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发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WorldNeedsBetterEconomicBRICs》),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语国名首字母连起来构造了BRICs一词,并认为上述四国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BRICs”与英语“brick(砖)”一词接近,“金砖四国”概念由此形成并迅速走向国际社会。
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上世纪8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金砖四国”更因其较大的经济规模和突出的发展成就,相继引起世界的瞩目。1999—2008年10年中,四国(以BRIC为序)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33%、6.99%、7.22%和9.7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的3.07%和美国的2.58%。四国占全球国土总面积的26%,人口的42%,资源丰富,产业布局空间较大。四国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
四国的发展以不同的方式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巴西和俄罗斯为世界提供原材料与能源,印度和中国为世界提供廉价的软件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印两国在全球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排名上仅列美国之后。规模因素在四国的发展中构成了显著的经济优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对外购买力与投资吸收能力迅速上升,使四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拉动力和积极的稳定因素。
经济增长不仅迅速提升四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四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99年的7.46%上升到2008年的14.47%。就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2007年达49%;2009年在世界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整体为125%,而“金砖四国”则达90%,其中中国超过60%。
“金砖四国”的崛起具有深刻的国际影响。四国以各自不同的发展结构使世界产业布局和贸易流向发生了重要变化,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版图。巨大的外汇储备和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世界金融结构发生变化。四国的经济成就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发展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
共同的发展要求推进了国际合作
“金砖四国”属于新兴经济体,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发展要求,在许多情况下更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面对发展的新挑战,“金砖四国”在优化本国产业结构,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与要求。
四国充分认识到在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的必要性。2008年5月和2009年6月,四国外交部长和国家首脑先后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分别发表了外长《联合公报》和首脑《联合声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四国表明了相同的态度。
在世界经济体制问题上,四国认为只有在一个公正的全球经济体系内,充分考虑各国利益,才能实现世界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解决当今时代紧迫的全球性问题。
在最不发达国家发展问题上,四国支持在全球伙伴关系基础上加强对话,推动实现国际社会商定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支持国际社会在抗击贫困和饥饿方面的努力,强调南南合作是传统发展援助的补充。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向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最贫困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力度,发达国家应兑现援助承诺,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开放市场和转让技术。四国愿意在关键的社会领域加强合作,增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降低灾害风险。
在能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四国积极合作,提出要加强多边努力,实现能源生产国、过境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利益平衡;支持有关能源项目,包括加大能源的可及性,提高能效,发展和应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生物能源在内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支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厘行动计划》。
在金融领域,四国的合作日益提升。四国呼吁所有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金融峰会共识,承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其体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的份额和世界银行6%的份额现在就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四国运用其较为充裕的外汇资源已开始为IMF提供贷款和购买债券,充实其资金,帮助支持新兴市场的可利用信贷。四国的本国货币在国际上尚缺乏影响力,同时巨大的外汇储备要求保值增值,因此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和汇率的稳定有着强烈需求。
目前,“金砖四国”加强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增强。四国的合作正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开放透明的方式不断推进。在许多方面四国“用一个声音说话”,其主张不仅符合新兴经济体的共同利益,而且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四国代表了世界经济的新生力量,其合作的增强更清楚地表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是一个客观的进程。在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四国将具有更多发言权。因此,四国合作的增强对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十分积极而有益的。
不同的发展特点与比较优势增强了合作基础
“金砖四国”经济各具优势,发展模式呈现不同的特点,使相互合作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和发展空间。四国的合作大大增强了共同利益,既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又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巴西GDP已经进入世界前10位。发达的农牧业使其成为世界蔗糖、咖啡、柑桔、玉米、鸡肉、牛肉、烟草和大豆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出口国。工业各部门发展比较全面,其中石化、矿业、钢铁、汽车等较发达,民用支线飞机制造和生物燃料产业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服务业占GDP近60%。铁矿砂等29种矿物储量丰富,被称为世界的原料生产国。
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建立了强大的航天产业和军事工业。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优势,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为联邦提供了30%的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
在“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印度计算机和软件产业获得了大发展,一大批世界知名IT企业迅速成长,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有1/4使用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因此获得“世界办公室”称号。而且,印度国内金融市场发挥了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业占印度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服务业的整体发展不但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减少了对资源的需求。
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外资大量涌入,出口迅猛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形成了中国发展的重要优势。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中,一大批出口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中国制造”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现象。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新阶段的发展目标。
四国经济发展虽然成绩显著,但各自又都有不足。40多年来巴西经济经历了多次波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长率严重下滑。俄罗斯建立在高能源价格基础上的增长是不稳定的,经济结构调整已是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任务,需要发展能源以外的其他工业部门和服务领域。印度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财政赤字过高,吸收外资能力低,能源和原材料对外依赖度高,文盲率较高。中国依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发展模式遇到贸易保护主义障碍,资源能源的约束日益明显,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任务艰巨。当前世界经济原有格局还未根本变化,四国远未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向,相反在技术上相对落后,在外资、外贸等方面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仍然不足,国内市场的开发有待推进。这些问题要求四国增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扩展发展空间与整体实力。
加强“金砖四国”合作是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高度重视“金砖四国”这一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同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的双边合作关系,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和巴西于2009年5月发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双方签署涵盖政治、司法、农牧产品贸易、科技、金融、能源、港口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文件。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来访的卢拉总统会谈时提出,两国要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
至2009年10月13日,中俄总理已经举行14次定期会晤。两国合作涉及石油、天然气、核电、文化、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科技、通讯与信息技术、林业、交通基础设施、海关、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领域,还将加强在宏观经济、财税与金融、重大国际经济问题上的政策沟通与协作,研究和制定拉动贸易额增长的新举措,规范双边贸易秩序,全力落实两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广泛的合作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印度于2006年11月发表《联合宣言》,并签订《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以及农业、教育等合作协议,2008年1月又签订《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两国10多个相关部门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印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贸易伙伴。中方帮助印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两国相互投资也已开始发展。
中国与“金砖四国”其他三国的双边合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这些合作增强了四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有利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更趋一致,共同维护新兴市场经济与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扩大了中国的资源与能源供应,有利于弥补中国经济的某些弱点,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加强“金砖四国”的合作已是中国整体外交与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