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莘:年终特刊:“一个人的排行榜”——2010年中国人文社科书籍精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75 次 更新时间:2010-12-31 22:51

进入专题: 读书  

杨莘  

毫无疑问,2010年是中国的全民“微博元年”,一般不多于140字每条的写作与阅读成为了互联网新的时尚,就连我博客的右侧也首度出现了“友情链接微博”的条目。在这一背景下,守着传统的博客在年底大家都忙着消费、忙着happy的时候,编撰这样一份挺长的书单“神马的”基本上就像是“浮云”了。这段时间我曾一度想“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从今年起不再编撰和发布这份“一个人的”年度人文社科书籍精粹,自己也正好偷个懒儿,直到最近读到了我喜爱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先生的一句话才让我改变了想法。崔先生日前在出席某个新书发布会时谈到了中国人读书的现状,感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什么希望”——这句听上去颇为刺耳的“实话实说”着实给了我一如既往地编撰年度榜单的信心、勇气和责任感。几年来,读书圈的老师和朋友们通过在网络上全文转载、来信来电等各种形式对我这个榜单表示了热情支持和鼓励,有老师甚至来信谬赞这份书单“已经成为业内品牌,作者和读者均受益,功德不浅”,几年前的这一小小的创意和每年年末不足挂齿的付出竟受到这般抬爱,实在让我愧不敢当。我会尽心竭力地去做好这件事,我相信,能够为营造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进而使得这个民族能够大有希望贡献绵薄之力,我做这件事情就是很有意义的,是很“给力”的。

虽然不如“蒜你狠”、“豆你玩”那般离谱儿,但图书的价格在这几年确实越来越高,大部头的学术著作尤甚,这让我每每在流连书店抑或网上购书时倍感“鸭梨很大”。这份榜单中的《程恩富选集》、《揭开经济危机的底牌——透过<资本论>看新危机时代》、《中国软实力:决定中国命运的两种思路》这三本书来自于作者亲自或通过秘书的赠予,借此机会深表感谢。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 人民出版社 李慎明著

抽时间在每个工作日上网读《人民日报》理论版是我长久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不料今年年初该报网络版竟规定要收费观看,这在当时还成了互联网上一个被热烈讨论的话题,以至于我每天只浏览一下供免费阅读的前四版,错过了为数不少期的版面位置较后的理论版。值得提出表扬的是,大约是意识到了这项改革措施不近情理不且合民心,人民网在“两会”后对这一改革进行了“再改革”,恢复了当日免费阅读的服务,幸好没有让我漏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肇星同志发表在理论版上对李慎明同志这部新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的评介。李慎明副院长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工作者,在中国政治学学界享有崇高威望,我经常说,他是鼓舞着我们这一代学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开拓前进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位被称为“49岁之后才后半路出家”的学人,李慎明副院长勤奋钻研、勇于攀登,在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问题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这部近50万字的文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和相关问题研究这三个方面展开,是一部体现相当高度学术水平的优秀理论著作。小平同志在被称为其第二篇解放思想宣言书的“南方谈话”中曾指出,“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在我看来,这本新书中的字字句句体现了李慎明副院长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饱含了他勇攀学术科研高峰所付出的热情与汗水。书名中的“大党建”是作者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指的是必须在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更广的理论视野中审视和把握党建问题,尤其要把党的建设放到广阔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来思考。在该书收录的若干篇理论文章中,李慎明副院长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苏联东欧剧变原因和对“普世价值”、“普世民主”的这两大热点问题研究与探讨无疑是本书的亮点所在。我愿意引用同时作为爱国主义诗人的外交家李肇星同志的两句诗我读这本著作的感怀,那就是“史鉴清明、理念温暖”。

