而约伯训斥“蠢妇”,坚持“口不触罪”,则是主张不计代价不问缘由的绝对服从,把苦难当作上帝对自己的考验(bahan)。

结果,故事就充满了反讽,约伯夫妇与亲友邻人全蒙在鼓里了。谁会想到,这场灾祸跟信约公义无关,起于宝殿上一句夸赞,仿佛上帝在拣选义人。是耶 和华父子——撒旦是神的儿子里最美丽的一位——对好人的看法分歧,把约伯拿来“打赌”,名曰“考验”:只因他一贯虔敬守法,走耶和华的道,就叫他家破人 亡!而读者因享有“上帝视角”,看得真切,约伯妻哪能是“蠢妇”?她实在比丈夫要高明,因不受传统教义束缚,故而懂得:严格遵循献祭守洁等日常的律法程 序,并不能保证好人蒙福,实现公义。

真正的信约的考验,她想,不应是杀戮无辜的。最有名的例证,便是耶和华命令亚伯拉罕,把老年所得“心爱的独生子”献作全燔祭。圣祖二话不说,备 好毛驴木柴,拿了火石尖刀,带上以撒,一早动身前往上帝指示的小山。但是天父至仁,没等“祭品”碰着利刃,就用灌木丛里的公绵羊替下孩子,结束了考验 (《创世记》22章)。这一回,耶和华明知约伯“敬畏上帝,远离恶事”,却取了儿女奴婢的性命,毁尽家产,叫人痛不欲生。如此考验,究竟什么目的?

她几乎为惨变所击倒。但她的道德直觉,是必须否定了“好人”,丈夫才会“开开眼睛”,直面这个世界,那不因圣法降世而向善的一切。换言之,约伯得摈弃信约的教条,重食禁果,方能在苦难中寻回那遗忘了的辨善恶的智慧——哪怕头上再箍一圈死的诅咒!(同上,3:22)

因为她懂得:死,是人所受赐的最珍贵的东西;用死不当,乃是极大的不敬(苇叶,页85)。如今信约既亡,“赞美上帝”而死,便是死得其所。

天父

站在撒旦的立场,圣人所言没错,约伯妻确实做了一回“恶魔的帮手”。耶和华的谕旨是让他全权处置忠仆家人,但“恶魔”手下留情,未碰约伯妻的身 子。他的如意算盘是,约伯再虔诚,忍耐也有限度,禁不住老婆在耳边诉苦。然后即可证明:人敬畏上帝,不过是蒙恩得了好处给一点回报(1:9-10)。撒旦 巡察人世日久,熟知亚当子孙的性格和感情弱点,料定那妇人悲痛欲绝,会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

果然,这夏娃女儿冲丈夫喊了“赞美”“死掉”!虽然好人回了一声“蠢妇”,一副“毫无怨言,口不触罪”的样子,实际上,如犹太拉比指出,他“口未触罪,但心已入罪”(《巴比伦大藏/末门篇》16a)。当三友人陪同七日举哀完毕,约伯终于张口,狠狠道出了他的诅咒。

那十二翼神子通体透明,烨烨生光,一时间仿佛赢了天父。

恼怒

愿我出生的那一天灭亡,

连同报喜“怀了男胎”的那一夜!

愿那一天葬入幽冥,

上帝在上,永不看顾……

愿那一夜被黑暗掳走,

从一年的天数中剔除……

愿它被诅咒白日的人咒诅,

受制于唤醒海龙的法术。

人诅咒生日与母亲怀胎之夜(3:3以下),说穿了,即诅咒上帝创世,质疑造物主的公义。呼唤“诅咒白日”或弄日蚀的巫师和吞太阳的海怪,也是亵 渎神圣,因两者均为至高者的仇敌——难怪后来耶和华驾旋风降临,就拿自己化育万物的大功,并举海龙为例,责问约伯(详见下文)。

根据圣法,人(‘adam,亚当、人类)乃上帝所造,其受孕怀胎直至顺利分娩,都是天父的恩典,不是人自己的能耐或运气。《创世记》四章,夏娃 怀孕,诞下该隐,说:同耶和华一起(’eth YHWH,七十士本:dia tou theou,凭上帝佑助),我造(生)了个男人!所用动词“造”(qanithi),正是“造物主”“造天地”的“造”字(词根:qnh,《创世记》 14:22),经文里常特指上帝化育生命,例如,“是你,造就我的腑脏,子宫里织我成形”(《诗篇》139:13);“耶和华造我[智慧],于大道之端, 在他亘古创世以前”(《箴言》8:22)。

如此,夏娃虽因偷食禁果,受上帝诅咒,得了怀孕的苦和分娩的痛(《创世记》3:16),受孕生育本身却是天父恩许,“同耶和华一起”“造人”之 福。故而人的生命神圣,因为得自上帝,是神恩的果实(帕尔蒂丝,页44)。约伯在哀恸中诅咒母亲怀胎之夜同自己的生日,便是诅咒赐生命的主,拒绝“上帝佑 助”——是依从他贬斥的“蠢妇”,放下“充当好人”的空架子,“赞美上帝,死掉算了!”

