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锋:从党纲的八次修改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创新与调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26 次 更新时间:2009-05-18 15:18

进入专题: 瑞典民主党   党章修改   理论创新   理论调整  

高锋 (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 瑞典社民党九份党纲忠实地记录了该党理论创新与发展过程,反映了社民党把马克思主义瑞典化的追求与实践,指导了其瑞典式的和谐社会――福利社会的建设,同时也总结了社民党建党治国的经验,对深入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1889年成立以来瑞典社民党曾八次修改其党纲,对其理论和政策进行调整。瑞典社民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1889年成立到1932年是社民党从争取普选权到上台执政的青年时期。第二阶段1932年到1976年是社民党连续执政、创建瑞典福利社会的时期。自1976年至今,主要是其调整政策、再谋发展的时期。其党纲的修改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其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线索。

一、青年时期的创新

自1889年成立到1932年的40多年间,社民党由抄袭德国社民党人的纲领到开始自主地进行理论创新,经历了从幼年到青年时代的发展。期间瑞典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社民党曾经单独执政,但总体上尚未找到符合瑞典实际的发展道路。

与许多西欧国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在瑞典发展较晚。但自1860年其工业化起步到1914年大体完成的半个多世纪里,它带来的沉重苦难使1/4的(120多万)瑞典人逃亡海外。马克思主义由此在瑞典迅速传播。1889年4月19日社会民主主义工人党(简称社民党)在斯德哥尔摩宣告成立。大会把实现普选权作为首要目标,要求给工人结社权与谈判权、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规定最低工资,禁止使用14岁以下童工等。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大会没有讨论党的纲领问题。

瑞典社民党的第一份党纲是在1897年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它庄严宣告:“社会民主党不同于任何其它政党,其目标是全面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并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纲领指出,“当今文明的种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在于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求“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控制社会公共权力,然后把所有生产工具――运输工具、森林、矿山、车间、机器、工厂和土地等全部改造为社会财产”,从而向整个瑞典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挑战。这份党纲,不仅观点上而且语言上基本上照抄了德国社民党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

在社民党领导下,瑞典工人运动迅速发展。1898年,瑞典总工会成立。1902年,12万工人走上首都街头要求选举权。1905年2月,该党召开第六次党代会时对1897年党纲进行了首次调整。大会对党的基本纲领没有做实质性改动,但在政治纲领中突出了公民与工会权利,还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批农民破产问题首次提出了保护小农利益的问题。

1911年,该党再次修改党纲,对农民问题给与了更多重视。大会指出:“在瑞典的农业人口中,小农户、佃户和农业工人占有不可比拟的绝大多数。对小农户来说,土地不是占用他人劳动果实的工具,而仅仅是他们与其家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他们像工薪工人一样也属于被剥削的人民大众。”代表大会据此进行调整,把党的宗旨从“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改为“实现被压迫阶级的社会解放”。把党的任务是“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控制社会公共权力”这句话中的“工人阶级”改为“受资本主义剥削的工人阶级和各社会其它群体”。

在成立22年之后,社民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瑞典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民问题。较早地认识农民问题并正确地将农民划归为工人阶级同盟军是瑞典社民党青年时期的一大理论创举。这为其后来通过与农民协会联合开始长期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民党在领导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民主和经济权利的斗争中不断发展。1914年该党跃居议会第一大党。1917年大选获胜,与自由党联合组成政府。1918年两党在议会提出并通过了普选权法案。随着该法案的实施,数以百万计的劳动人民开始行使其政治权利,从而改变了瑞典政党间的力量对比。

就在这时,社民党内围绕着是否与自由党合作,是走议会道路还是进行武装革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1917年5月,大部分社会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和一批党员分裂出去,成立了社会主义左翼党。同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1920年社民党召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并修改了党纲。这个纲领虽然坚持前三份党纲的基本立场,但在用词上更加激进。

在党的宗旨部分,新党纲宣称,“社会民主党不同于其他政党,其目的是要完全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并实现被剥削阶级的社会解放”。这里党纲把1911年“实现被压迫阶级的解放”换成了“被剥削阶级”。党纲对此阐述说,统治着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剥削,使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已经扩大为囊括整个社会的被剥削者与资本主义剥削者之间的矛盾。“社民党愿意团结并从政治上组织被剥削阶级,明确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的阶级斗争的目标和道路,夺取政治权力以便按发展本身所指示的道路和秩序,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的组织”。党纲在坚持社会主义目标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夺取政治权力的任务,但是怎样夺取?什么是“发展本身所指示的道路和秩序”?1920年党纲对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回答。

