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生危机了,非西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成为危机的拯救者?对西方的失望使得很多人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国家”(巴西、俄国、印度、中国和南非),甚至亚洲国家。但是,答案就那么简单吗?非西方国家能够拯救世界经济危局吗?对这个问题也需要有客观、冷静和理想的认识。
的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一波全球化过程中,一个最显著的国际经济现象就是非西方国家的崛起,主要是人们所说的“金砖国家”。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这些国家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在世界经济的版图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些国家也已经成为世纪经济的新增长点,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巨大。因此,不难理解,人们开始把拯救世界经济的希望放到了这些国家。
但是,回到现实面,人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还远远没有能力来拯救世界经济。人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和西方相比,这些国家的经济规模和总量还是比较小。尽管在快速提高,但要拯救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实际能力,必然受到其客观经济规模的制约。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经济规模远远小于西方主要国家。即使是中国,尽管总体经济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但人均国民所得仍然非常之小。这一特点表明,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内部问题,不是外部问题。总体经济规模大能够产生很大的外部影响,但这和拯救世界经济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要拯救世界经济,必须回到用什么方式来拯救这个问题上来。在这方面,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都一样:即使有实际能力,也缺失有效的工具来拯救世界经济。
没有独立运作的体制能力和权力
其次,因为这些国家都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它们各自的经济本身也同样避免不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国的“开放”和“接轨”政策一样,所有这些国家都接受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加入各种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主动进入世界经济体系,使得所有这些国家在较短的历史时期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同时,这种情况也说明了,这些国家都必须在这个充满危机但又没有能力应付危机的体制内发生作用。例如,这些国家没有自己主导的“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美元”或者“欧元”。因此,西方的衰落并不表明非西方国家的自动崛起,因为它们还没有独立运作的体制能力和权力。
再次,这些国家尽管开始意识到在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经济体系内运作的局限性,并且也开始协调它们之间的政策,但是它们还远远没有能力成为一个类似目前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很难想象,这些国家很快能够发展出有效的协调机制,更不用说是建立类似西方所确立的体制了。不管它们怎样不满意现存的世界经济体系,它们还是要在体制内发生作用,而不可能另起炉灶。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因素或者市场因素。经济因素只是个重要基础,政治和战略的考量更为重要。经济体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事情,没有政府的卷入,制度化和法律化就无从谈起。而任何政府要考量的不仅仅是经济,而是政治和战略。“金砖国家”之间尽管开始出现共同的经济利益,但并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这表明不管这些国家的经济意愿有多大,都很难形成类似西方所确立的世界经济体系。
即使在未来它们有了这样的意愿,但西方又会如何做呢?西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和自己构成竞争关系的新经济体系的出现。西方必然尽力来阻止发展中国家这样做。西方的阻挠会使得所有这些国家退出现存国际经济体系的成本无限地高。更何况这些新兴国家之间还有各种非经济的矛盾。实际上,因为这些非经济矛盾既存在于中国和印度之间,也存在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西方很容易插手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
亚洲经济一体化面临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些国家还都是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它们内部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国家的内部转型正在为各国政府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承担起国际责任还有待时日。当然,它们可以承担国际责任,但必须是通过帮助西方确立体制的途径,或者帮助西方的途径来承担国际责任的。
那么,亚洲呢?很多人把希望寄予亚洲国家。的确,在很多方面,寄希望于亚洲国家要远比“金砖国家”更为现实。首先,世界经济的重心已经从欧美转移到了亚洲。在大国中间,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三大经济体。印度经济正在崛起。随着亚洲的发展,俄罗斯也越来越成为亚洲国家。同时,除了已经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亚洲也有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之中,例如东盟(亚细安)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随着东盟的进一步整合,整个区域的发展前景看好。
其次,在这一波全球化和区域化过程中,亚洲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投资贸易链条或者说区域经济。中国很多年来一直是装配中心,其他亚洲国家根据它们的比较优势生产不同的零部件,然后出口中国,在中国组装之后再出口欧美西方国家。这种情况从前没有发生过,它增加了亚洲国家经济体之间基于劳动分工原则之上的相互依赖性。