当然,上帝明白,约伯诅咒生日是表达内心莫大的苦楚,而非放弃信仰背离正道,所以并不为忤。正如另一位先知耶利米,因预言圣城的覆灭而遭迫害, 激愤之下也曾咒诅生日,还指责耶和华勾引自己:“你抓住我强迫我,我反抗不了:如今我一天到晚 / 受人耻笑”(《耶利米书》20:7, 14;详见《宽宽信箱/我凭名字认定了你》)。那一次,救主至慈,也没有恼怒。

长眠

但是,无辜受苦毕竟不合圣法的教导,按理说,也不应是上帝创世的安排。那么,是在天之主一时疏漏,忘了与子民立约承诺的守护之责,还是他决意把 脸藏起,不再眷顾,令忠仆落入死地(13:24)?这悲哀、残酷又不可理喻的现实,太冤枉正义了,再沉默下去人就要疯了!于是约伯发出苦苦的呻吟,直指天 父洪恩(3:11以下)——

为什么我没有死在母腹,

一出子宫,立时咽气?

为什么要双膝接我,

还有两乳给我吮吸?

不然现在我早已长眠,

得了寂静与安息……

为什么,我没有像那流产的死婴

埋掉,不见光明?

……

为什么悲惨若此,还要给他天日?

心碎了的,反而留下性命——

他们只想快死,死却迟迟不来,

一死难求,甚于地下的宝藏;

要是能够躺进墓茔,

他们真会欣喜异常!

为什么——人遭了上帝围堵,

走投无路,仍要赐他光明?

震惊于这一咒诅的绝望,丹麦哲人齐克果(S■ren Kierkegaard, 1813-1855)坦言:约伯令人恐惧。那恐惧却主要不在他的惨状,而是人无法再安慰或欺骗自己,不得不直面生命之脆弱、公义仁爱的缺失,而对好人又同 情又感到无助,战栗不已。但约伯的诅咒更有刚强的一面,尤其是对传统教义下的人神关系提出了大胆质疑。

希伯来经文中,好人受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现世善恶报应学说,其伦理基础,即《摩西五经》阐明的血亲复仇时代的团体责任。任何人犯法触罪,无论 故意疏忽,都可能殃及亲族甚而当地居民和牲畜。《创世记》十九章,所多玛的男人包围罗得家,企图对投宿客人(天使)无礼,导致全城毁灭、生灵涂炭,便是极 具象征意义的一例(详见《政法笔记/所多玛的末日》)。同理,义人的善功,也是家族与后代的福祉。因此以色列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子民对上帝之法的态度;遵 行就有福,背弃则罹祸(《利未记》26章,《申命记》28章)。历史上,北国以色列为亚述所灭,南国犹大亡于巴比伦,在众先知眼里,便是由于君主堕落、贵 族荒淫,追随异教邪神,从而子民作为一个整体背弃了信约。换言之,好人受苦有可能是受牵连,转承他人包括前人的罪过所致。

但是,随着同态报复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出埃及记》21:22以下)的确立,血亲复仇渐渐受了限制。接着,以色列的先知启示了各种情 况下的个体责任。比如,人只要弃恶从善,耶和华便会赦罪,让他存活;反之,若走上邪路,一样要自负咎责(《以西结书》18:21以下)。待到子民入囚巴比 伦,乱世思安,罪罚止于个人的学说就得到了完整表述,成为流行的教义。只不过,善恶报应仍限于现世。于是产生一个难题:如果咎责自负,那么好人并未触罪, 为何无辜蒙冤?

这难题便是三友人力图说服约伯或平息其抗争,所必须克服的障碍。然而人世间难得一见,他们描绘的“那种恶的食恶,那播灾的遭灾”(4:8)。忠 仆之“令人恐惧”,是因为好人受苦太普遍了,几乎动摇了圣法的基石,使公义蜕变为奥秘(ta`alumah)。而那奥秘如果超越现世报应,指向的不是别 个,正是上帝不再眷顾或出离后留下的空缺(riq)。那空缺极大,足以容纳我们这个世界,以及每人分得的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仅有一次,且充斥着不公, 须知约伯时代的子民尚无死者复活的观念(14:11以下):

正如海水终要枯干,

江河断流荒寂,

人倒下了,就再不会起来;

即使苍天坍塌,也不会醒,

不会打搅他的长眠!

