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介绍清华校史的文章大都认为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兼任清华学堂监督,并说清华学堂由正监督一人副监督二人管辖。但根据《清华学堂章程1911年2月》第七章第一条“本学堂监督以游美学务处会办兼任,总理全堂一切事宜”判断,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不应兼任清华学堂监督。1923年4月《清华周刊》为纪念建校12周年出版专号《清华生活》,其中“清华历史”一文说“学堂由正、副监督管辖,监督三人就由学务处总、会办兼任。”这样的叙述影响了以后清华历史的撰写,2009年出版的《清华漫话(二)》仍在沿用此种说法。所以,在清华百年校庆来临之即有必要对清华学堂时期的学堂监督的任职进行考证。
一、游美学务处的设立和总办的任命
游美学务处是清政府为管理利用退还庚款专司考选留学美国事务而设立的机构,由外务部和学部共同负责。游美学务处的设立既有其历史的原因,更是清政府加强留学事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1908年5月,美国国会决定退还超收的庚子赔款;7月13日,清政府外务部收到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的外交照会。照会称,经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决议核准,将《辛丑条约》美国分得的庚子赔款由2444余万美元减至13,655,492.69美元,仍按年利率4%计息。7月14日,清政府外务部复照美国公使柔克义,明确表示:“中国政府乘此机会愿表明实感美国之友谊,且念近年贵国大伯理玺天德提倡中国学生来美分授高等教育,此事征之往事,入美国学堂结果甚善,而裨益中国者良非浅鲜。中国政府现拟每年遣送多数学生至美就学。”此照会的附件是由奕劻、那桐、袁世凯、联芳、梁敦彦署名的兴学初步计划。这个计划规定自开始退还赔款之年起,中国政府于前4年每年遣送100名学生,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选派50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直至该项退款用毕为止。
1908年10月28日,清政府向美国驻华使馆提交了一份《遣送美国留学生的章程草案》,其中说,“外务部负责将创办培训学校并任命留美学生监督,学部负责学生培训毕业后的考试,外务部将请学部办理此事。”1909年7月10日,外务部和学部会同上奏折《收还庚子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事》中说:“拟在京师设立游美学务处,由外务部、学部派员管理,综司考选学生,遣送出洋,调查稽核一切事宜。并附设肄业馆一所,选取学生入馆试验,则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
游美学务处的筹备工作在上奏折之前就开始了。1909年5月,美国公使馆根据与清政府的协议照会清外务部,派汉务参赞丁家立为代表,襄助挑选学生一切事宜。并告知清政府:“美政府已分饬承办学务大臣,令其襄助中国到美留学各生分送各堂肄业”。由于美国学校大多在9月开学,美公使馆丁家立参赞要求清政府“急速选派,尚可及时。如再稍事稽延,则入学势必逾期” 。为此,5月29日,清政府外务部决定特派外务部左参议周自齐负责选派留美学生事务。
6月2日,以外务部主稿的《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奏折稿送交学部,但学部并未立即同意会同上奏,而是就选派第一格、第二格学生的年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外务部以尚书梁敦彦为首,主张招收15岁以下幼年生赴美留学,这样才能使其英语达到专精、成熟的程度。学部则认为幼年生“国学既乏根基,出洋实为耗费”,主张招收30岁以上的中年人出国。双方咨函往复,直至7月8日,学部才最后同意与外务部会同上奏。《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一折于7月10日上奏,并于当日得获准朱批。
7月17日(六月初一)外务部下拨经费,游美学务处开始工作。由于游美学务处是为庚款留美事务而专设的机构,由外务部和学部共管,开办之初,在人选及组织构成上,外务部与学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在学务处人员组成交换意见过程中,8月8日学部管部大臣张之洞复信外务部,信中表示:“游美学务处派周参议为总办,由两部会同札派各节,办法均极允当。惟事关两部,似以各派总办一人察承两衙门堂官会同办理此事,较为灵捷。前在枢廷已与那中堂商妥,贵部派周参议,敝衙门派杨郎中熊祥。现拟仍照前议,派总办二员,即如尊议,由两部会同札派,仍请贵部主稿,以便早日派定,及时开办。”