二、《程恩富选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程恩富著

2010年7月,我们迎来了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的六十华诞,很高兴在金秋时节读到了这本展现程院长数十年来从事学术研究所取得辉煌成果的《程恩富文选》。学习这部文选,我有两点比较深刻的体会,即文选“体现了一个特色”、“贯穿了一条红线”。所谓“体现一个特色”指的是文选坚持了质量并重原则,120万字的文选收录程院长学术文献百余篇,篇篇有特色、高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和作用。作者长期在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学院、研究院的主要领导职务,如此高的学术研究产量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程院长作为一位学者勤奋治学的崇高精神。这种勤奋治学的崇高精神从何而来?我认为来自于程院长对振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所谓“贯穿一个红线”指的是“综合创新”在文选乃至程院长几十年从事教学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呼唤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创新”与“在创新中坚持”并重。所谓“综合创新”,其思想方法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排除“马教条”和“西教条”两种教条主义干扰;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新经济人论”、“资源与需求双约束论”、“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变动论”、“知识产权优势论”、“当代经济基本矛盾论”、“一府两系的国资管理论”、“社会主义三阶段论”等一系列在经济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和赢得普遍赞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无一不是体现了“综合创新”的学术原则。在这部选集的后记里,程院长满含深情地论述了“世界、祖国与我”的关系,我衷心地程院长在六十花甲的新起点上,为祖国、为人民、为世界再立新功、再创新辉煌!

三、《美国经济与金融危机解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秉孟著

所谓“相由心生”,何秉孟先生正是那种让人一见就肃然起敬的学者,几次在世社中心见到何先生,虽然年事渐高致使他已是满头银发,但岁月岂能磨灭他散发出的那一身浩然正气。在去年的榜单中,我曾提到早在2007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何先生就主持出版了《金融改革与经济安全》一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警惕“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干扰,科学地预言了新自由主义必然引发美国及全世界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今年,何秉孟先生不仅主编了关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经济危机跟踪研究的一本黄皮书,还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反映作者十年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危机问题的论文集。本书近30万字,收录了作者22篇在近年来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力的论文,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涉及东亚金融危机研究、美国经济与美元问题研究、新自由主义理论研究、金融自由化研究以及两年前爆发,至今仍在影响世界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研究。今年不幸逝世的社科院新闻所原所长喻权域同志早在1996年访美归来就做出了“不出15年,西方经济必然要出大问题”的重要判断,在当年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被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讥笑,直到“华尔街被自己标榜的新自由主义搞成如此狼狈不堪”的2008年秋。何秉孟先生的这本论文集是他十年跟踪研究的成果,从时间序列上给我们清晰完整地描绘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的一幅全景,用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科学地实证了当年喻权域同志的判断,使得《共产党宣言》中经典作家“两个必然”的思想在21世纪初更加熠熠生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书“解”开了谜团、“析”出了真理,超越了一本经济学论文集的意义,我们更应当把它当作一本信史来读。

四、《揭开经济危机的底牌——透过<资本论>看新危机时代》 新华出版社 王佳菲著

李慎明副院长几年前曾提出过一个新命题,叫做“且听低谷新潮声”——“《资本论》大卖”引发的“到《资本论》那里去寻找答案”,在这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着实成为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之后世界各国涌动的一股不可小视的思潮。一个有意思的事例是今年上半年“富士康跳楼事件”之后,一位童话作家在他博客上连引七段《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论述,得出了“只有老马能制止富士康连环跳”的结论。今年春节前夕,余斌先生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危机时代的一柱“佛香”》的书评,介绍了青年经济学家王佳菲老师的这本新作。一看到这部新书的书名我就很高兴——王佳菲老师的博导周新城教授说,“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世界金融危机问题。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次学术讨论会,会标是《资本论》、《帝国主义论》与世界金融危机,这就抓住了事情的本质。离开了《资本论》、《帝国主义论》所阐述的基本原理,我们就看不到金融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于是我就在春节期间一口气读完了王佳菲老师惠赠给我的这本新书。王佳菲老师的理论经济学底子非常深厚,但是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这本书力求做到结构明晰、条理顺畅、文字清新,即便是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读起来都没有什么障碍。无论是信手拈来的例如“中美老太太对比”、“贪吃蛇游戏”等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还是细致如每一章后边都设置“迷你词典”和“延伸阅读”的小栏目,女性经济学家驾驭写作的细腻而又不失灵动的纤细笔法和功力不禁让人击节赞叹。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说,理论只要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就能彻底、就能说服人并掌握群众,王佳菲老师这本书的封底提出了若干个亟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为什么”,显而易见,这本“深入浅出、穿透迷雾还原现实”的新书抓住了“新危机时代”的本质和根源、阐扬了彻底的理论,令人信服地给出了答案。对比那些至今抱着“洋教条”不放、“深情呼唤”亚当·斯密归来、新自由主义归来的“主流”们,我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有周新城教授指导和培养出来的如此高水平的学术新秀,不知让谁赧然?