诱惑

虽然上帝说考验约伯是受了撒旦“挑动”(2:3),但这话是修辞性的,目的是叫神子继续考验。因为耶和华至圣,不可能受任何人或天使的怂恿,做 出不符神性的事。撒旦在天庭专司人世罪行之检控——那时,他还没有同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作对,尚未被救主呵斥(《撒迦利亚书》3章),更不是《新约》敷演的 那个恶魔——他长年 “在世上巡游”,人类的丑事见得多了。所以一听上帝说“谁也及不上这个好人”,就进言献疑,请求调查,正表现出他的恪尽职守。当然,作为极受恩宠的神子, 明知在天之主绝对无咎,掌握一切,他说谁好谁就是好人,却胆敢异议,跟自己父亲“打赌”:这在后世,即归他统辖的世人看来,就暴露了一段“反骨”——通过 “打赌”,诱使耶和华交出好人,听凭抢掠屠杀,惨死于“上帝的火”。这撒旦是智慧极高的十二翼使者,他不可能不懂,所谓“考验”实际是冤屈忠信、伤害无 辜,让天父背上违反信约的罪名,在子民中间造成许多困惑。

信约载于圣法,亦即上帝在西奈山传谕摩西,为以色列颁布的万世不移的诫命律例。子民辨是非,定刑罚,献祭守洁,走耶和华的正道,都是从圣法学习的。倘若约伯据此提起控诉,信约之主将如何应对?

撒旦心里明白,自己的小算盘,至高者看得一清二楚。但天父如果不批准考验,就称不上全知全能、预定一切,故而做他的忠仆是一定要受苦的。“一皮 换一皮罢了……你伸手动一下他的骨头肉看看,他不当面赞美你才怪”(2:4-5)。倘使这话说的不对,约伯不是因为蒙庇护才虔诚向善,那么好人家业兴隆, 也未必是上帝赐予;一小撮致富或“先富起来”,便无须视为神恩,恰如陷大众于冻馁苦疾,不可能是造物主的意思——除非人间万事由他直接指挥,重霄之上,一 神负责(艾尔曼,页126)。

因此,就人子喜欢议论的神义论(theodicy)而言,真正棘手的是如何解释耶和华“毁约”,在忠信者面前,替救主出离称义。

美神子觉得霸占人世的机会来了,他经不起这诱惑父亲的诱惑。

元首

人的监护主呀,

我就是犯了罪,又与你何干?

凭什么拿我当你的箭靶,

让我做你的负担?

这是约伯在呼吁(7:20)。直至旋风扑来,雷霆降谕,他才突然懂了,自己什么也不懂——白学了一番神的模样,自以为“懂得辨善恶了”(《创世 记》3:5, 22)。天昏地暗,圣言隆隆,铺叙的是一桩桩造天地的大功,根本没理会他的哀伤、他的控诉。是呀,耶和华哪会费心拿人当箭靶呢?像年轻人老挂嘴上的那句 话,“假如你触罪,与他何妨?你就是恶行累累,也害不着他!”(35:6)

要是连忠仆落难他也无动于衷,那世上还有什么是值得他眷顾的呢?固然上帝有上帝的道理,不可以亚当子孙的标准衡量。但似乎忠信者寻真相,讨清 白,竟成了对至高者的冒犯。约伯既是耶和华钦定的挪亚般的完人,自然不该惩处,便是降灾考验,也得有个限度,不至于残忍到戕害生命。虽则约伯夫妇和友人都 不知情,但读者晓得,谁授权撒旦毁人产业,滥杀无辜,仅仅“为了一根头发”(9:17,校读从古叙利亚语译本)。对此,全能者可有个说法?约伯家破人亡, 恐怕到头来真正受考验的不是好人的信仰,而是上帝与圣法公义。而施考验的亦非天父,乃是他的骄子、天庭检察官撒旦。完人受苦而诅咒生日、质疑信约,便是他 “赌”赢上帝的本钱。这么看,约伯跟“蠢妇”一样,不自觉地,也做了一回“恶魔的帮手”。