张之洞和外务部会办大臣那桐谈妥两部各派一人都任总办,这让外务部具体负责官员很难办。尽管如此,外务部提议设总办一人,会办二人的主张还是坚持下来,而学部也采取了变通的办法。8月下旬,周自齐兼任学部丞参上行走,同属外学两部的官员,出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同时学部派员外郎范源濂,外务部派候补主事唐国安任学务处会办。
9月2日,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向外务部上《为报学务处开办情形及刊刻关防致外务部呈文》,报告了学务处已经租赁东城侯位胡同一所民房开始办公,并申请刊刻“奏设游美学务处之关防”一枚,以及人员构成情况。从呈文可知,游美学务处在8月底组建完成。
呈文另附《游美学务处的暂行章程》,该章程包括总纲、学堂及驻美监督之关系、办事人员、办公规则、经费、簿册文件等条款,阐明了游美学务处的性质、地位、职责权限,介绍了它的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工作办法等。《暂行章程》明确:“本处秉承外务部、学部堂官命令,选任游美预备学堂监督,堂中管理教授一切事务悉委任之,仍随时由本处认真稽核。”“本处秉承外务部、学部堂官命令,选任驻美监督,凡分送学生入校、指定学科、支领费用、考察学行等事,均应责成监督报告,随时认真稽核,务使在美学生情形不至隔阂。”从这个章程可以看到周自齐等人的志向和决心,一定要把此项事业办好,不令外人看不起。从游美学务处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树立了缜密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为后来清华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呈文还附《游美学务处人员衔名薪水清单》:“总办:外务部署左丞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每月薪水二百五十两(支半薪)。会办外务部候补主事唐国安,每月薪水四百两;学部员外郎范源濂,每月薪水二百两(支半薪)。”由此可知,至少在学务处开办初期,唐国安为全职;周自齐和范源濂属兼职,在部中仍负原任职责。
1909年8月,游美学务初设在北京东城侯位胡同的一所民房中,第一批留美学生选拔考试结束之后不久即搬迁到东城区史家胡同,1911年3月迁入清华园工字厅。游美学务处属于政府机关,在清华园,美国教员称游美学务处的所在为“衙门”(Yamen)。
二、留美学生的选拔和游美肄业馆的筹建
周自齐自1909年5月29日受外务部委派负责管理留美事务,至8月25日朝廷正式派任游美学务处总办,期间主要工作就是组建游美学务处和筹备第一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7月10日的派送学生大纲奏折批准后,外务部和学部立即通知各省督抚选送考生,进京考试。游美学务处拟订了考试大纲,确定考试科目有十多门。第一批直接留美招生考试由各省选送和在京学生共630余人报名,9月4日~11日在学部考棚举行考试。其间,9月4日考国文,5日考英文;9月8日,放初榜,录取68人。9月9日考代数、平面几何、法文、德文、拉丁文,10日考立体几何、物理、美国史、英国史,11日考三角、化学、罗马史、希腊史。通过两轮考试共选拔程义法、梅贻琦、胡刚复等47名学生。1909年10月12日这批留学生由学务处会办唐国安和学务处英文文案唐孟伦护送从上海启程赴美。
1910年7月21~30日举行第二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游美学务处借用法政学堂讲堂作为考场。21日为第一场考试,考国文、英文;25日,张榜晓示,录取272名。26日第二场考试,考高等代数、平面几何、希腊史、罗马史、德文、法文。27日第三场考试,考物理学、动植物学、生理学、平面三角、化学;28日下大雨,停考一天。29日第四场考试,考立体几何、英史美史、地理学、拉丁文。8月 2日游美学务处录取赵元任、竺可桢、胡适、等70名。本批学生于8月中旬由英文文案唐孟伦和学务提调胡敦复护送赴美。本次考试还录取备取生143名,等新建肄业馆落成后,入高等科,以资预备留美学习。
关于游美肄业馆筹建,1909年9月30日 清廷批准外务部、学部9月28日奏折,将内务部所经管的清华园旧址约450余亩,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0月25日,游美学务处接管清华园。之后,开始圈筑围墙,修缮工字厅等原有建筑。约在1909年年末,游美学务处将游美肄业馆建筑工程承包给奥地利建筑商斐士(E. S. Fischer)兴建高等科教室和宿舍、礼堂、中等科教室和宿舍、校医院、美教员住宅等。校园建筑于1911年完成。
在此期间,有关学务处总办周自齐的的资料甚少。1909年9月26日周自齐请假一个月回山东省亲,后丁母忧。虽然朝廷于10月10日令周自齐留部,但仍派曹汝霖接替了周自齐在外务部的职务。周自齐大约在12月初回京。
1910年上半年周自齐的在外务部工作应该说是忙碌的,上办年曾接待美国的商务代表,谈判购买美国军舰事宜。1910年8月25日周自齐陪海军大臣载询出访美国,访问行程2个多月,约在11月初回到北京。