再次,亚洲国家之间有关投资贸易的法律构架也正在快速改善。如果以法律化为标准,与北美和欧洲相比,亚洲区域主义的制度性程度比较低。尤其是东北亚,因为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之间尽管实际上的贸易投资程度已经相当高,但制度化程度几乎没有。在冷战时代发展起来的东盟可以说唯一一个重要的区域组织了。不过,在过去的10多年间,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开始运作,即10+1。中国的这一举动也带动了其他两国和东盟的10+1关系。此外,东盟和东北亚三国的10+3机制也已经形成。在这个基础上,东北亚三国也在努力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
但是,这些努力至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足以克服亚洲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亚洲各国各自的经济体在很长时间里高度依赖于西方经济体。在冷战期间,中国被孤立,亚洲主要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和东盟的主要贸易投资关系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尽管美国经济相对衰落,但这个过程会是很长的一个过程。尤其要考虑到,美国和亚洲同盟国的经贸关系也是高度制度化的,这有利于美国对亚洲国家施加压力。当然,也同样重要的是,面对崛起中的中国,亚洲和美国也在努力发展新形式的自由贸易制度,这尤其表现在正在进行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
其次,亚洲一些国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它们在战略上不能独立,而是被高度整合进美国的安全体系,例如美日、美韩安全关系等。在冷战之后,这种战略关系不仅没有松懈,反而在近年来因为中国崛起等因素有了强化。如前面所讨论过的,战略关系必然影响经济关系。日本民主党执政之后,鸠山政府曾经一度强调“亚洲共同体”建设,想追求和美国较为平等的关系,却以失败告终。只要这种战略关系的存在,一个较为独立于美国的亚洲经济体很难成为现实。
亚洲国家间的战略竞争关系
再次,亚洲国家之间本身也存在着战略竞争关系。在一些方面,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一战前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类似。一方面,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关系很高。但另一方面,亚洲国家都是崛起中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战略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尤其表现在大国之间,即中国和日本、中国和印度。这些大国和周边小国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战略上的不确定性。例如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印度和周边国家之间、日本和周边国家之间,等等。这种战略竞争关系也势必影响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如果考虑到很多国家的战略都是依赖于美国的这个事实,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从战略竞争的角度来看,亚洲国家尤其要注意避免冲突。一战前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致使当时的很多政治家盲目乐观,并不认为欧洲国家之间会产生真正的冲突和战争。但日后的历史并不是这样。贸易自由、经济利益并没有使得欧洲国家间避免战争。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具有战略竞争性关系的国家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异常脆弱。很多人一直很担心亚洲国家之间的冲突,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如何在经济危机之际管理好它们之间的战略竞争,这仍然是亚洲国家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所有这些因素的存在表明,亚洲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体来拯救世界经济。人们现在寄希望于亚洲,与其说是真的相信亚洲的能力,倒不如说是对西方美国的失望。就是说,对亚洲,人们情绪多于理性,期望多于能力。
不过,也很显然,尽管亚洲国家不能独立拯救世界经济,但可以帮助西方,缓解危机,把西方从危机的泥潭中拖出来。亚洲不可能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的经济体,但可以建立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体。实际上,亚洲国家也是这么做的。不管人们喜欢与否,美国实际上已经是亚洲经济体的内在一部分。美国的经济复苏对亚洲有好处;但美国经济倒下了,亚洲会同样受害。因此,亚洲国家一直在帮助美国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例如中国和日本一直在购买美国国债。同时,亚洲国家努力把自己的经济治理好,这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正如前面所讨论到的,西方经济危机是其内部结构失衡的结果。西方如果要脱离危机,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很简单,没有一个外在的力量可以帮助西方解决前面所讨论的两大结构性矛盾。当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亚洲国家如果要应付危机,也必须依靠自己。西方已经没有能力来帮助亚洲。即使有,西方也不可能解决亚洲国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不管亚洲一些国家和美国的各方面的关系如何紧密,要想依靠美国来解决国内问题至多只是天真的幻想而已。
很显然,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正在遽然增加。一方面,西方仍然主导着世界经济秩序,但这个秩序已经无能应付危机。另一方面,进入这个秩序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亚洲在无能掌握这个秩序的领导权的同时,很难脱离这个秩序而建立新的秩序。在这样的情况下,拯救危机的集体行动越来越困难,各国都必然转向内部行为,把重点放在内部建设。这表明,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存在。在各国把重点放在内部建设的时候,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但这未必是件坏事情。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与各国无能面对和消化高速全球化所带来的冲击是有关联的。如果区域经济危机或者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各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的产物,那么各国政府把重点放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从长远来说,是世界经济重新回归平衡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