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现在人们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是大都只注意"经济扶贫",注意到"文化扶贫"的不多。就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也很不足。我开始比较重视这件事,应该说是在最近辛秋水和我的谈话之后。
一个多月以前,多年不见的辛秋水同志来到我家。他也七十多了。可是还在安徽社科院工作。来了之后向我介绍了他的文化扶贫的工作。我听了之后很有兴趣。我把他留给我的材料转给一位做扶贫工作的同志。他回安徽后最近写了一封信给我,引发我一个想法,写篇文章讲讲文化扶贫问题。
辛秋水重视"文化扶贫",也有一个过程。他想清楚要实行现代化,不能只注意发展经济,他说比方"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这些石油产出国,富甲天下,但是他们至今还是绝对的封建专制、君主统治臣民的中世纪的政治制度。世人恐怕不会说他们是现代化文明国家吧"。辛秋水说"由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迟迟不能有实质性的进步,因而,严重地阻碍经济社会以及其他一些领域的改革和进步"。接着,他讲了这些年来他在这方面的作为,他说"我作为一介书生,只有能从我们能做的地方做起。我从1988年到农村蹲点,1989年1月17日在大别山的贫困地区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破天荒地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实行真正的基层民主的由来。我想,通过不断的竞选和村民投票这些活动,就能在广大农民中间营造一个民主心理.民主环境.民主氛围,并锻炼他们的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能力。然后由下而上,由此处到彼处,让这点星星之火逐步燎原。即使不能使全国的局面发生质的变化,至少也为未来的民主政治打下了一点基础,创造一点条件。这也可能也可能是历史脚步真正向前迈动了一步。而这一步是不容易退回来的,我的 '文化扶贫' 的提出,主要根据是我恢复工作后在大别山贫困地区的调查而受到的启发。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党中央确实是做了极大的努力。但是从一开始年年送衣、送被、送粮、送钱到最后发放扶贫贷款,办扶贫企业,都存在极大的缺陷。输血式的扶贫,养成当地的干部严重的依赖思想,而后来想扶贫地区发放大量的扶贫贷款,办企业,办经济实体,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很低,绝大多数都失败了,仅仅是肥了贪官污吏。我得出的结论是贫困地区的贫困根源首先是人的素质低下,智力贫困,信息贫困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明是好事,到了那里就办成坏事。因而我提出 '扶贫扶人,扶智扶文' 的方针。具体内容归结为三个基地,一个保障。三个基地分别是: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报贴栏群,一个实用技术培训中心。一个保障是实行村民自治。我的这个方案从1988年开始在岳西县莲云乡进行实验,结果获得明显的成功。省委1992年决定向全省其他地市推广,又经过三年实验,1995年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文化扶贫的方针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一条治本之路。并将这项工作移交给安徽省文化厅由他们管理。而我作为一个理论研究工作者,仍然保留着我的几个实验基地:阜阳、凤阳、岳西。这个文化扶贫实验由于媒体的介绍,国外学者,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学者,都分别到我的实验区进行过考察、研究。虽然,中央电视台早在1996年就派人到岳西县进行了专题采访,后在经济半小时栏目中作了20分钟的专题报道。但始终没有引起中央决策部门的重视"。他告诉我"耀邦同志在世时,我同胡耀邦有过书信来往,他还在几个重大问题上给我的调查报告作了重要批示。但是,耀邦同志去世后,我再也没有同中央领导人有过什么连续了。这次,有幸得到您的支持并将这些材料送到有关单位请他们关注,这是十分难得的,我也十分兴奋,望您继续给予这项事业以关照。
在这里我想指出辛秋有一点误会。我并没有把他的材料转给任何部门的领导。我只是给一般的工作同志看看。我估计起不了很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件事现在主要还是要靠志愿军。因此需要做好宣传,让更多的人热心。于是我想到写文章,想到了《同舟共进》。
2000年8月2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