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30年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在两国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对两国关系丧失信心;在两国关系比较顺利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不可对中美关系可能受到的干扰放松警惕。这仍然是我们对待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度。
2009年11月中旬奥巴马总统对中国
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这个声明不仅反映了奥巴马当政一年来的两国关系,而且是对从建交发展到现在两国关系状况的一个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件。
■ 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这个《联合声明》有三大特点。
第一,在广阔的全球背景中规划中美关系。《联合声明》既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阐述两国关系,也对两国关系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划,内容十分广泛、详尽,许多重要问题都不仅仅是双边的问题,而是国际社会共同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从本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一个特点就是两国关系远远超出了双边的范畴,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内涵。及至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这个问题一下子显得尤为突出。而此次金融危机的一个不期而遇的结果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中美两国合作对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性也相应凸显出来。就如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11月17日与胡锦涛主席一起会见记者时所说的,“中美关系对于集体安全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重要”。在中美双方的会晤中,在《联合声明》中,双方就各自和全球的经济复苏,就落实G20峰会的决定,就地区和全球的安全问题,就气候和能源问题都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和建议,双方都以全球为大背景来规划处理中美关系。为此,双方确认要“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第二,《联合声明》突出了在两国关系中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原则。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关系能够历经风雨,迈过坎坷,发展到现在,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是最根本的原因。中美关系是由共同利益驱动的。在以前两国的各种文件中也反复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但没有像这个《联合声明》这么突出。《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双方一致认为,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对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极端重要。”中方一再表示,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在《联合声明》中,美方除了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个联合公报,还作了新的表示:“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这句话首先反映了两岸关系从2008年5月以来走上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其次表示了美国对这种形势的认可和支持;最后还包括了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展望。就如台湾地区有的学者所说,这份《联合声明》“可以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总之,这一表态值得欢迎。
《联合声明》还载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双方均不支持任何势力破坏这一原则的任何行动。”毫无疑问,这里涉及到“台独”分裂势力、“藏独”势力和“东突伊斯兰运动”,这可以看做美国不支持这些分裂主义势力的一个承诺。
■ 一种更加均衡的关系正在建立起来
第三,《联合声明》还反映出,两国之间一种更加均衡的双边关系正在建立起来。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的又一个特点是,两国关系中的不对称性逐渐减少,两国关系变得更加平衡。在这方面,《联合声明》是一个里程碑。
中美两国关系中的不对称性是由两国的国情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两国实力的差异、两国发展水平的差距、各自利益的不同,或者说各自对对方需求的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两国有共同的战略需求,所以虽然两国实力悬殊,但这种不对称性却并不突出。不对称性表现得最厉害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之初,在美国一度流行的是“中国崩溃论”;即使不赞成“中国崩溃论”的人,也感到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美国对中国不再有战略需求,在经济上美国也无求于中国,从美国的政界到学界,人们根本不把社会主义的中国放在眼里。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都在说:中国对美国的需求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
到了21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前几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又是其中最快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从客观上为两国在安全问题上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安全问题上,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也不再说中国对美国的需求大于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了。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中美关系的不平衡性在逐渐减弱。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发生的。但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也把这一事实突现在世界的面前。
奥巴马当政后反复阐述了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认为两国如果要成功,必须合作共事。他的首次访华也体现了这一点。《联合声明》贯穿了两国建立对等的平衡的双边关系的精神。除了上面所说的尊重核心利益的问题,《联合声明》还确认,“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说出这样的话对于美国是不容易的。有的美国学者20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论”,美国政界和学界许多人不管到哪里都以美国的价值观和市场经济制度去教训别人,似乎不以美国为典范,别的国家就无以发展。但当前的金融危机恰恰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诱发的,表现了华尔街滥用自由市场经济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唯美独尊”是行不通了,而中国的发展又如日东升,方兴未艾,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句看似普通、实际非常不易的话。
《联合声明》中还说,“双方都认识到,中国与美国在人权领域存在分歧。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处理有关分歧”。这也是美国方面的一个新表述。将现在两国关系中的人权问题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权问题相比,就会发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时,美国政界和学界许多人把人权问题看做中美关系中占支配地位的问题,他们通过人权问题这个透镜来看待中国的一切,包括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而现在,人权问题只是两国关系中众多话题之一,而且在整个关系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奥巴马政府现实地对待这一分歧,明确表示,第一,两国的共同利益比分歧更重要;第二,与中方就分歧进行对话;第三,不让分歧妨碍了合作。《联合声明》中的表述是把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高官一再阐述的看法落实到了文字上。所有这些都表明,一种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中美关系正在建立起来。
■ 充分理解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建交30多年来,两国关系走过了一条坎坷的路。最近,奥巴马政府批准继续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型反弹道导弹系统。这再一次提醒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也许有读者会问,既然现在两国相互依赖这么深,美国对中国有这么多需求,为什么还要以向台湾售武来干扰两国关系呢?
其实,从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执行的都是一种脚踩两只船的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各种官方的和民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维系和发展与台湾的所谓“实质性”关系,包括商贸、人员往来以及对台军售。这种政策一直沿续到现在。30年来,美方总是说,美国的政策是建立在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基础上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现在《与台湾关系法》确实已经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主要障碍。
美国政治的复杂性还在于它是利益集团的政治。各种利益集团的关注面相当狭窄,而诉求却非常强烈。军工利益集团总是要想方设法向台湾出售武器,他们总是在宣扬“两岸军力失衡”的谬论。美国军界和情报界一些对中国的发展吹毛求疵的人总会宣扬“中国威胁论”,台湾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战略意义的:一旦中国政府控制了台湾(加上台湾海峡),中国在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中将会有效阻止美国及其盟国进出关键性的海上航道,并能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势力深入亚太地区。即使没有冲突,在对华关系中打台湾牌也是牵制中国发展的一种手段。
上面已经提到,在《联合声明》中美方对台湾问题作了新的表态。但即便如此,美国仍要求:第一,对两岸关系有知情权, 美国不能边缘化;第二,必要时有参与权,2009年有的学者就一再表示了这种意向;第三,两岸不谈统一问题,因为维持现在这种台湾与大陆事实上分离的状态是美国的利益所在。此次美国对台售武也表明了美国仍然要做两岸之间的平衡者。
除了售台武器外,最近又发生了谷歌威胁退出中国市场的问题,媒体又一直在传,奥巴马可能在什么时候会见到华盛顿访问的达赖喇嘛。所有这些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提醒我们,虽然中美关系取得了一些改善,虽然在联合声明中对某些问题的表述比过去更加积极,但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化,两国之间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及台湾问题上的分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存在,两国之间仍然缺乏战略互信,联合声明中提出的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的任务还是长期的。过去30年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在两国关系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对两国关系丧失信心;在两国关系比较顺利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不可对中美关系可能受到的干扰放松警惕。这仍然是我们对待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度。 (陶文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