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兴: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宏观视野与基本思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99 次 更新时间:2010-10-13 13:46

进入专题: 文化软实力学   文化创生力   构建原则   研究方法   学科视野  

唐代兴 (进入专栏)  

摘要:理论之树常青,体现在它对实践的指导。文化软实力开发、建设和发展,必需相应正确的理论导航。因而,创建文化软实力学,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所需。文化软实力学,应该是一门本土化的新国际政治学,它应以“人-生命-自然”共在互存、共生互生为主题内容的文化软实力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创生力为其探讨的核心问题,以开创全球化生态文明道路为其努力方向。由此三方面规定,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应该遵循文化本位动力原则等五大原则,去探索构建以生态化综合为基本视域的方法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其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发研究,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本体论、构成论、创造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探讨;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文化软实力展开实践基础、实践功能和纵向开发及其发展评价反馈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学 文化创生力 构建原则 研究方法 学科视野

1990年,小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标志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理论诞生。从1993年始,软实力被介绍到中国,2005年,“文化软实力”[1]概念诞生,自此,“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时髦术语而浮游于中国媒体和学术两个领域。检索CNKI数据库,以“文化软实力”概念为标题的文献达600多条,但对“文化软实力”本身思考的文章却极少。在这数百篇文章里,只有袁华明在《对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中对“文化软实力”概念予以了尝试界定;而对文化软实力问题予以真正的理论探讨,似乎只有贾海涛的《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然而,此文也仅在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概念辨析,至于“理论框架”却在文中束之高阁。笔者以为,贾文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普遍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即理论对实践指导的根本性问题: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研究才刚刚起步,发展或开发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在全社会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关于文化软实力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远远不够,很多基本问题并没有澄清,但应用研究却一直颇为兴盛。事实上,理论界和整个社会更热衷于所谓应用研究,而对基础理论研究热情不高;有限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多是重复前人或别人,创新较少。然而,由于基本理论的不足,这类应用研究出现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对基本概念的内涵、本质和理论体系的特征在认识上存在着不足和较大的分歧,不仅会造成理论体系的混乱,对于应用研究和相关决策、政策的制定也必然造成较大的消极影响。比如,如果对文化软实力理解不对,或者说压根就没有认准什么是文化软实力,那么谈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政策或方案可能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搞清楚什么是文化软实力及其资源,认清怎样建设、开发和发挥文化软实力等问题,才能搞清楚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优势和劣势)以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关键,进而才能明白我们需要构建怎样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一个理想而切实可行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2]

本文提出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其动机和目的很明确,就是有规范地、有学理地探讨文化软实力,构建起文化软实力的学科理论及其方法体系,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基础、认知视野和方法指导。

1、依据·理由·姿态

要创建文化软实力学,首先得探讨其创建何以可能的问题?这一问题得以敞开的追问方式,就是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依据与理由何在?一旦要追问这一问题,则必须探讨“文化软实力”概念何由诞生。面对此可以简要答之: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新型的国际政治理论,它诞生于对软实力理论的本土化创建。因为,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依据和理由蕴含在软实力理论的生成背景与前景之中。

“软实力” (soft power)这一新国际政治理论的产生,有两个参照系,一是相对物理资源、军事、经济、技术等硬实力而论的; 二是它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由于前者,软实力获得实力(Strength)的内涵规定; 因为后者,软实力具有国家权力(national power)的性质而成为软权力。概括地讲,软实力即是国力。而国力,却是以实力为内在规定,并以权力为展开形态。

背景与前景 软实力理论的诞生,自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要求,这即是以物理资源为底气、以机械技术为动力、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大机器工业社会发展到20世纪后期,已呈现出穷途末路之势,物理资源的日益匮乏迫使人类不得转向宇宙和大脑进军,其社会发展的工艺技术体系必然由此发展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初表征就是模拟大脑的计算机和超越时空的网络技术,这一新型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打开了人类生存的视野和谋求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工业社会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持续运动,最终导致了地球生态链的严重扭曲以及断裂,人类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最普遍的生存打击,这就是灾疫的全球化和日常生活化,为此人类不得不踏上自我拯救之路,寻求人与地球生命、自然宇宙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之道。由此两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国力的建设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将必然由刚性的物理资源、技术、经济、军事为导向转向以文化魅力、政治制度、社会价值观、外交政策为导向。软实力理论的提出,实质上是大机器工业文明向全球生态文明转型的政治学标志,或者可以说是以“机械工艺”为技术体系核心的社会向以“大脑-网络”为技术体系核心的社会进行全面转移的社会生存发展学标志。

