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依然没有过去,希腊的旧患未除,金融市场继续动荡。以美国提高债务上限和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作为导引,全球股市大幅暴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
目前为止,美国仍然采取刺激性经济措施,利用超低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低迷的美国经济,虽然他们提出今后几年要减少财政支出,但很难达成一致。不仅是美国,欧洲也一样,他们的问题都是高消费、高福利、高开支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不能根本解决。
我认为,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协调执行机制。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依然采取分散的投资形式,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成本进入当地市场,缺乏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对外投资的总体规划和建立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与供应链体系的总体部署。为此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协调执行机制,尽快研究制定推进我国企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其次,加强对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充分了解投资目的国的市场环境、文化习俗和法律体制,并且具有相应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具备有效保护海外投资权益的手段。当前我国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海外经营情报信息缺乏和国际化人才短缺成为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主要障碍。为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构建交互式的企业国际经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及时发布海外信息发展和需求的同时,了解我国企业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对企业给予指导和帮助。
最后,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企业全球化的经营能力。当前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重组的战略机遇,抓住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格局变化等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规划,尤其要扎实做好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切实提高国际化的经营能力,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继续低迷,国际贸易也不大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会加速调整,这既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与其购买美国国债,不如购买国外的矿产和企业资产。对于那些具有优势的企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上还是在一对一的谈判中,中国企业应争取拿到一些股份或股权,慢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