当然,完人并未抛弃信仰,他仍是耶和华的见证。

如是,天父同意拿忠仆的信仰“打赌”,确有“犯错误”之嫌。程序上,为了考验,他不得不接受撒旦提出的“有罪推定”原则,即义人须通过蒙冤遭 祸,来证明自己信仰纯洁,不掺杂利益交换,归信不为敛财生子。结果,不单是无辜受苦,还否定了善恶报应的教义,让不公支配了这个世界。

而且,“有罪推定”一经至高者采纳,即可视为创世宏图中人神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具体表现,则为恶对人的塑造,无所不在。易言之:恶,乃是神恩(其本质为创世之恩)在现世所取的形态(苇叶,页145),又名上帝至圣无咎,或上帝无限遥远,上帝出离一切所造。

造物主出离,成一空缺,以便我们入住,承接恶的塑造。不是吗,人作恶犯罪,每每觉得顺手,十分自然,好像生来就会。因为人生在恶中,习惯了它的 滋味;恶便是我们祈求的“每日的面饼”(《马太福音》6:11),肉身之给养,甚而被说成是律例的标杆,拿来衡量生命价值。久而久之,现世之内,圣名不 名;“我乃我是者”藏身荆棘(《出埃及记》3:14),成了所有“是者”(ho ōn)中最为贫窭者,故而常遭人鄙弃。而无辜受苦,既是好人额头的记号(semeion),也是天父降示的征兆或神迹(semeion),是上帝爱人、人 爱救主的最牢靠的纽带。

但从此,“一皮换一皮”的买卖关系,也堂而皇之被称作了信仰,男男女女争相修行辨善恶的智慧,直至“大地充盈对耶和华的认知,一如洪流覆盖海 洋”(《以赛亚书》11:9),人子皆成禁果的苗裔。而时机成熟,撒旦就做了一切契约、财产权利及自由意志与原罪之父,人称“大恶”,拜为“这世界的元 首”(《马太福音》5:37,《约翰福音》12:31)。

奥秘

多年以后,眼看“一皮换一皮”的入道谋福、因福称义,熙熙攘攘,约伯妻痛定思痛,曾经想过:自从上帝叫好人受苦,人心就变坏了,他会不会后悔呢?

圣书上说,至高者爱憎分明,富于感情的表达,是人类的情感之源,包括悔恨。例如,他见亚当子孙腐败,一个比一个邪恶,“便很后悔 (yinnahem)造了人在世上”(《创世记》6:6)。遂决意发洪水淹没大地,只救下挪亚一家八口,由他们重新繁衍万族。再如,以色列攀比外邦,祈盼 君主统一诸部,耶和华为子民拣选了扫罗。可是扫罗攻打世敌亚玛力时,没有遵上帝的禁绝之命就地“三光”,屠尽人畜。他自作主张,将活捉的敌酋并肥美牛羊带 回国来宰献,供奉祭坛。耶和华说:“真后悔(nihamti)立了扫罗为王!”(《撒母耳记上》15:11, 35)

但是,对于考验约伯,“世上谁也及不上”的好人,全能者却从无反悔的表态。也许他不肯承认考验失败?

她问丈夫,忠仆不答,只是沉默,仿佛又坐在炉灰里了。

或者,耶和华啊圣言之父,你另有补救的办法?而那办法,就是那旋风中约伯听到的奥秘?

坚忍

批评家傅莱有句名言,凡热爱《圣经》、从中求光明的,最后莫不成为“环绕《约伯记》的卫星”。《约伯记》不仅是希伯来诗歌的明珠,还创造了一位 勇敢的思想者,并通过他的故事探讨人类的苦难与信仰,特别是“好人为什么受苦”这一“一切宗教想解答的问题”(先师杨周翰先生语)。

这道难题在西方宗教思想史上往往换一角度,从“释恶”入手讨论:世界虽然属于神创(故而完美),我们的生活经验,却是天灾人祸不断,“常常义人 落得恶人一般下场,恶人反而得了该给义人的报偿”(《传道书》8:14);好像天父并不关心人子。问题是,按照圣法,上帝唯一,且具有全知全能至仁至善之 神格。这样的神,怎会造好一个世界,给人栖居,同时又让它充满苦难呢?