理解、定位、发展文化软实力,必须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与发展前景之双重视域中展,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前景的双重规范下探讨,否则,一切都将不切实际地沦为空谈。

内涵与视域 以国家为基本单位,软实力始终相对国际社会才体现出柔性实力和权力来。小约瑟夫.奈创建“软实力”理论,明确指出软实力就是与物理资源、技术、经济、军事等刚性力量相对的柔性力量:“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其文化的魅力、国内政治和社会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其外交政策的风格与实质。”[3][3]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其刚性力量和柔性力量的整合,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国家的柔性力量比刚性力量更重要、更根本,因为军事、经济、技术以至于物理资源等刚性力量都依赖于特定的动机而可以强迫他人、他国改变立场,但软实力却依赖于诸如价值和制度这类文化因素去影响他人或国家并使之自觉改变。[4]“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这样方式来获得它想要的结果:其它的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与开放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政治中设置吸引其他国家的议程,其重要性并不亚于通过军事或经济力量来迫使别个改变,这样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我称之为软实力,这种力量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5]从本质上讲,“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当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政策合法、正当时,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6]概括地讲,硬实力强求人“你必须只能如此”;软实力则主动要求“我渴望如此”。

概言之,软实力乃国家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由其特定的文化魅力、政治价值观(亦或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等因素整合生成。其间,文化魅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精神指向以及情感表达方式,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那么,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外交影响力自然会得到增强,并产生良性循环、扩张的效果。

由此来看,在软实力构成要素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础构成,亦是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它构成了软实力的深层魅力。因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方向、制度安排、外交政策等等,都以其国家的文化为活性土壤。进一步观,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由这个国家的传统、习俗、核心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理想、道德精神、哲学思想、思维-体认方式、生存方式、民族人格心理等因素整合生成,它体现在政体选择、政制安排、政治价值观的确立、意识形态方向的定位等方面,同时也渗透在国家意志、国家行为、外交政策之中,形成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国家整体形象对世界越是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国家软实力就越是强大。如前所述,软实力的最大特性,就是它非强制性的吸引性。在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中,文化最能体现这一特性,因为文化力量根源于文化所蕴含的内在精神、思想、情感、价值观、以及由此所呈现出来的视域、胸襟、气魄等等所形成的独特魅力,包括吸引力和感召力、煽动力和影响力。

由此不难看出,当软实力理论一旦从大洋彼岸介绍过来而予以本土化落地生根时,将“软实力”概念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其本身获得了逻辑的自洽性。或许,用文化软实力来指涉国家的柔性力量,比用“软实力”概念更贴切些。然而,必须注重和警惕的是,对“软实力”予以“文化软实力”的本土化构建,并不意味着文化软实力就仅仅是文化影响力而排斥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外交影响力等内容。因为文化软实力是通过价值观和制度而得到呈现的,因而,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价值力量和制度力量。由此,当我们讨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绝不能仅仅只把它看成是发展文化产业或产业文化。

2、对象范围与核心问题

对象范围 创建文化软实力学,首先是确立研究对象及其范围。直观地讲,文化软实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软实力。但进一步看,文化软实力学研究的最终对象是人,是探讨人以什么姿态和方式而谋求更好的存在和生存。所以,创建文化软实力学,是为了有效地引导当代人怎样立足于本土、面向世界、心系全球,开创“人-(地球)生命-自然(宇宙)”共在互存、共生互生的生态文明道路。

由此,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明确定位其认知起点和目标: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其认知起点是人,其所追求达及的目标,是“人-生命-自然”三者共在互存、共生互生。文化软实力学的自身建设以及对实践的指导,必须把人的问题作为其核心问题。而人的问题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人性问题;二是身心问题;三是道德问题。所以,以人为主题、以“人-生命-自然”的共在互存、共生互生为目标的文化软实力学,其学科理论建设和实践指导,必须围绕“人性重塑”、“身心开发”、“道德人生”三个维度而展开。对人进行“人性重塑、身心开发、道德人生”建设所展开的整体形式,就是文化创生力。文化创生力,相对自己来讲就是向内的凝摄自固力和向外的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力;相对本土文化而论则表述为文化传创力,即承传文化的力量和创造新文化的力量;相对国际社会来讲则是其文化感召力,即对国际社会或他国人民的亲和力、诱惑魅力和渗透力。

核心问题 由于如上对象范围的规定,文化软实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以人为起点和目标的文化创生力,因为从实质规定讲,文化软实力即文化创生力。

什么是文化创生力?

