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点燃的「占领华尔街」反金融霸权之火已延烧全球,超过七十国的六百多个城市的民众,将在十月十五日一起「占领」他们的城市,集结全球百分之九十九的民间力量,抗议世界经济被百分之一富豪的金权所绑架。美国的投资银行金融界和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的结合,造成了金融海啸,但却不需负责任,仍然获取天价薪酬,要由全球付出高昂的代价,失业飙升,终激发全球反弹。
纽约之秋比阿拉伯之春更有感染力。燃自纽约街头的星星之火蔓延到国境之外,推动全球民众的怒火跨境联机,对抗全球联机的金融霸权,揭开华尔街绑架各国政府的黑幕。
源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短短一个月内,已经从纽约扩展到全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一股反抗金融霸权的浪潮正在冲击新大陆的现有秩序。「占领华尔街」运动组织者在官方网站上写道:「我们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普罗大众,对于仅占百分之一的贪婪和腐败,再也无法容忍。」运动得到了国内中产阶级、工会、知识群体以及民主党的多方支持。十月十二日,愤怒的纽约人将抗议的战线拉至富豪的家门口,包括媒体大亨梅铎(默多克)、摩根大通集团执行长戴蒙在内多位富豪的豪宅遭到门前示威。
这场民间非暴力抗争运动,旨在抗议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表达对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调控失效与长期经济低迷的不满,并将美国的民间怒火向全世界蔓延,「占领华尔街」也演变成「改变全球大团结」(United for Global Change)运动。
多国民众纷纷效法美国,利用便捷的社交媒体,相约在十月十五日全球同步行动,在伦敦、巴黎、多伦多、法兰克福、墨尔本等城市发起占领;在香港,拥有四万八千名雷曼债券受害者的「雷曼苦主大联盟」也表示,将响应全球运动,与市民一起发起抗争,占领中环;在台北,示威者相约在一零一大厦周围发起抗议;在北京,年轻的网民在Facebook上设立了「占领北京」话题……截至十月九日,已有七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逾六百个城市响应「改变全球大团结」运动。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民间群体最大范围的抗议金融霸权运动。
「改变全球大团结」运动在全球一呼百应,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抗议民众的具体诉求不尽相同,一个得到共识的主题是「抗议金融霸权」。在国际关系定义中,「霸权」一词普遍用来描述一个通过非军事手段,向其他力量有效施加政治、经济等方面影响的主导力量。在过去几百年间,「霸权」一词的主体往往是一个地区、国家或国际组织。自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玩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凸现,连累全球投资者财富瞬间蒸发的幕后黑手成为主宰世界的「金融霸权」。而金融霸权的主要载体,则被众多经济学家、传记作者、财经记者以及影视界锁定在国际顶级投行身上。
金融精英监守自盗
今年春天,一部名为Inside Job (中文译名为《监守自盗》)的纪录片夺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影片将政界、学界、评级机构与顶级投行沆瀣一气的暗中勾当以采访形式展现给观众。纪录片使世界名校的学术腐败浮出水面,多位国际经济学界大腕级学者被导演逐一点名,其中包括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著名经济学家伯南克(Ben Bernanke)、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斯坦因(Martin Feldstein)、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格兰.哈伯德(Glenn Hubbard)、著名金融学教授弗雷得利克.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等。
影片以冰岛破产案例切入,引出一串鲜为人知的金钱与学术交易:二零零六年,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著名金融学教授米什金为冰岛贸易协会撰写了一篇题为《冰岛的金融稳定性》的研究报告,并在报告中盛赞冰岛,认为冰岛金融体系是安全的。但米什金没有在报告中说明的一点是,冰岛贸易协会为这份报告向他支付了十二万四千美元的报酬。更为可笑的是,在冰岛出现破产危机后,这篇《冰岛的金融稳定性》在米什金的个人公开简历中被改名为《冰岛金融的不稳定性》,以掩饰此前论证的荒唐。对此,米什金在纪录片中的解释是:打错字了。
评级机构诚信成疑
哥大商学院院长格兰.哈伯德在大都会保险担任董事,每年获得超过二十五万美元的收入,而他对经济利益与学术独立性的冲突,在影片中表现得相当无知。劳伦斯.萨默斯更是在学政两界游刃有余,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校长、克林顿政府时期财政部长等要职,在美国放松金融管制过程中,萨默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级机构也助纣为虐。影片中介绍了投资银行收买评级机构,对一些连投行内部人士都认为是「垃圾」的金融衍生品与信誉不高的房地产与投行机构给予高水平评级的内幕。被金钱诱惑的评级机构就此也被卷入这场「阳谋」。零八年,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在宣布破产前仍保持着A2的信誉评级,业内人士认为,这仍是较高的评级水平。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评级机构有三家,分别是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由专业的经济、法律、财务专家组成,本该提供客观、独立意见的评级机构难孚众望,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声中,给予的解释是,这只是他们的「意见」(opinion),急于撇清自身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三大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市场形成了垄断地位,作为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无可推卸的。
投行本身的贪婪历来为人诟病,Inside Job揭露,高盛等投行在向客户兜售金融衍生产品时,内部员工明明认为是「垃圾」的产品却被当作可信赖产品向客户推销;在销售同时,投行自身却在保险公司为这笔交易购买保险。影片的剪辑更将投行高管贪婪的丑恶面相修饰得淋漓尽致,几位高管面对国会质询顾左右而言他,风光不再,颜面扫地。