相传希腊哲人伊庇鸠鲁(前341-前270)说过,神对于恶,无非四种情况:或愿意除恶而不能,或能够除恶但不愿,或不愿也不能,或愿意且能 够。愿意除恶而不能,是虚弱,不合神的品性(全能);能够除恶但不愿,则是嫉妒,也不符神性(至善);不愿也不能,又嫉又弱,定是伪神;唯有愿意且能够 者,可称真神。既然如此,为何那全能至善者迟迟不动手,不除恶务尽呢?再者,那满世界的恶,又是哪来的呢?(纳德勒,页85)

圣奥古斯丁的阐释是,天主创世不可能生恶,而且非经其准许,这世界谁也败坏不了。只是就其中某些个体孤立地看,确有不协调的,俗见名之为 “恶”。但那些个体的不协调,如果从大处着眼,则又是协调的了,乃是组成整个宇宙之完美的不可少的若干因素(《忏悔录》7:13)。阿奎纳(约 1225-1274)也认为,恶并非真的实体,而是善的空缺。造物主既是至善,就只能是万善之源,而非善的空缺或不真实的恶的作者(同上,页87)。不 过,对普通信众影响最大的,还是灵知派和摩尼教的善恶二元论:善源于上帝,恶出自撒旦——当然,那是后者“如一道闪电,由中天坠落”人世以后的事了(《路 加福音》10:18)。

回到好人受苦的论题,在三友人信奉的报应论框架内,亦可反过来问,恶人何以享福?或如约伯抗议的:“为什么,恶人不死,反而颐养天年,势力嚣张?”(21:7,意同《耶利米书》12:1)

所谓恶人,借用《诗篇》的比喻,就是讥嘲圣名、背弃圣法的愚狂之徒,以及所有与子民为敌的异族。报应的原则,上帝降火云授摩西十诫,说得明白: “凡恨我、被我定罪的,我必降罚于其子孙。直到第三代、第四代”(《出埃及记》20:5)。所以恶人尽管猖獗一时,后裔终究逃不脱天怒。神义的延宕自有其 奥秘,是忠信者不可深究的。但奥秘解脱不了受苦的好人;冤屈关乎伦理同信仰的根基。好人,即遵行圣法者。至高者宣布:“凡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以仁爱待 之。泽被子孙千代”(同上,20:6)。可见义人得善报,本是他的虔敬善功所致,跟是否受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苦难不是义人获拯救的必要条件;相反,凡 敬畏耶和华的,皆可指望“永葆福祉”“永无贫乏”(《诗篇》34:9-10)。换言之,“无缘无故”家破人亡的悲剧,不应是上帝忠仆的命数 (7:17-18):

人算什么,你这样抬举他,

这么放心不下,

天天早上审察,

一刻不停地考验?

于是,好人蒙冤就不仅是肉体和精神的折磨,其本质乃信仰之苦,或救主存与义灵的大苦(《马太福音》5:3)。那苦痛,归根结底,亦非撒旦奉旨加 于约伯一人的,而是对全体忠信者的考验。而那考验因明显抵触了圣法,又是令信约失效或天父犯错的一场伦理困局——除非造物主另展宏图,出离现世,故此不受 圣法审查;除非上帝已“把脸藏起”(13:24),成一缺位之“是者”:我乃我是者。

思想者说,这世上若无苦难,人会以为生活在天堂(苇叶,页81)。因而好人受苦的准确定义,乃是取缔天堂。“大恶”治下,真信仰既不是求福之路,也不是获救的希望,而是天堂幻灭后一种蒙冤不屈的精神,叫作“约伯之坚忍”(《雅各书》5:11)。

恶名

有个流行的讲法,把约伯遭灾归因于撒旦作恶。一些译本也将撒旦注作“魔鬼”,或译为“恶魔”(devil < diabolos,谤魔,源出七十士本)。这样,忠仆坚守信仰“口不触罪”,便是同天父与子民的死敌相持,展示了上帝对“大恶”的胜利;犹如后来耶稣由圣灵引领,入荒野四十日坚拒恶魔诱惑(《马太福音》4章),不啻那一神迹的预演。但照此理解,忠信者蒙冤就谈不上是伦理困局,因有撒旦做世间万恶的作者;好人受苦,属于预期的迫害,应由那魔头负责而不涉及人神关系。悲恸中的约伯夫妇,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质疑耶和华不公。他们应当诅咒撒旦,耐心祈祷,等待那应许了的拯救。

然而,这却是误读经文。撒旦变恶魔,成为堕落天使的首领与恶灵之王,是希腊化时期,即亚历山大大帝(前336-前323在位)征服近东和波斯以后,开始流传的故事。希伯来经文里,只有年代最晚的篇章提及撒旦,能这么理解(如《历代志上》21:1)。一说这观念的演化是受了波斯祆教善恶二元论的影响,杂以两河流域及迦南的神话母题。所以在次经、伪经和《新约》中,撒旦不仅是上帝不共戴天的仇雠,还跟伊甸园那条引诱人祖的古蛇,并潜伏深渊时刻准备颠覆世界秩序的戾龙,合为一体。人世的无穷灾祸,也就一总归咎于他了(《智慧篇》2:24,《以诺记中》31:3,《启示录》20:2)。