文化创生力就是文化的凝摄自固力、竞争力、传创力和感召力的整合表达,它是文化在创造生存过程中既改变自己又改变他者(其他民族国家、人民及整个人类世界)实在影响力。

[img src="/images/form/tdx20101013.jpg"

如图所述,文化创生力既涉及到向内生成,也涉及到向外敞开。

向内生成,文化创生力达向潜沉、内聚、积累,它需要一种凝摄自固力量,这种力量是文化创生力的根,根深才树壮。直接地看,文化的凝摄自固力是扎根于人类文化无意识的土壤之中的,但究其本源,它却扎根于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中。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那野性狂暴的创造力与理性约束的秩序力之间所生成的对立统一张力,构成了文化凝摄自固力量的终极源泉。一般说来,文化的凝摄自固力不过是文化创生力之一内在构成要素,从动态的历史角度审视,文化的凝摄自固力乃文化创生力的生成基石:没有文化的凝摄自固力,根本不可能生长出文化创生力来;并且,只有当文化的凝摄自固力内生不竭张力时,文化创生力才充满勃勃生气。

向外敞开,文化创生力达向三个维度,并由此生成三个扇面:如图所示,在其中心轴上,文化创生力向外展开的直接内容,就是文化竞争力、文化协调力、文化融合力和文化扩张力,此四大力量的有机整合,直指对象(包括文化创生者自己和他者)而产生最实在的影响力。文化创生力要生成文化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力并获得影响(即改变自己或他者)的实际力量,则必须吸纳建构,因而,文化创生力不得不向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两个扇面展开,而生成传创力和感召力。只有当文化的传创力、感召力与其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力形成合力,达成整合时,影响(或改变)自己或他者的力量才会生成,影响(或改变)自己或他者的功效才会产生。

3、原则与方法

学科构建必接受相应的规范,这个规范就是学科构建原则和学科研究方法。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奠基任务,是探索文化软实力学的学科构建原则和研究方法体系。

基本原则 以文化创生力为核心理念,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遵循如下五大基本原则。

文化本位动力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以文化为本位;建设和发展文化软实力,必以文化创生力为本位,即必须以文化创生力来引导政治的运作和经济的发展。因而,以雄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生力来引导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是以对中外文化优秀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手段,以接受时代精神引导而创新当代文化新成果为追求,以为时代政治-经济的的健康运行、发展提供整体动力为具体要求,以实现国家在全球生态化的世界舞台上全面发挥对人类事务的主导作用为目标。

立根扬本的本土文化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只能以中国本土文化为主导,以大中华民族的历代思想家的文化思想、智慧、方法为主导。遵循这一原则,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任务,就是政府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对全民进行本土文化补习教育,使每个中国人都能自觉地了解、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理想、思想、精神和中国文化风尚、习俗、礼仪、伦理、道德,使人人成为具有世界能力、视野和德性的中国文化人,具备自豪而尊严地向外国人介绍本国历史、风俗、文化、精神的能力。

以人为本位的主体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明确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每个公民的平等人权、权利、利益、责任。因为文化软实力发展所应该肩负的基本任务,就是把国家共同体中人人培养成为有修养、有教养、有德性、有道义担当能力的公民,简单地讲,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任务,就是使每个中国人成为具有世界能力、视野和精神品质的文化中国人或中国文化人。这是文化创生力的主体性呈现和内在的社会动力源。

多民族文化平等交流与整合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多民族间的平等交流,是开阔文化发展胸襟,打开文化发展视野,全面敞开各个民族文化的个性与创生潜力;以平等交流为前提,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把各民族文化中最精的精华、最值得发挥和发扬的优势、最能够开发的智慧,予以最佳的重构,使之生成更新更强更具有冲创力的文化力,从而提纯文化质量,提升文化创生水准,提高文化创造力量。