游美学务处原计划游美肄业馆于1910年秋季开学,因而在1910年3月21日学务处呈文外务部,提出本年考选留美学生及各省提学使考选留美学生办法。呈文称:除照上年招考第一格考生外,并招考第二格学生300名,各省按所缴庚款数额确定考生名额共184名。余116名作为在京招考的名额。要求各省提学使于5月底6月初举行选拔考试,于6月21日以前把考取送京复试的第二格学生名单报到游美学务处。后因肄业馆馆舍不能按期投入试用,第二格学生的招生和肄业馆开学推迟到1911年春。
1910年12月21日,游美学务处呈文外务部、学部,提出:将游美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该馆“学额推广至500名”;“该馆高等、初等两科各设四年级”;“高等科分科教授,参照美国大学课程办理”。1911年1月 5日,学部批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为与普通中学堂相一致,学部要求将初等科改称中等科。1月18日,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呈文报告拟定的学生考试期限。该呈文通知1910年7月录取的143名高等科学生,于1911年2月28日前来京报到。各省咨送的184名第二格学生于2月18日前来京复试;在京投考的第二格学生的选拔考试于2月12日~14日在学部考棚进行。此次考试录取正选生116名,备选生25名。之后,于3月初对各省咨送和在京录取的第二格考生进行了复试。因会办唐国安出访美国,以上两次考试应由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和会办范源濂主持。
3月30日,清华学堂中等科在清华园暂行开学。上午11时,在礼堂(今同方部)举行暂行开学仪式。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学堂监督范源濂讲话,称学堂为官费,勉励学生努力学习。4月1日,高等科在工字厅举行开学仪式。4月3日清华学堂开始上课。
因学务处会办唐国安于1910年8月中旬陪同前任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出访欧美各国未归(大约在1911年9月回国),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也于1911年5月下旬陪同载振前往英国,参加英王加冕仪式(仪式于6月23日举行),只有游美学务处会办兼学堂监督范源濂一人主持日常工作。又因暑期将考选留美学生和举行插班生招生考试,外务部委派参议颜惠庆任游美学务处代理总办主持游美学务处工作。代理总办颜惠庆于6月初到任,每周到在学务处办公两天。1911年6月23日~29日清华学堂举行高等科期末考试,也是第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此次考试有134名高等科学生参加,选定63人赴美留学,49人继续在清华学堂学习。
此前游美学务处决定于暑假招收100名插班生,以补学生名额之不足。考试于8月4日~12日在清华学堂举行,有500人报名;录取100名,高等科71名,中等科29名。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与学堂监督范源濂和唐国安一同主持了插班生招生考试。
1911年11月清华学堂因辛亥革命暂时关闭。之后,周自齐和范源濂相继升迁,离开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1912年4月游美学务处申请撤销并将学务处事务移交清华学堂办理。1912年4月底清华学堂重新开学,唐国安任学堂监督。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唐国安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
三、历史文献对清华学堂监督的记载
最早记载清华学堂设正副监督一说的文章是1913年8月号《中华教育界》所登严桢译自《上海共和西报》的文章《前清华学校校长唐介臣先生传》(孔宪立原著),此文为悼念于1913年8月22日因病逝世的唐国安校长。该文说:“禁烟会闭幕后,未及,先生乃任清华学校副监督。时正监督为现时交通总长周自齐君,校设副监督二,其别一副监督即前教育总长范君源廉(濂)也。”在历史文献中,游美学务处的英文名:Bureau of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nited States,学务处总办译为Director,会办译为Co-director 或 Assistant director。清华学堂监督译为 Director of Tsinghua College。在严桢的翻译过程中,很有可能把游美学务处的总办和清华学堂监督(都是Director)等同起来。也有可能当时外界并不清楚游美学务处和清华学堂的关系,从而认为游美学务处总、会办就是清华学堂正、副监督。