希腊化以前经文中的撒旦,皆非专名,只作天使的头衔,本义“敌手”。《民数记》二十二章,巴剌王遣使节至幼发拉底河上游善解城,重金聘请先知巴兰,要他诅咒以色列。巴兰骑着毛驴上路,却撞见一个手执宝剑的“耶和华使者”,便是奉命来教训先知的“撒旦/敌手”(22:22, 32)。同样,《约伯记》楔子所记撒旦,也是天庭一员,至高者倚重的神子(1:6, 2:1)。因为不属专名,这“撒旦”还带着定冠词(hassatan),特指一位负责查办人子罪尤的御前天使。人死后,亡灵受审之日,撒旦要站在那人(被告人)的右手,行使他的检控之权。

不难想象,这么一个人间劣迹的钦差“敌手”,对亚当子孙没什么美好印象。故而一俟天父将好人交在他手里,授权随意处置,撒旦便做了那名为“考验”的惨案的忠实执行者。值得注意的是,楔子结束,诗体对话开始,他就从故事里消失了。约伯和友人都不知道,“上帝之手”(喻灾祸)是经由“敌手”按下的。他们的辩论,涉及泛指的义人乃至人类苦难的根源,包括神义论问题;但他们未曾想到指控撒旦,连一个字的暗示也没有。可知,在诗人创作《约伯记》的时代,撒旦还没有担上魔鬼的罪责与恶名。

魔王

那么,《约伯记》是何时成书的呢?《圣经》里最先提到约伯的,是巴比伦之囚期间(前587-前538)训导子民的一位祭司以西结。他将约伯同完人挪亚、接济孤寡的迦南义人丹尼尔(dan‘el)并论,未作介绍(《以西结书》14:14),似乎这位异族先知的事迹,以色列人已耳熟能详了。约伯的家乡乌斯(`uz,意为建言、忠告),通说在阿拉伯半岛西北邻近巴勒斯坦的红岭(’edom)一带,是古人公认的智者之乡(《耶利米书》49:7)。七十士本《约伯记》末尾,比原文多出一段,记述好人身世,说他原名约巴(yobab),是雅各之兄以扫的孙儿(亚伯拉罕五世孙),娶阿拉伯女子为妻,其宗室在红岭世代为王(参较《创世记》36:33以下)。另说,先知娶雅各女儿蒂娜为妻。他虽然不属以色列家,却礼拜上帝,一生虔敬,是忠信之德的化身(《巴比伦大藏/末门篇》16a-b)。

异族而先知,照古人串解经文的推论,必是摩西时代或之前的人物。摩西在西奈荒野曾恳求上帝降云柱同行,使世人得见子民在救主眼里蒙恩,与万族有别(《出埃及记》33:16)。故经师认为,从此以色列独享天恩,耶和华的先知不复起于异族。约伯既是以扫后裔或雅各女婿,称红岭先知,《约伯记》便归于摩西手录了(《德训篇》希伯来文片断,49:9;详见威利克,页68及注)。

现代圣经学自然另有结论。学者考证,这篇经书实为一合成作品,其散文部分即楔子和尾声,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诗体主干,约伯与三友人的辩论及耶和华训谕,却是一位博学的天才诗人的原创。传说的渊源甚古。好人受苦,终得善报,本是近东智慧文学常用的一个母题,埃及、两河流域(苏美尔、巴比伦)同迦南文献中均有此类故事。诗歌的创作年代,则大致可以确定,证据在语汇与宗教思想。《约伯记》的诗跟之前的经书不同,文字受亚兰语影响,有不少借词。亚兰语是希伯来语的近亲,古代叙利亚人的语言——至今仍留存在偏远山区,好莱坞大片《基督受难》里耶稣和门徒说话,用的便是语言学家参照那山区土语重构的“古典亚兰语”——波斯帝国扩张后成为通行近东的一门“官话”。以色列入囚巴比伦,继而沦为波斯的臣民,亚兰语就慢慢取代希伯来语,为子民日常使用;词汇进入知识精英的希伯来文表达,应该再晚一点。从作品内容包括用事用典来看,诗人不仅熟悉《摩西五经》,还通过关于人生祸福、考验与公义的辩论,回应入囚巴比伦前后,耶利米、以西结等先知传布的教义学说。而那弥漫全诗的勇敢的怀疑精神,对个人命运、善恶报应的个体责任而非王室和国家前途的强烈关心,都指向子民重返家园后,在异族统治下的生活创伤与信仰焦虑。所以学界通说,《约伯记》最后编定于公元前五世纪初。

这个年代,我们可以肯定,撒旦仍是御前天使,尚未因反叛上帝而“坠落”天庭,举为现世魔王。

逃命

真的,人被上帝教训,是有福。

全能者的惩戒,请不要拒绝!

