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无疑是中国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是国家广场,我国很多寓意深远、具有标志性的建筑,都在天安门广场周围。现在,在天安门广场塑起了孔子像。今天(3月13日)新浪微博上有篇“文圣矗立在天安门 武圣也安家落户了”的帖子,说是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也提了一个提案,即“在国家大剧院的门口竖立一座关公的雕像”。而据说这条提议还将被采纳。这反映出我国相沿甚久而偏颇的一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思维定势:所谓“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俨然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
天安门广场塑历史人物的像,不比在其他地方。对于中国而言,天安门广场是见证了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的场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意志和国家精神的象征,这里的建筑和塑像,都体现着一种官方认可的意志和意识形态。在目前以儒学代表“国学”的世风泛滥之际,在天安门广场塑孔子像,引起举国热议,自在情理之中。
我此文,不是反对在天安门广场塑孔子像,而是质疑这种在国家广场将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思想家和学术流派独独定于孔子和儒家一尊的做法。我认为此举不妥,它会误导人们以为,这是我国官方的一种态度和导向,即孔子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国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不仅仅只有孔子,中国的文明不仅仅是儒家。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辉煌时期,那时群星璀璨、思想家辈出,除了儒家,还有道、墨、法、名等诸多学派;除了孔子,中国也有很多和他齐名的思想家,如老子、庄子、墨子等。老子、庄子等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影响,并不亚于孔子。这段历史,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活力四射、思辨之光闪烁的辉煌时期。而到汉武帝,则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尊孔读经,诸子百家被罢黜,儒家成为被官方独尊的学说,孔子成了高居于众多思想家之上的偶像。而另一方面,孔子的很多原创学术思想,则在一代代的王朝统治者手上被功利地恣意利用,孔子的不少原典精神也被阉割。到近代五四时期,鲁迅、胡适等一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早已经看到了中国历朝统治者所标榜的孔孟之学、儒学中的大量糟粕,当时“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提出也许有偏激之处,但当时大批中国知识精英的这种愤激之情,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五四之后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号召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使中国得以博采众长,吸收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才创新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中国新文化。如今有些人标榜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文化的名片”,以孔子一人儒学一家来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非常偏颇且不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是出于纪念孔子是个伟大的思想家的想法而在天安门广场来塑一个孔子像,我觉得也可以,但问题是仅仅塑孔子的像,而不理会其他中国历史上如老子、庄子、墨子等众多伟大的思想家,那不仅没有体现出中华文明、中国思想史的浩博宏富和多元精神,也没有体现出当代中国尊重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博大胸怀和睿智。我觉得,在天安门广场塑历史人物像是需要深思熟虑而且广泛讨论的,如今既然在天安门广场塑了孔子的像,就也应考虑塑老子、庄子、墨子等人的像,以显示中国曾经有过的思想巨人群,这样也就展示中国历史上煌煌文明的灿烂篇章。
我在欧美各国和东亚、东南亚国家也常常看到各国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广场乃至街头巷尾,都有该国该地的历史重要人物的塑像。对历史伟人的这种纪念方式,是体现一个国家历史文明和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正因为这样,我觉得在天安门广场这样具有神圣时空意义的国家广场塑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是好事,但不宜仅仅塑孔子一人,煌煌中华,泱泱大国,群星璀璨,中华民族并不是只有一个孔子才有资格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而应该同时塑与他齐名的、对中华文化有过深远影响的中国其他伟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