全球视域的文化传创原则:一种文化的创生力强弱取决两个因素:一是这种文化所形成的传统厚不厚重、广不广博,这种文化传统所蕴含的智慧、精神、力量能够有多少可以提炼出来为当今所用;一是这种文化本身拥有多宽广的胸襟、气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容纳当代世界、并能够化当代世界一切因素为创生自己所用的包容度和化生力。据此,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发展文化软实力,必须具备和拥有全球生态视域,以此来启动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资源,在其全境视域融合的平台上与世界文化进行平等的、立体的、多元开放的交流,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文化的创生力和精神的创造力。

研究方法 文化不仅具有三维时空指向,而且始终动态生成的整体朝向性,此二者展现了文化始终在变中保持不变并在不变中追求变化革新的特性。根据这一双重特特性,创建文化软实力学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由生态化综合、辩证法和过程-生长论三大方法构成。

生态化综合方法[7]是创建文化软实力学的本体论方法。这一方法强调世界、自然、社会、人是一个相共生互生的动态整体,强调这个整体生存的世界是未完成、待完成和需要不断完成的过程。所以,生态化综合方法强调认知视域的场域性和动态生成性,前者追求整体统合,后者追求个体生成,生态化综合方法就是是整体统合与个体生成的视域融合,它是其整体动力学(性质)与局部动力学(功能)的统一。生态化综合之所以构成文化软实力学研究的本体论方法,是因为文化软实力问题既涉及到整体----比如国际社会,国家综合国力,民族,社会以及文化本身等整体问题,更涉及到个体----比如人以及具体的文化因素等等,创建文化软实力学,进行文化软实力研究,既需要一种整体视野,也需要调动一切个体因素、局部力量,更需要一种整合其整体动力学与局部动力学的整合力量,而激励生成这种整合力量的最好研究方法,就是生态化综合方法。

辩证法构成了文化软实力学研究的认知论方法。因为辩证法不仅讲普遍联系,讲发展,讲对立统一,而且更强调转换生成。严格说来,辩证法之所以具有普适性魅力,具有创造性活力,主要不在其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而在于其转换生成的思想:转换生成思想是辩证法的灵魂。在辩证法中,由于转换生成,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成为可能;由于转换生成,事物自我发展成为现实;由于转换生成,事物内部或事物间的对立最终达向统一成为可能。研究文化软实力,创建文化软实力学,不仅需要整体统合和个体生成的视域融合,更需要转换生成。比如,文化传统要变成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的和最佳的资源,许多东西就需要转换生成;再比如,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精神,表面看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立,但根据辩证法,资本主义文化,资本主义精神,也可以转换生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内容。总之,在文化软实力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大中华文化圈内多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整合,还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都需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和转换生成的思想。

如前所述,文化的生成敞开始终呈三维时空,发展文化软实力,创建文化软实力学,必须遵循文化本身的三维时空特性,立足当代,正视历史与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未来而做,面向未来而研究、而开发、而建设文化软实力,本质上是在张扬文化本身的有机论精神和自创生精神,是在全面发挥和提升文化自身的过程-生长论。所以,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实践论方法,只能是过程-生长论方法。过程-生长论方法,是建立在生态整体有机论和动态生成的生长论之双重基础上的。自生长性,有机性,动态生成性,这是文化的生命本质。正是因为文化自身的生命所规定,所激励,文化软实力发展必然是过程的,必然在过程中展开自身,在过程中开创自身,在过程中提升和拓展自身。因为,自生长,是文化软实力的有机论本性;过程化,是文化软实力动态生成的敞开方式。

4、基础理论维度

文化软实力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由于前者,文化软实力学研究必须指向其基础理论构建,并且惟有其基础理论建设的健康推进,才为实践开发建设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视野和方法指导。因为后者,文化软实力学研究必须达向对实践的指导,以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有序开发、建设、发展。

文化软实力学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乃文化软实力的本体论、构成论、创造论、价值论、发展论和方法论问题。

文化软实力本体论研究 其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有四:一是文化软实力生成论研究,即文化软实力生成的背景(自然背景、人类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经济、技术、资源等背景)与前景(人、民族国家、当代社会、人类存在等前景)研究; 二是文化软实力本质论研究,包括对其人类本质、文化本质、政治经济本质和存在论、生存论、实践论本质等问题进行理性审查; 三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发展动机论,包括对存在论动机,生存论动机,政治经济学动机以及文化学动机等等的系统研究; 四是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发展目的论,包括对自然目的论、国家目的论、社会目的论、个体目的论等进行系统研究。

