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个月的鏖战,踏着累累的尸骨,利比亚反对派终于用“血”与“火”为卡扎菲长达42年的统治敲响了丧钟。或许,胜利已经是唾手可得。然而,与反对派在“烈士广场”欢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这场战争绝对的主角——北约(NATO)却显得理性很多:西方的政要和主流媒体更多的是呼吁利比亚政权的和平过渡而不是欢呼胜利。“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至少现在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即使是真主!关于利比亚的明天,三个巨大的问号如梦魇一样纠结着全世界。
一问:卡扎菲的命运几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人们还在幻想卡扎菲能够凭借的黎波里的“天时、地利、人和”来重巩固自己统治的紧要时刻,的黎波里的沦陷、亲人的被俘和投降、民众的背叛……,一切证明:卡扎菲的政治生命即将被画上句号。然而,“后卡扎菲时代”的卡扎菲将何去何从?
一是卡扎菲负隅顽抗,孤注一掷。反对派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卡扎菲仍然不知所踪,同时,卡扎菲手里的底牌并没有完全亮出:飞毛腿导弹、生化武器、哈米斯旅、狙击手……。“狗急跳墙”,可以想象,被里根总统称为“疯子”的卡扎菲可能为保全自己的性命而做出让世人意想不到的疯狂举动。毕竟,42年的高压统治让卡扎菲树敌众多,政治对手能够放他一马么?另外,不能否认,作为典型的“克里斯马”型人物,凭借个人魅力和金钱诱惑,卡扎菲仍然拥有不少的支持者和拥趸者,特别是在其家乡苏尔特。8月22日卡扎菲一天连续三次“现音”也加剧人们的担忧。这种“鱼死网破”的结局,没有人能够接受。
二是卡扎菲自动放弃权力以换取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这种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连日的“逃跑”、“生病”等传闻此起彼伏,而卡扎菲本人长期以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是加重了人们的疑虑:卡扎菲是否真的如其信誓旦旦的承诺的那样,仍然还在的黎波里?仍然“坚决和利比亚人们在一起”?卡扎菲虽然是个“疯子”,但绝不是“傻子”,他是一个标准的现实主义者,42年的内外交困让他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残局。他可以主动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也可以与萨科齐和贝鲁斯科尼等交朋友,甚至承认“洛克比空难”并主动赔偿而与美国握手以换取国际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另外,北约等呼吁利比亚政权和平过渡也会让卡扎菲感觉一丝生机。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以权力换性命也未尝不可能,而且就综合目前各种分析而言,这也是最大的可能。毕竟,生命重于权力!问题是,下台后的卡扎菲的“贝都因帐篷”将安扎何处?南非或委内瑞拉是可能的选择。
三是卡扎菲被打死或因其他原因意外死亡。这或许是反对派和北约等最希望看到的结局。首先,可以避免更大的战争伤亡。“群龙无首”的政府军只能是“树倒猢狲散”,自动放弃抵抗。其次,可以避免因如何处理卡扎菲而加剧的反对派内部的分裂和矛盾。毕竟,“同床异梦”的反对派内部还有一些人企图通过对卡扎菲的审判而提升自己的声音,扩大自己的利益。再次,彻底打消卡扎菲追随者妄图恢复其继续统治的意念。
四是卡扎菲面临人民的审判。这或许是最不可能的结果。一方面,就卡扎菲本人而言,这种结果是无法接受的,萨达姆、本•阿里、穆巴拉克,甚至萨利赫都已经是其“前车之鉴”。另一方面,就反对派而言,对卡扎菲的审判是否会出现像埃及审判穆巴拉克一样的乱局,没有人知道。
二问:卡扎菲倒台是否意味着利比亚战争的胜利?
胜利,抑或是胜利?