《清华学堂暂行章程-1911年》规定:“本学堂监督以游美学务处会办兼任,总理全堂一切事宜”。此规定也可从当年学生的日记和回忆文章得到印证。据1911年3月30日《吴宓日记》:“十一时举行开学礼,……由总办周、教员某某、监督范先后演说,言此校亦以退还之赔款成立,凡学生一切皆系官费云云。”1911年5月12日《吴宓日记》:“总办于午十二时四十分在图书室接见各室长。……”总办周即曰:(时监督范亦在坐):“今日请诸君来此,特为告知更易教务长一事,胡先生现已不任教务长,……拟聘天津张伯苓(寿春)先生来任教务长”。1911年5月15日《吴宓日记》,“晚,监督范出示,言教务长胡业已辞职,新聘之张伯苓先生刻难莅任。自明日起,凡有关教务之事,均归本监督代理”。1911年10月28日《吴宓日记》:“午后,范、唐二监督来校,在食堂演说,谓此时时局危险之说摇撼人心,诸生纷纷离校,我亦实不敢必留诸君在此。”1911年夏季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一年级的陈鹤琴回忆说:“学校监督是唐开森(唐介臣,国安)先生。他是一个基督徒,待人非常诚恳,办事非常热心,视学生如子弟,看同事如朋友。”
1914年4月7日《清华周报》“清华阳秋”栏记述:“方范静生(范源濂)先生之长斯校也,百事草创,诸费筹划,然而佐之以胡君敦复规定教务,分析级次,按照全校人数,都为百有余班,而沿用一格二格之名。清华校制至此而一变。方唐国安先生之长斯校也,赞承前绪,益事扩充,然而佐之以张君伯苓,废一格二格之名,定高等中等之科,分高等科为三级,中等科为五级。清华校制至此而再变。”此段叙述虽与史实略有出入(1911年张伯苓任教务长时,范源濂和唐国安同任清华学堂监督,1912年4-10月唐国安任学堂监督时,教务长是周诒春),但基本反映了1911年清华学堂的学堂体制和人事变动。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完成于1965年的《清华大学校史稿》,其中说,“学堂设正副监督(相当于正副校长)三人,由学务处总办周自齐和会办范源濂、唐国安分别兼任。”显然沿用了历来的说法。接着引用当年学生的回忆,“总办周自齐到校视事时,从校门到工字厅,沿途两旁摆满菊花相迎,俨若王爷驾到。”从这一句我们读到,其一,学生称周自齐为总办,不称监督。其二,学堂是以迎接政府官员的形式接待周自齐。其三,周自齐并不经常到学堂视事。学生的回忆正与吴宓的日记相印证,周自齐是外务部和学部的官员(外务部署左丞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兼管游美学务处,不会负责学堂的具体工作。
从上述记载分析可知,周自齐任游美学务处总办,范源濂、唐国安任学堂监督。另外,从一些资料看,当时中等科学生多提到范源濂,高等科学生多提到唐国安,据此判断,两监督的工作大致分工是,范源濂负责中等科,唐国安负责高等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1909年7月-1911年12月设立游美学务处时期,外务部左参议、署左丞、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一直兼任学务处总办,其间1911年6月-7月因周自齐出国由外务部参议颜惠庆任代理总办。1911年3月-1912年4月范源濂任清华学堂监督。1911年3月-1912年10月唐国安任清华学堂监督。因1911年3月清华学堂开学时唐国安不在国内,学堂事务全由范源濂负责,而重要事情由学务处总办周自齐或代理总办颜惠庆出面解决。1911年8月起,唐国安与范源濂同任学堂监督,而周自齐不再过问学堂事务。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监督改称校长,唐国安就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
周自齐小传
周自齐(1871-1923),字子廙,早年入北京同文馆肄业,1896年经驻美公使张荫桓推荐到中国驻美使馆任书记生,并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后升任使馆参赞,1904-1907协助驻美公使梁诚进行退还庚款的交涉工作。1907年7月梁诚卸任公使后,周自齐代理使馆事务。1908年回国后在外务部任职,7月以记名道署右参议,1909年年初授右参议,署左参议。1909年5月补左参议,8月署理右丞,旋署左丞。8月25日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并出任游美学务处总办。此时周自齐任外务部左参议、署左丞、兼学部丞参上行走,职位为候补三四品京堂周自齐在外务部和学部的职位均较高(当时外务部职务级别:尚书、左右侍郎、左右丞。学部的职务级别:尚书、左右侍郎、4个丞参),在外务部有固定的工作,1910年上半年就清政府购买军舰事周自齐会见了美国代表。1910年8月-11月周自齐作为随员陪载询赴美考察海军,1911年5月下旬-8月初陪同载振赴英参加英王加冕。1911年11月袁世凯组阁时,梁敦彦任外务部大臣,胡维德任副大臣,周自齐署左丞。周是外务部的第三号人物。12月初,周自齐调任度支部副大臣。1912年3月28日又调任山东省民政长兼都督。1913年任北京政府的交通总长,1914年兼陆军总长。1916年因劝进袁世凯称帝,受通缉而亡命日本。1922曾代行北京政府总统职务,1923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