文化软实力构成论研究 其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五:一是文化软实力静态构成研究;二是文化软实力动态构成研究;三是文化软实力精神构成研究; 四是文化软实力动力构成研究; 五是文化软实力整合生成研究。

文化软实力创造论研究 其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有五:一是文化软实力创造本质论; 二是文化软实力创造条件论,包括文化传创力,国民素质,社会价值体系,制度优良程度等等的研究;三是文化软实力创造动力论,包括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研究、历史动力与现实动力研究,政治经济动力和文化思想动力研究,人本动力和制度动力研究等等; 四是文化软实力创造规律论,包括创造的自然规律、人性规律、文化规律、历史规律、政治规律、经济规律、生态规律等等的研究; 五是文化软实力创造方法论,包括创造的主体方法、历史方法、地域方法和全球生态方法等等的研究。

文化软实力价值论研究 其所研究的基本任务有三:一是探讨文化软实力价值构成,包括价值构成的条件探讨,价值构成的历史倾向与当代指向,价值构成的类型学清理等等。二是探讨文化软实力价值生成,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文化软实力自身价值生成及其来源和文化软实力自身价值确立及其展开;三是探讨文化软实力价值功能,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文化软实力之价值发挥何以可能和怎样实现,具体地讲,需要探讨文化软实力的对(国)外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如何形成,更需要探讨文化软实力对(国)内内聚力、激励力、创生力怎样实现。

文化软实力发展论研究 文化软实力发展始终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因而,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既需要从精神层面入手来探讨其精神发展趋势,又可以从物质层面入手来探讨物质发展路向。将此二者综合起来予以整体审视,文化软实力发展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五;一是文化软实力发展原则研究;二是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律研究,包括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人本规律、价值规律、伦理规律、、政治规律、经济规律、教育规律等等;四是文化软实力发展条件论研究,包括发展的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研究,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研究,发展的文化条件和物质条件研究,发展的制度条件和法律条件研究。五是文化软实力发展动力论研究,包括个体动力和整体动力研究,文化动力与思想动力研究,政治动力与经济动力研究,制度动力与政策动力研究等等。

文化软实力方法论研究 此一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软实力研究方法论,包括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本体论方法、认识论方法和实践论方法的系统探讨与研究; 二是文化软实力开发、建设、发展方法研究,这涉及到文化软实力开发、建设、发展宏观方法研究、中观方法研究和微观方法研究。但进一步论之,在对文化软实力的宏观、中观、微观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又分别涉及文化软实力开发方法研究,文化软实力建设方法研究和文化软实力发展方法研究。

5、实践操作研究

文化软实力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实践基础研究;二是实践功能研究;三是纵向开发研究。

实践基础研究 文化软实力的实践基础研究,实质上是对文化软实力实践的一般问题展开研究,它所肩负的根本任务,是为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建设、发展得以良性展开,提供最基本的操作尺度、原则、规范、方法。因而,文化软实力实践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软实力实践略研究,包括战略规划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二是文化软实力实践方式、途径、手段、方法研究;三是文化软实力实践之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研究;四是文化软实力实践实施过程及其调控研究。

实践功能研究 文化软实力实践功能研究展开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其实践功能生成研究,比如政治文化,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之能够发挥其文化的创生力、传创力、感召力功能,在于政治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恰恰是政治自身的生存态度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稳定的价值诉求。而政治自身的生存态度,却并不由国家权力或其它政治权力所赋予,而是由普遍的人性所规定。因而,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观到底有无实际的或多大程度的软实力,直接源于政治本身的建立。政治本身建立的土壤和基础,构成政治文化的源泉,这个生成政治文化的源泉和土壤,就是一国之政体、政制。因而,政治文化要真正发挥其自身的软实力功能,必须经由制度而得到定格,并通过政策得到灵活的调节功能的发挥。再比如教育文化,要具有充满张力的创生力,必以其“使人成为人”的教育目的能够始终贯穿于时代性的教育目标之中,并构成其不变的本质内容-----为根本前提。