损伤是他,包扎也是他;

病痛之手即医治之手。

以利法如是说(5:17-18)。他同比尔达、祖法是约伯的朋友,或也是长辈(15:10)。但本着善恶报应的教义,他们认定,人遇祸是因为背离圣法,不管有意无意,记得与否。即便完人也会偶有疏失,难道不该领受教训?另一方面,恶人得福虽是普遍现象,可也不必怨天尤人。大卫王不是说过:“不要因恶人而生气,造孽者你不可嫉妒;就像野草他们转眼凋残,又如绿叶落地干枯”(《诗篇》37:1)。反正,恶人恶事是长不了的:有罪必罚,惩恶有期,那是上帝定下的规矩。

他们告诫好人,应把灾殃当作考验信仰,莫追根究底。因为神的报应绝对无咎,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赶紧悔悟,求宽赦还来得及。是呀,“谁能明察自身的过错”?若无耶和华的惩戒,人心底隐藏的罪戾又怎会“涤净”(同上,19:12)?然而约伯竟咒诅生日,连同母亲怀孕之夜!听着他不停地呻吟抗议,谴责至高者不公,三人更觉得他是犯了大罪。

于是以利法带头,往约伯的伤口撒盐:“你想想,无辜的有谁死于非命,什么地方,又曾灭了义人”(4:7)?仿佛血泊里的儿女奴婢都是恶棍,罪有应得。还开导忠仆:“若是我,我只向上帝祈求,要上帝俯听我的苦衷”(5:8)。跟着,比尔达也是同样观点,“真的,上帝决不会抛弃好人,不会扶持恶人的手”(8:20),敦促约伯认罪。约伯不服,坚称清白。祖法便狠狠数落,要他停止争讼,张开双手,接受耶和华的“拯救之道”,而后“就会懂得,上帝少算了你几多罪愆!”(11:6)

我们知道,善恶报应在摩西传统,子民外族不论,皆是团体责任,并可以隔代惩罚“向子孙追讨”(《出埃及记》34:7)。不过,圣法对罪责亦有限定,如这一条诫命:“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各人只担自己犯的死罪”(《申命记》24:16)。但罪责自负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先知启示较晚,至南国覆灭,子民入囚巴比伦,才逐渐确立(见《以西结书》18章)。

问题是,无论报应是否止于现世,抑或寄望于来世而无限延宕,好人受苦都是罪责自负原则的例外。古人的解释,是指出报应论的背后,有一善恶比例问题。如犹太哲人麦蒙尼德(1135-1204)主张,总体而言,世上的善大大多于恶,占主导地位的是福,而非祸(纳德勒,页88)。可是,忠仆蒙冤毕竟不公;就在全能至善的主的眼底,在他以圣言开创的“非常之好”的世界(《创世记》1:31),罪恶畅行无阻,弱小饱受欺凌,这又是什么比例?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那位约伯式思想者伊万所说:天国再美妙,教义再圆满,哪怕代价仅是一名小童遭人虐待,他流下的一滴泪——为了那一滴不获救赎的苦泪,良知就只能拒绝天国,退还门票。因为,用牺牲无辜来换取大写的“福音”,在道义上说不通(《卡拉玛佐夫兄弟》卷五章四)。

子民心中的道义来自圣法的教导,而圣法立于信约。若是信约无效,好人受苦所揭示的,便不是耶和华父子考验忠仆的所谓“奥秘”,而是那“信约之国”幻灭后,不打引号的福音,亦即上帝创世的“道德困境”。因为显然,人子的苦难之大,之黑暗无涯,唯有造他的神能够负责,并终将承担一切:就在今世。

所以,我们这世界不是如莱布尼兹(1646-1716)设想的,“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那个”,肯定不是。相反,一如当年挪亚所见,洪水未到之先,它已经罪恶泛滥,到了不能再腐败的地步——再进一步,恶即化作无辜(tam),甚而时时假充神圣,装扮“福音”(苇叶,页79, 90)。

