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坡:周作人作诗与丰子恺插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65 次 更新时间:2011-07-07 10:44

进入专题: 周作人   丰子恺  

卢坡  

《儿童杂事诗》由周作人作于1947至1948年间,1950年2月至5月在上海《亦报》连载,内容分为甲、乙、丙三编,每编各24首。甲编为“儿童生活诗”,所写多为关涉儿童生活的诗作,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把一年之中儿童生活之事娓娓道来。如以《新年》为甲编第一首,“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生动地描绘出新年换上新衣的小儿拜岁的模样。其天真可爱、顽皮好动的形象呼之欲出。拜岁,自然少不了压岁钱,甲编第二首即为《压岁钱》,“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枕头边。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下有小字注云:“大钱方整者名曰‘板方’。金鱼等物皆用火漆所制,每枚值三五文。”其后篇目又有《上元》、《扫墓》、《立夏》、《端午》、《中元》、《中秋》等,在这些时节之间,又贯以儿童生活之事,如“风筝”、“上学”、“坐山兜”、“书房”、“蒲剑艾旗”、“蚊烟”、“苍蝇”、“菱角”、“蟋蟀”等。这样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把儿童一年生活之情状,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乙编为“儿童故事诗”,为儿童讲述古今中外人物的故事。比如《李太白》一首:“太白儿时不识月,道是一张白玉盘。无怪世人疑胡种,葡萄美酒吃西餐。”看似有趣简单,却暗中引用了李白的《古朗月行》诗句,甚至将李白的身世也透漏一二,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无疑是儿童乐意接受的。又如写《清顺治帝》的一首:“挣得清华六品官,居然学士出寒门。胡雏亦自知风趣,画出骑驴傅状元。”周作人小字注:“顺治幼年即位,为聊城傅以渐画《状元归去驴如飞》。”此诗包含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却生动非常,有趣非常,自然是儿童喜欢的。丙编为“儿童生活诗补”,涉及与儿童生活相关的故事、玩物、动物、食物等。如《老鼠做亲》一首:“老鼠今朝也做亲,灯笼火把闹盈门。新娘照例红衣裤,翘起胡须十许根。”小字注云:“老鼠成亲花纸,仪仗舆从悉如人间世,有长柄宫灯一对,题字曰‘无底洞’。”这些诗作多上口易读,又趣味横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儿童文学之佳作。

周作人此诗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亦报》连载,丰子恺为此配了插图。丰子恺共作69幅插图,所缺的三幅画由毕克官先生补作。丰子恺的画,虽是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为《儿童杂事诗》所配插图,尤其如此,丰子恺笔下的儿童或是天真可爱,或是淘气贪玩,时而涕泗涟涟,时而喜笑开颜,贪吃一瓜一枣,怕拜天地君师。真可谓活灵活现,仿佛打闹声正从纸背传来。

湖南钟叔河发愿为《儿童杂事诗》做笺释,尽心尽力刻意搜求,不仅使得不少今天读来不太好理解的风俗民情易于理解,补充了相关的背景材料,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有的还揭示出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心理,成为诗歌的有机延伸和必要补充。比如,“路路通”原注为“杉树子”,钟叔河在解释“路路通”称:“本来形圆有刺如栗壳、烟味微香的只能是枫树子。我从六岁到十五岁住在湖南平江乡下,夏日用枫球(湖南人称枫树子)发烟驱蚊,是居家时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知道。”纠正了周作人关于“路路通”的认识,为读者提供了可信的解释。

新版的《周作人作诗丰子恺插图儿童杂事诗笺释》可谓后出转精,具有其他版本之长,又颇具有特色。第一,周氏本文原来只影印了1966年的写本,手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省笔,读者更难认识。此次便在影印写本的同时,将全文和笺释都改用简体字横排,以便阅读,真正做到老少皆宜,易读易诵。第二,在收录了周作人1966年写本的同时,又附录了周氏1954年的写本。1954年写本与1966年写本,从内容而言,大同小异,只有个别地方不同;但是就书法而言,不到70岁人的书法和80多岁人的书法相比,无论是笔力还是气韵都是不同的,而且1966年时周作人的生活境遇不好,下一年就去世了,这也影响了其书法效果。将1954年写本收作附录,见过1966年写本的人,正好进行比较研究,对照欣赏。第三,尽量保存了1950年《亦报》上《儿童杂事诗》丰子恺插图的原貌。丰子恺插图原作早已散佚,只有《亦报》刊载的69幅锌版图存世。原来勉强将其放大,反而失真难看,读者意见最多。此次改按《亦报》原大刊登,庶几少失原作的精彩。第四,钟叔河对注文有较大改动,“这次则是大改,字数增加了,内容也作了比较多的补充”。以前限于版面,对有些问题阐释得不够详尽,随着时间推移,又补充了一些新的材料。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要有故事性、幻想性、愉悦性和艺术性。儿童具有很强的想象张力和感受力,对自然有不可切断的相亲性,因此在儿童文学创作时也应寓教于乐,注重审美和愉悦,力图契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也确实做到了这些,比如甲编“儿童生活诗”《风筝》一诗写道:“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寒食近,莫教遇着乱头风。”小字注云:“鲇鱼蝴蝶皆风筝名,俗称曰‘鹞’,因风筝作鹞子形者多也,小儿则重叠其词呼之曰‘老鹰鹞’。”周作人将风筝形象地称为“鲇鱼”、“蝴蝶”,又叮嘱放风筝时“莫教遇着乱头风”。幻想性、愉悦性、艺术性及寓教于乐,都包含在这“七言四句”之中了。就其民俗学方面的价值而言,周作人向来重视民俗学的研究,《儿童杂事诗》以故乡的风俗人情为背景,展现了广博而丰富的社会民俗文化内涵。《儿童杂事诗》涉及的民俗文化,处处可见。

这样一部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阅读愿望。认字不多的儿童,可以欣赏书中的漫画;好学上进的青年,可以模仿清新爽目的书法,追寻周作人优美的文风;工作繁忙的人士,闲暇之际随手翻来,重温儿时生活的点点滴滴;闲居有暇的长者,随着书页的翻动,或许会慨叹着“逝者如斯”。

    进入专题: 周作人   丰子恺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0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