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外交完败 中国不能被“和平主义”绑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57 次 更新时间:2011-10-15 00:20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多维新闻  

看看西方的对外关系史,当外交失败(为了使用武力寻找借口,有时还故意宣布外交失败)后,无一例外考虑强硬措施。强硬措施不一定是即刻进行战争,而是包括禁运、封锁、制裁、降低外交等级等措施。

在南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等占据了中国的领土,显示了优势,但因为是“偷来”的东西,得不到中国承认,需要“洗”干净,获得国际合法性。于是,这些占据了中国领土的国家,在国际和地区外交体系中不断发难。这“示威”还伴之显著的军备扩张、军事结盟等为最坏的可能做准备的行动。可以说是软硬两手都用到了。

“船小好调头”,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往往比大国要厉害,小国不小。大国不能轻视小国,否则,将犯下战略错误。理论上讲,各国的对外关系,面对性质上属于“零和”的领土和资源冲突及其后果这一块,无非是两大解决手段,一是政治外交,二是武力。显然,谁也不想先上来就打仗,正所谓“和为贵”。不仅是因为身处当今这个相互连接的时代,而且还因为打仗并不一定能赢。

此外,对于实力强的一方来说,武力解决问题需要国内外正当性的强大支持,需要控制用武的国际政治成本。如果政治外交能解决问题,何乐不为?

但和平解决和外交谈判,绝对不是被“和平主义”绑架,在事实上排除武力。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但是,中国提出和执行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并未受到相关国家的普遍接受。即使在这些国家有人愿意接受这种做法,也仅仅是少数声音和力量。目前,来到中国的,不管是越南特使,还是菲律宾外长,为的是等待、劝说中国改弦更张,而不是准备接受中国的建议。他们完全不同意中国的主张。

外交在尤其是领土主权纠纷的冲突领域,往往有着天生的局限性。外交手段不管用了怎么办?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是,一旦外交失败,旋即就要考虑非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因为问题和挑战还在那儿,外交手段不奏效,尤其是外交手段前赴后继都不奏效,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非外交手段就要跟着上来。

这如同武术家的十八种武艺,有的招数(外交就是一种招数)不管用,就要考虑其他招数,甚至“绝招”。看看西方的对外关系史,当外交失败(为了使用武力寻找借口,有时还故意宣布外交失败)后,无一例外考虑强硬措施。强硬措施不一定是即刻进行战争,而是包括禁运、封锁、制裁、降低外交等级等措施。

南海问题在2011年进入一个历史性的质变阶段。笔者曾分析认为,东盟的成立是以排除中国为目标的。即让中国永远不是“东南亚国家”,而仅仅是一个“东北亚国家”。若中国不是东南亚国家了,东盟国家彻底瓜分南海就具有了国际法的坚实基础。

越南早已把南海叫做它的“东海”,而最近菲律宾已经宣布要把南中国海改名为“西海”。其实,更早一些,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东盟国家一些政客和将军宣布要把南中国海改名为“东盟海”,即南海是东盟的“内海”,而非中国的。南海问题测出了中国和东盟一些国家关系的深度,这个深度不深,其实很浅,很脆弱。

也就是20年前,中国才与东盟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复交”,与在政治上与中国保持距离的新加坡“建交”。

20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很短,不要指望20年的时间可以导致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彻底巩固和升级。截至目前,中国和东盟关系仍然不过是一种经贸利益关系,并没有巩固的政治关系,更没有军事同盟关系。

中国南海的领土主权早已不完整了,但我们却一直被“和平”、“外交解决”绑架,担心一旦动武解决问题的后遗症——比如整个东盟可能更团结,美国介入更深入。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必要的思维方式。

即使中国不动武,东盟也要走向一体化,东盟1967年成立,2008年通过《东盟地区宪章》,要建成“东盟共同体”。即使中国不动武,美国早已在东南亚广泛“存在”。

俄罗斯为维护领土主权完整针对格鲁吉亚的行动,值得同样作为大国,面对同样挑战的中国学习借鉴。事实上,美国军方一位很了解中国的学者已经担心中国学习俄罗斯。这位学者最近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中国南海的格鲁吉亚前景》的文章。笔者的个人看法是,实际上,除非进一步让步(就南海形势而言,继续外交解决就等于继续让步,接受领土主权完整长期以来遭到破坏的现实),在南海问题上,需准备非外交手段。

外交解决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基本用尽。

(李辨明 编辑)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52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