一天,惊悚悬疑电影导演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偕友人驱车穿越瑞士。忽然他指着路旁,连声“恐怖”。友人看去,只见一黑衣牧师拉着一个小男孩说话,将手搭在他的小肩膀上了。导演把头探出车窗,朝男孩大叫:快跑啊,小孩,逃命哪!(道金斯,页318)

赞颂

如果三友人是上帝的辩护人,约伯便是控诉不公的原告。他的滔滔雄辩有两个高潮,一是以忠仆身份自辩,“我的申冤者永生,并且最终,他将站于尘世之上”(19:25);即坚信救主不会坐视好人受苦,终会“应诉”垂听冤屈。二是重申敬畏上帝,但不怕与之争讼:“我画押在此,请全能者回答”(31:35)。不过他也意识到,如此论理,除了耶和华既当被告又做判官的矛盾,还有一个弥合不了的诉讼能力差距:“凡人怎能向上帝称义?人如果硬要同他争讼,一千次指控,连一次也答不上”(9:2, 15以下)。何况——

我纵然有理,也不敢主张哪,

只能哀求我的审判者开恩!

从前我呼唤他便应答,可现在

我不信,他还会垂听我的声音。

他为了一根头发就害我,

无缘无故一再摧残;

连喘一口气也不容许,

他让我吃尽苦头!

论力量,自然他是强者;

上公堂呢,谁又能传唤上帝?

即使能够称义,我的口仍会认罪;

尽管我操守清白,他照样判我堕落。

清白?清白我反而认不得自己了,

这种人生,我厌恶!

所以我要说,好人恶人

其实是一回事——他一概灭除!

天灾突发,无辜横死,他

却在嘲笑人的厄运。

当大地沦陷于恶人的淫威,

那蒙上判官们眼睛的,

如果不是他,是谁?

绝望之中,约伯转而质疑造物主未能明察案情,尽信约义务,抑恶扬善,区分有罪无辜(10:2以下):

我要上帝:先别定我的罪,

告诉我,你指控我依据何在?

难道虐待、唾弃了你的亲手所造,

让恶人的诡计得逞,

你才觉得是“好”?

难道你也是肉长的一双眼,

只看到凡夫所见?

难道你的日子也有尽时,

年岁与常人无异?

所以你才刻意挑我的过失,

追究这样那样的罪行——

其实你一清二楚,我完全无辜;

是呀,谁也逃不出你的掌心!

这里,讽刺是双重的。上帝六天创世,心中认定而重复七遍的“好”字(tob,《创世记》1章),变成了耶和华摧残亲手所造,让恶人诡计得逞的“好”。而这“好”字背后,则是天父全知这一古老信念的倾覆。常言道:人观外貌,神察内心(《撒母耳记上》16:7)。因为上帝审视的是人的内心,他才能主持公道,“申冤在我,我必报应”;才能应许做子民的庇佑,“唯有我,才是‘他’,除我之外,别无他神。我杀我生,我伤我治,谁也逃不出我的掌心”(《申命记》32:35, 39)。可现在,那允诺不再可信。全能者在忠仆看来,像是还不及“凡夫”会判断好人清白;故而不如走下天庭,换上一副肉眼,入居受造者即亚当子孙中间,亲身见识人世的罪恶。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由此申说,约伯大胆暗示,上帝可放弃神的尊位,进入“常人”的生活经验,体察苦难与不公,乃是近东宗教思想的一大突破。就其福音的启示而言,便是造物主作为祸福之源,理应也是天下一切苦乐的大承载者。历史地看,则指向了“言成肉身”,耶稣降世,加入被虐待唾弃的苦灵之人,担起他们的“考验”和屈辱,受难而成全救赎的伟大历程。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何抛弃我?eloi eloi lema sabachthani?忠仆在十字架上呻吟(《诗篇》22:1,《马可福音》15:34)。无辜者的苦难的价值,在于极像在天之主无辜,却承受了“创世之恶”(苇叶,页112)。

如此,好人受苦(如约伯、耶利米、耶稣)不仅是世人得救的必要条件,更是信仰的日常维护:正是通过忠仆蒙冤,上帝之名才得以继续被信从,公义才不至于败坏,而值得追求。受苦,因而是无辜者对施苦难的主的一次险胜;是迫使他“出空了自己,取一个奴隶形象,诞作众人的模样”(《腓力比书》2:7),下到罪恶之邦与我们同行。

愿约伯的名永受赞颂。

进入 冯象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圣经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71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上海书评》第161~165期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