五、《产权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吴易风 关雪凌等著

几年前我就听说吴易风教授正在领衔他的学术团队研究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理论这一课题,很高兴在今年春天读到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本六十多万字的新著。本书共分八章,前四章是理论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西方产权理论、二者的比较研究以及产权的法律制度;后四章是实践篇,论述了西方产权理论影响下的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轨国家”的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中国的产权改革实践,很显然这是一本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论述有力的优秀的经济学著作。众所周知,西方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石,而新制度经济学又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席卷世界各国的私有化浪潮无一不是西方产权理论指导的结果,西方产权理论亦被各国保守派人士奉为圭臬,成为了他们制定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讲话”,近年来尤其是“郎顾之战”引发国企改革大讨论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与产权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海派学者程恩富教授与胡乐明教授主编的著作《新制度主义经济学》、顾钰民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研究·应用分析》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吴易风教授等学者出版的这部新书。在我看来,本书有两大特点,一是这是一本“有骨气、有志气”的学术著作,它的诞生向全世界经济学界宣告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通过不懈努力,打破了西方产权理论一家独大、一手遮天的不正常局面,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二是本书的作者群涵盖了吴易风教授、关雪凌教授、彭五堂老师等老、中、青几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因此,我在今年的榜单中强烈推荐这部新书,它值得学术界高度关注。

六、《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 福建人民出版社 温铁军主编

关注“三农”、关注“三农”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是本榜单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今年榜单的第一本“三农”著作即是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团队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和政策研究”基础上编撰而成的这份报告。我曾多次说过,读温铁军先生的书,读的是他悲天悯人、爱国爱民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怀,尤其是对中国农民怀有的真挚感情——在去年的那本《“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里,温铁军先生引用了荀子的话“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在本书的封底温先生又写上了《尚书》里的一句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读的是他深厚的学术功底,这种功底往往体现在基于对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其思想的高度敏锐性和对“问题”领悟的极端透彻性,读他的文章、演讲稿以及学术报告能够让人时常有“顿悟”的感觉。这本报告由一个导论、一个主报告和一个分报告组成。在导论里,“三农”与“三治”的两个失灵、主导与主体的难易对立等理论概括与判断是我们在一般的红头文件以及“主流”学者的思考中几乎难以找寻的真知灼见,集中体现了学界难能可贵的“温氏智慧”。相较而言,主报告更加侧重对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其中的亮点包括了提出农民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中国农民合作的发展目标应当是综合合作社、新农村建设成败的两条判别标准,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方位的新判断——不仅是为缓解十余年来“三农”问题凸显而采取的应急之策,更应当是中国走向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显著标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因而给我一个重要启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今年我们学术界热议的“中国模式”的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报告的之后本书附录了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在我看来,小农国(省)情、农村儒文化影响、战后新兴是这三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大陆进行新农村建设基本相似的初始条件,因而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近乎狠狠地讽刺了“言必称美国”、“美国如何如何”中国就必须照搬照抄的“主流们”一把。由四个章节组成的分报告综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并探讨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三个焦点问题。今年我大力推荐本书的一个更重要原因在于本书的研究方法即“温氏三农著作”特有的“社会试验写作法”。35万字的这份报告可谓无一字空话套话,研究中的重大发现皆来源于温铁军团队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干预式试验。几十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用“亲口尝梨子”的大白话通俗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因为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而具有世界观意义,今天温铁军团队的这份基于社会试验写作而成报告则是“三农”问题研究领域乃至于全体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同仁们以正学风的一个榜样。