其次是文化软实力实践功能发挥研究,其主要研究文化软实力各构成要素可以发挥出来哪些功能?这些文化软实力构成要素事实上怎样来发挥其功能?其发挥自身功能所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文化软实力各个构成要素在功能发挥上怎样才能获得整合效果等等。比如,自由、平等、民主、公正等等,是公民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内涵;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和维护,社会公共权力得到限度和监约,公民获得最广泛的社会知情权和社会舆论权,社会媒体获得完全的自决权等等,就是以自由、平等、民主、公正为实质内容的公民文化软实力的实践功能表现。

其三是文化软实力实践功能效果研究,它主要侧重于研究文化软实力发挥其自身功能所获得的实际效果机制、规律、要求等。比如学术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构成,一个国家的学术力如何,从根本上影响(推动或制约)着国家教育力、国家科学探索创造力和国家技术创新力。因而,教育、科学、技术,此三者构成国家学术力的内涵展开,它的功能发挥所表现出来的是国家各级教育、国家各个学科领域、各技术领域的创造、探索;而所获得的效果,则是各级高品质的人和高才德的人才,各种技术成果、各种层次的有创意的出版物,各种国际奖项,比如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学奖、和平奖等等的获得人次。

纵向开发研究 文化软实力纵向开发研究依次展开为三个环节,即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领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

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是文化软实力开发的宏观研究,其研究重心,是对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的文化创生力进行强化与提升战略策划;其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更大程度和更卓有成效地实现国家文化创生力的强化与提升,第一。必须对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公民文化软实力、经济文化软实力、科技文化软实力、艺术文化软实力、伦理文化软实力、教育文化软实力等等的开发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二,必须对国家之宪政立法软实力、司法软实力、制度软实力、政策软实力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第三,应该是对如上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开发研究。从而指导区域文化软实力和领域文化软实力的健康开发、建设与发展。

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是文化软实力开发的中观研究。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增强区域文化创生力。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文化创生力的基本要素构成研究;二是区域文化创创生力的开发研究;三是区域文化创生力开发实施研究。

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的区域落实,因而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第一,必须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开发方向,落实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的内容,具体地讲,就是必须完全地体现国家政治文化、公民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等等的基本价值诉求;第二,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必须体现其三维视野,即全球视野、国家视野和域际视野;第二,必须注重生态资源建设,或者说必须促进生态资源的建设;第四,必须全面发挥其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功能,包括区域文化传统、区域文化风俗等等的优势功能。

领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领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是文化软实力开发的微观研究,其开发研究的具体落实,就是对各生产部门文化软实力进行开发研究。生产部门无以计数,但大致可以归为四类:一是产品生产部门,这就是企业;二是人的生产部门,这即是教育;三是学科理论、思想、方法的生产部门,这即是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四是技术生产部门,这即是技术开发机构。由此,文化软实力开发的微观研究,即是企业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地方(大、中、小学)教育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科学探索和学术探索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技术开发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

总体来看,文化软实力纵向开发研究,是一个整体的和动态生成的链条,在这个动态生成运转的链条上,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和弱化,并且每个环节的良性开发都有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根本任务。概括地讲,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权利平等分配、维护、保障和社会公共权力的限度分配与监约及其权利与权力二者的制衡问题,目的是使每个公民获得“人性重塑、身心开发、道德生活”的平等社会土壤和宪政民主制度方面的保障;区域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如上战略内容予以区域化的全面真正落实,并为每个公民提供“人性重塑、身心开发、道德生活”的实际生存平等平台;微观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开发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全面塑造人性,开发每个劳动者的身心和才德,使人人在有个性地工作和创造性地劳动过程成为道德的人,道德地生活并美德地创造不断美好的生活。

--------------------------------------------------------------------------------

[1]沈岳方:《增强文化软实力》,《群众》,2005、7。

[2]贾海涛:《试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岭南学刊》,2008年第2期,第79页。

[3] 约瑟夫·奈.软实力是前途[N].曼谷邮报,2005-11-17.载《参考消息》,2005-11-28.

[4] Joseph S.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8.

[5] Joseph S.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8-9.

[6] Joseph•S•Nye, J r. ,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4, p. 25.

[7] 有关于“生态化综合方法”定义和内涵的理性思考和义理阐述,详细可参见唐代兴《语义场导论:人类行为动力研究》第15章“生态化综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和《生态理性哲学导论》第3章“生态化综合:生态理性之思的哲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进入 唐代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文化软实力学   文化创生力   构建原则   研究方法   学科视野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570.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