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仁:推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途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16 次 更新时间:2011-12-12 22:50

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刘志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较为凸显的时期。为使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发展观”理念与“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职能,从过去聚焦经济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转变政府职能要抓住几个重点:一是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真正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二是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三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和审批范围;四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的转变;五是切实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七是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机制。市场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最重要的驱动力。必须完善资源、环境、劳动力的市场定价制度,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人为压低价格,更好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促进企业精打细算、降低消耗,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放、防治污染。

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和现代环境产权制度。这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制度支撑。要在资源领域建立一整套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流转、产权保护的现代产权制度。另外,与产权制度相适应,还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制环境和信用体系。

改革和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它也存在重大的缺陷。它无法反映资源和环境成本及对当代人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也无法反映当代人对后代生存发展的负面影响。容易导致一些地方不计代价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为此,应加紧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GDP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收支管理的民主化、公开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加强税费改革,优化税种结构和税率标准,增加消费能力,同时尽快形成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减轻各地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压力,引导各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有财政资金投入的建设项目,加强全程监督,坚决避免以扩大内需为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坚持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公共财力真正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和产业政策,切实防止重复建设;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优化信贷结构,实行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领域,严格控制对“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应坚持把干部考评放到加快转变增长模式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把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可以量化的考评内容与考评标准,通过强化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与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工作绩效的考核,着力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变为自觉行动,切实将工作重心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到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等方面上来;坚持充分发挥干部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着力在激发干劲上、在治庸治懒上、在奖优罚劣上下工夫,通过变考评的压力为党员干部加快转型的动力,来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作为考核的基本标准和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以科学发展的实绩考核评价干部,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选拔任用干部,着力选好配强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打造转型攻坚的生力军。

(作者系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进入专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13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