七、《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一民编著

在评论本书之前请允许我先站起来冲着海淀黄庄的方向,向我一直以来非常敬重的以“学术沃土、思想摇篮”而著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深深地鞠上一躬,对他们敢于出版本书的政治勇气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表崇高敬意。当然,受到来自于众所周知的压力,本书的编著者使用了化名,这使得我不知与此同时该向哪位我可能熟悉的抑或是不熟悉的编著者老师致以敬意和谢意。大约就在几年前,我读到了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科茨先生重要著作《来自上层的革命》,在那部书中,科茨先生警示我们在苏东剧变前夕,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充斥着为数不少且能量极大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他们的存在与活动是苏联党垮台、国解体的重要原因——今年西方世界授出那个诺和奖,便是一场他们要给中国的那帮人撑腰打气的政治闹剧。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般被视为没有阶级性的自然科学领域在中国今年竟然也出现了这样的一群人——转基因食品尤其是转基因主粮这个话题从今年开春以来争议一直没有消减过,而恰恰是自然科学领域某些“主流人士”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张牙舞爪,声称反对转基因就是对抗谁、就要“被法办”。所谓“民以食为天”,应当说他们的言行甚至比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们更让善良的人们毛骨悚然、不寒而栗。《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是一本很好的资料书,它通过七大设问,援引了大量的数据以及翔实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地揭开了转基因食品的画皮。近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鉴于粮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中国的粮食生产,则“举其十利不能掩一弊”,风险将难以估量——这即是我今年为什么要向这本在主流学者上蹿下跳、主流媒体众口铄金的严酷大环境下敢于傲铁骨、讲真话的新书致敬的原因所在。我完全赞同本书指出的转基因食品是天使还是魔鬼、转基因主粮可否商品化的回答应当且必须由食用或将要食用它的消费者来作出这一论断。我想,当老百姓们发现他们一方面明文严禁转基因食品流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特别是农业部机关幼儿园,一方面不遗余力地要求老百姓必须相信孟山都、必须吃转基因食品,那么“转基因神话”的破产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我觉得“主流精英”们就别整天琢磨着企图用“普世价值”指导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了,倘若15年前美国旧金山费尔蒙特饭店会议钦定的“垃圾人口”都被你们用转基因给消灭了,还改啥呀?还蒙谁呢?

八、《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贺雪峰著

这是今年榜单上第二部“三农”类的学术著作。我想我可以给贺雪峰老师的作品在我的书架上单独摆一层了,他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者,每年都有几十万字的作品出版,这本《地权的逻辑》即是他今年最新的一部作品。前不久,网上有一篇署名“丛亚文”的书评说,这是“一本应该成为中南海读物的著作”,读罢此书,我深感中南海倘若真能研读贺老师这本新作,那并非贺老师之荣耀,乃是中国“三农”之大幸。在这本书中,贺老师把目光从前些年“村治”转移到了“农村土地制度”这个既复杂敏感、又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领域。我想该到了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了吧,或许关注我历年榜单的读者有时候会善意的想,为什么我每年精心遴选的“三农”著作其作者不是温铁军就是贺雪峰,抑或再加上一个李昌平?其原因当然不是我阅读面过于狭窄,而是问题在于相当多的“主流学者”一谈“三农”就只论及农村土地制度、一扯到农村土地制度就或明或暗地把土地私有化作为灵丹妙药,此外几乎再无他论。当然我在前文中谈到过,新制度经济学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视新自由主义为神明的“主流”们从国外老祖宗的本本里照搬照抄也是无可厚非,但试问“主流”们中有几人能向贺雪峰老师这样注重调查、坚持“用脚做学问”?这就是我阅读贺雪峰、相信贺雪峰并推荐贺雪峰之理由所在。套用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那个“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在我看来,不了解中国情况何以在中国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尤其是中国土地制度问题?在这本新书中,一贯温文尔雅的贺老师不客气地点了几位“主流”的名字,透彻地分析并严密地论证了为什么土地私有化在中国乃缺乏常识的荒诞之谈,他并且还专门拿出一章对近年来在“三农”学界炒得沸沸扬扬的“成都实验”进行了批评,用本书封底上姚洋先生的话说,读起来真是“畅快淋漓”。在本书的结语中贺雪峰老师提出了两个研究乃至于决策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方法论——摒弃理想主义回归常识、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我想,这理当是这本书可以且应该成为“中南海读物”之缘由,倘有此等忠良之策论,何愁在土地制度这个重要问题上会为任何干扰所惑。我非常赞成李昌平先生、温铁军先生在本书序言和第七章“结语”部分的引言里所述的那样,主张土地私有化的人尤其要看此书、书斋里的学者尤应慎言三农,否则套用今年互联网上流行的另一个热词儿——玩土地私有化,你们真的是在“坑爹”呢。