华尔街代理人进驻华府
最终是金钱与权力的结合。零六年被小布殊提名为财政部长的亨利.保尔森在就任前是高盛的董事长兼行政总裁。AIG破产后,其发放的CDS(信用违约互换)持有者高盛公司在第二天就获得了六百一十亿美元的赔偿,难怪保尔森一直放任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利用财政部长之便,使高盛在这场全球豪赌中成为最大赢家,高管们赚得盆满钵满;而曾被美国选民视为可以救国于水火之中的奥巴马,也从三年前「Yes we can」的自信中退缩,被选民斥为「No you can't」,毫无悬念,奥巴马选出的财政部长也未能摆脱与华尔街的干系,现任财长盖特纳正是AIG花红事件的主角。保尔森与盖特纳只是华尔街通过其利益代表人进驻华盛顿、影响政府决策众多案例中的两个代表,金权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很难简单说明,以至有金融业高管认为,「华盛顿政府」已经成为「华尔街政府」。
就此,金钱与学术权威、业界权威及政治权力媾和,「金权天下」的格局正式形成。全球股市哀鸿遍野,层层包装的金融衍生品从初入市场的炙手可热贬值为随时引爆保险箱的定时炸弹;以住房为抵押品的普通民众流离失所,多位华尔街高管跳楼自杀,而真正一手策划这场惊心动魄的旷世危机的幕后操盘手则依旧拿天价年薪,照样乘坐私人直升机到世界各地,请求各国政府出手救市,为他们玩砸的金融市场埋单。
中国著名金融史作者、金融分析师宋鸿兵在其著作《货币战争》系列中,用简捷有力的?事,将全球几大财团家族与顶级投行间的幕后交易、金权结合和盘托出,掀起了一场关于投行「阴谋论」的讨论。谈到纪录片Inside Job,宋鸿兵认为,这部纪录片难能可贵地看到了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人和事的节点,访问了颇为重量级的关键人物,但并没有触及金融制度设计本身。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宋鸿兵对「金融霸权」背后的制度设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过去二三百年前建立起来的全球金融制度,包括银行、监管制度,甚至是美国央行本身,都是这些人(投行与财团家族)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制度,其实是他们的『家规』。金融体制的运作是服务于这些人的利益的。」
白宫仍被绑架
全国性抗争声势浩大,白宫不得不做出反应。十月六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就「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态,称理解此次示威浪潮,民众的抗争运动表达了对金融系统内不负责任的行为的不满。副总统拜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政部长盖特纳等白宫高官也对示威群众表达了同情,纽约市长彭博表示,只要抗议行动被控制在合法范围内,纽约市不会干预。
尽管白宫和民主党声援民众抗议,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被Inside Job点名的伯南克、盖特纳等掌控美国经济政策命脉的金融巨擘仍在台上发挥重要角色,白宫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被金融霸权绑架的政府。而在其任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前任财长保尔森,卸任后怀揣在高盛赚得的千万美元,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悠闲地做起了访问学者,并没有为这场全球危机付出任何代价。自列根时代开始的金融放松管制(deregulation)使美国政要对华尔街高管的纵容持续了三十年。
百分之九十九对百分之一的不平等格局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金权的腐蚀已经深深伤害了民主本身。「目前的民主已经蜕化为一种程序民主,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宋鸿兵如是说道。他认为,由于复杂的利益输送机制,金权已经对总统、议会选举产生实质影响,政府没有办法对付华尔街。但这次抗议运动还是使很多观察者看到了民主的新希望。西方国家青年群体长期以来对政治冷漠与疏离,青年群体投票率持久低迷,但「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中,很多是年轻人,打破了此前的政治冷漠局面。年轻人在运动中发现了超越程序民主、表达自我意见的渠道,对政治的热情重新高涨起来。
继今年的阿拉伯之春后,社交媒体又一次在跨国界的社会动员中发挥神威。参与抗争的民众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力量,对抗同样借用信息全球化实现跨国金融控制的金融霸权。社交媒体在提高民众政治参与度的意义上,无疑是今年的年度焦点。
非暴力抗争内容多元
「占领华尔街」持续已近一个月,最初的非暴力抗议也在日复一日的漫长等待中加入新鲜内容,各种「嘉年华」式群众娱乐轮番上演,露天帐篷在朱柯迪公园安营扎寨。「占领华尔街」运动官方网站的右侧,在日程表一栏,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组织者并没有设定运动结束日期,甚至超过了被疯传为「世界末日」的二零一二年冬至日,抗议者似乎已经做好准备打持久战。
对这场兴起于社会底层的抗议运动,部分投行人士并不以为意。目前供职于巴克莱资本(香港)的高级分析师Joe Wu对民间抗议活动响应道,社会不公现象历来存在,「不明白他们为什?要指向投行」。目前就职于工银国际投行部的Grace Ma认为,金融危机源于人性的贪婪,但这并不妨碍她对金融业前景的看好与职业发展的信心。
有政治权力做靠山的金融资本,面对百分之九十九的抗议,依然稳如泰山。在亚洲,香港、台湾、北京、东京等地的抗议组织活动也只局限于社交网络上的少部分群体,有网民认为,这样的抗议并不会影响政府决策,也不会带来实际改变,对前景表示悲观。
但宋鸿兵认为,「占领华尔街」与「改变全球大团结」运动,最终能否结束金融霸权对全球经济的绑架,要看运动走向何方。以美国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为例,持续多年的非暴力抗争,最终为美国歧视黑人的种族政策画上了句号,并使种族平等成为当今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暴力会产生社会恐怖感」,当年民权运动参与者「代表了非暴力,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最终连白人也支持他们」,最终民权运动从亚拉巴马州走向全国,进军华盛顿,一举改变了自林肯时代就保留的不平等种族政策。
宋鸿兵表示,只要「占领华尔街」运动坚持最初的非暴力形式,最终会形成一种公民的行为习惯与长期的民间传统,通过长期、反复的抗争,在关键问题上,通过法律等制度的改变,形成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