第一,要判定利比亚反对派是否取得了胜利,首先要界定何谓“胜利”。
如果仅仅将“胜利”界定为推翻卡扎菲对利比亚长达42年的独裁统治,或许这种反对派期望的胜利“触手可及”。如果“胜利”意味着利比亚在真主的庇佑现实现真正的和平、民主与富裕,没有人能够承诺,今天的利比亚就是“胜利”的典范。毕竟,明天的利比亚将走向何方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历史证明,外力的干预从没有培育真正的民主。
霍布斯鲍姆有一个经典的结论:“到目前为止,其中没有任何一次干预产生过稳定的解决方案。”冷战结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举“保护人权”、“反对独裁”的大旗武力干涉他国内政,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除了被迫吞下经济贫困、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内战频繁等“苦果”之外,这些被干预国家的人民还得到了什么?今天,北约同样高喊着“保护人权”的口号,悍然发动利比亚战争。然而,NATO虽然点燃了战争的“火药桶”,却没有——也不可能——告诉利比亚人民如何来愈合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西方的“民主”不一定适应阿拉伯世界的土壤。外来武力的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改换一国的政权,却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观念。
第三,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富裕,利比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卡扎菲独裁政权的崩溃或许只是利比亚民主的开始,而绝不是结束。包括北约的世界都在质疑:“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能否填补卡扎菲下台造成的国家权力真空,真正担当起国内重建的重任?7月28日,反对派最高军事指挥官尤尼斯遇刺身亡一事更加加剧了人们的担忧,没有人希望出现再一个“索马里”。
不可否认,在卡扎菲的“铁腕”之下,这个人口不到1000万却分化为近180个部族的国家,终究维系着形式上的“统一”或“稳定”。随着卡扎菲的下台,强权遮掩下的部族矛盾、社会分化、民主缺失、贪污腐败等一些列的“伤疤”将暴露在阳光之下,而一个临时拼凑、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传统的王族实力、基地组织渗透其中的临时性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如何如何保证自己具有合法的权力来实现所谓的民主?虽然,“全国过渡委员会”给出了一张大约的国家重建时间表,这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
三问:谁将能够享受利比亚战争胜利的果实?
随着战争胜利的临近,人们开始思索:谁将是这场战争的获益者?这可能要从战争的参与者来分析。
首先,北约——战争的主导者。没有北约的扶持和空中支援,反对派根本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一点早在战争陷入僵局时显现无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北约的扶持,一群从没有拿过武器、从没有接受军事训练、好无后勤保障的“草民”能够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保障有力的正规军对现代高科技战争而言将是一个多大的讽刺。然而,随着卡扎菲政权行将灭亡,我们却没有看到北约在战争初始“誓斩卡扎菲于马下”的决心,而是力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利比亚危机。这充分说明,北约不是关心于战争胜利,而是关心自己如何从利比亚“泥潭”中脱身。毕竟,每周数亿美元的军费支出已经使北约囊周羞涩,而伦敦暴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信用等级下调等一系列打击更使北约捉襟见肘,毕竟,欧洲并不“富裕”,而利比亚战后重建更是一个“无底洞”。同时,北约内讧也表明,没有人愿意拿着自己的钞票打水漂。
其次,美国——战争的幕后操纵者。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使美国深刻认识到:当老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当法英意图“篡权”的时候,美国顺水推舟,将战争的指挥权交给北约。当然,这绝不意味着美国就真正放弃自己的指挥权,别忘了,现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于1976年起就在美国海军服役,官至美国海军上将。把联军的指挥权移交给北约,等于是把指挥权从一个美国人之手交至另一个美国人,同时,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随着战争局势的逐渐明朗,“实用主义之上”的美国人重新高调亮相,先是承认反对派驻美大使,再是奥巴马总统亲自呼吁“卡扎菲应自动放弃权力”,这即赢得了人心,又不用破财。不可否认,美国是“北约栽树,美国乘凉”的直接获益者。
再次,反对派——战争的急先锋。卡扎菲独裁统治的终结无疑是反对派的最大胜利。问题是,胜利的“蛋糕”已经做好,谁会得到最大的一份?共同的目标使全国的各路人马暂时走到一起,随着目标的消失,反对派内部的争权夺利已是必然。如果因为权力分配而导致利比亚重新陷入内战的“泥潭”,对反对派而言这绝对是最大的悲剧。现在的关键是:能否阻止这处悲剧的上演?
最后,平民——战争的受害者。胜利只属于活着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在任何战争中,平民仍将是主要的受害者。反对派指责政府军屠杀贫民、政府军指责反对派枪杀贫民、北约承认误扎平民……,关于利比亚战争中伤亡的平民人数仍然是谜,现在或许一组数字可以充分说明战争的残酷,利比亚政府发言人证实,自从21日中午以来,首都已经有1300人被打死,5000人受伤。另外,5个月的战争导致上百万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更关键的是,没有人知道,谁能真正为利比亚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利比亚战争或许还将继续,或许行将结束。是非功过,历史证明。真心祝愿:真主庇佑利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