九、《如何研究中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曹锦清著

一般而言被大书店一进大门码堆在展台上的图书,封面设计及书名往往摄人眼球,然内容却大多属于“快餐类阅读”——华而不实的评价虽显苛刻,然恐怕是一句大实话。今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我在百万庄图书大厦一层的长展台前走过,边走边扫视摆放在展台上那些装帧十分光鲜的图书,忽然看到一本名为《如何研究中国》的书,鼻子刚想不屑一顾地哼哼一声,然而眼光掸到作者的姓名使得我一下子变得谦恭起来,近乎是双手捧起了这本新书。作者是曹锦清先生,当年那部《黄河边的中国》的作者。学界有人言语,没读过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就只知道中国的一半,干脆就别说自己了解“三农”。记得读曹锦清先生最近的一部作品《中国七问》也至少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于是乎激动地付了钱,回来之后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从内容上看不是一本为回答“如何研究中国”这一直面现实的重大理论问题而写就的专著,是曹先生近年来访谈、演讲稿等文字结集出版的一部文集。文集被分为三部分:研究中国尤其是研究“三农”的方法、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及其当代意义、对出于转型社会的中国“转向何方”的探讨,以及一篇代跋《思想为何放弃职守——知识精英阶层责任缺失的社会历史分析》。我常说,浙裔学者思想底蕴之深厚,在全国数一数二。作为大城市且“首堵”的北京喧闹且浮躁,亦是熙熙攘攘的西子湖畔或许更有读这样一本书的意境吧。可以与这本书相比较的是温铁军的《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南北学人文字风格之异一目了然。读罢此书,深感读这本书的感觉虽非读“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以贯之地谈一个问题”那类学术著作那般畅快淋漓(如今年王佳菲同志的《揭开经济危机的底牌》),然在散见于诸篇小文里攫取对借用贺雪峰先生常用的句式“什么中国、什么研究”的领悟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总而言之,文章不多、思想深刻、一本值得深读、值得反复读的好书。

十、《中国软实力:决定中国命运的两种思路》 中央编译出版社 郑彪著

用CIKI查题名为“软实力”的学术论文,最新的篇数是六千余篇。《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王沪宁,1993)作为可能是最早把“软权力”(现一般译为“软实力”)一词介绍到国内的文章,其发表距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然而只是在近几年,这个词才广泛地被关注、被运用。作为“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和极具现实针对性地论述中国软实力的学术著作”,摆在我面前的这本四十余万字的新著读起来着实让人耳目一新。本书是前年上榜图书《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作者郑彪老师,一位有着极为深厚学术功底的优秀学者,今年很感谢他在春天赠予我此书。亦是大部头的著作,这本书延续了作者明快精炼的写作风格,但又不同于上一本书的是,这本书把“软实力”研究纳入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使得研究的对象更为细化,得到的效果当然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得以大为扩展,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软实力”乃本书有别于其它相关书籍或文章的一个显著特征。本书分为三大篇九大章,第一篇题为“世界文明转型和中国软实力”,谈的是理论、第二篇采用史论结合的写作方法、以“思想引导社会”为切入口、从“西学东渐”为历史与逻辑的起点,经过若干次“文明的冲突”,最终指向“中华复兴”这一百年梦想,带领我们回溯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史并作出了若干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第三篇即本书的最后两章是比较研究。第八章写得尤为精彩——作者接过“WHO ARE WE?”的亨廷顿之问,定义和回答了中国的“Identity”究竟是什么。顺便说一句,早在三年前,同为浙江裔学者的浙江大学教授黄河清老师就推荐了亨廷顿的《我们是谁》给我读,今年新华出版社重印时把书名换成了《谁是美国人》,书名的商业味儿浓了,学术气息则淡了许多。我一直想有中国学者写出中国自己的国民特性与文化特性,郑彪老师满足了我这个梦想,谢谢。最后一章是“读懂西方”,最后一节叫“看透美国”——好一个“懂”字一个“透”字!我强烈建议老革命家魏巍同志生前斥责的某些患有“爱资病”的人士好好读读这一章,当然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也是能够使得他们从对西方似是而非认知中解脱出来的重要一章。一言以蔽之,深刻,亦好读乃是本书鲜明的特色。话题回到亨廷顿,我虽然不同意亨廷顿全部的学术思想,然而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尊敬——一个国家,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一批顶尖的战略学者乃是国家之福、民族之幸。郑彪老师的水平不在亨廷顿之下,他当是中国今天下凡的“文曲星”。

一如演员葛优所扮演的那个小人物在十多年前那部电影《没完没了》中对“21世纪”的期盼,在很小的时候我也经常憧憬着“到了新世纪以后”我们的美好生活。没成想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冬夜我们就要作别本世纪的头十年。我深知这个世界和这个时代并不完美,但我仍然坚信今年《人民日报》“郑青原”、“任仲平”文章里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在北京祝大家新年好,祝我们都能够在崭新的2011年更加奋发有为!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11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三农中国,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