1920年,社民党与自由党联合政府破裂,社民党第一次得到机会单独上台执政。但社民党20年代组织的三届政府在议会中地位都没有占多数。面对遍布全国的失业、疾病、饥饿和社会不公,社民党连对失业保险做些小调整都做不到,更不可能“取消私人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1926年,资产阶级政党控制下的议会强行通过决议,要求由失业工人顶替罢工者的工作,并迫使社民党政府辞职。

二、由国有化到功能社会主义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瑞典,仅工会会员失业率就达30%。执政的自由党政府不但不设法减轻群众痛苦,反而借口供求关系,采取紧缩政府开支,压低职工工资的政策,使劳动人民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严酷的形势呼唤着社民党的政策创新。在1932年春召开的党代会上,经过激烈辩论,否定了左派提出的立即把“国有化”做为党的行动方针的主张,而把政策重点转到维格佛斯(Ernst Wigforss)等人提出的依靠国家借贷、开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并刺激经济回升的“反危机纲领”上。

这一纲领创新使正在苦难中挣扎的广大民众看到了一线光明。1932年秋,社民党大选获胜后,立即与农民协会谈判,并以对农产品进行补贴的许诺换取了它的支持,从而在议会稳定多数的支持下开始了瑞典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

1932年到1976年是瑞典社民党历史上的第二个40年,是它长期执政并领导人民建设福利社会的时期。期间该党三次修改党纲,提出了以社会对生产力的影响,劳动人民对财产的参与、计划性生产、公民间的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革指导方针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

在二战行将结束之际,社民党于1944年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工人运动的战后纲领。这时社民党已经连续执政12年,对什么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新的认识在新党纲中也有所体现。党纲指出,“ 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特点不是个人占有财产,而是所有权和对社会绝大多数物质生产工具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人被排斥在对这种所有权的参与之外”。党纲强调:“社会民主党旨在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以便使生产的决策权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使大多数人从对少数资本家的依赖下解放出来,使建立在经济阶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让位于在自由与平等基础上相互协作的公民共同体。”在经济生活中由于所有者与工人属于不同的阶级,结果使得阶级斗争变得不可避免。因此“社会民主党人主张把工人与财产重新结合在一起。它将通过不同的道路,时时刻刻目标明确地使劳动者参与其生活所依赖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有条件搞小企业活动的地方,可以以私人所有的形式实现这一结合。但在大规模企业技术条件下,必须创造集体形式来实现工人对财产的参与。”

从把“所有生产工具”收归国有,实现生产资料国有化,到限制并改造生产资料和生产决策权的集中和垄断,发展私人经济,实现劳动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设想,是瑞典社民党理论的巨大调整和创新。

根据瑞典经济落后于大部分西欧国家的国情,党纲强调,“社会对生产力的影响,劳动人民对财产的参与,计划性生产,公民间的平等是社民党奋斗的指导性原则。它们也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指导方针。”这个方针虽然没有提到资本主义剥削或者压迫,但却对如何减少其剥削压迫指出了方向。这是社民党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该党从“国有化”方针走向功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式宣示。

20世纪50年代瑞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福利社会建设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明显提高。1960年社民党召开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并修改党纲。大会重申了1944年党纲宗旨,但在其前边加上了“社会民主主义旨在使民主贯穿于整个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以便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过上富裕而有意义的生活”,从而把民主做为其实现社会主义追求的基础原则,而其目的是使民众过上幸福日子。党纲还针对苏联东欧发生的变化指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仅仅改变经济制度而不随之进行民主控制,只会带来新形式的专制”。

党纲还首次提出了以自由、平等、合作与团结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社会观。指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民主是社民党为之奋斗的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想使自由不保留在极少数人手中,就不仅要扩大自由,还要增加平等。争取平等的斗争旨在反对各种阶级差别。自由和保障互为条件。没有社会和经济保障,自由不可能得到全面实现。

此外,党纲还明确指出,尽管向着福利社会的方向发展,社会上仍保留着许多资本主义原始因素。这表现在收入和财产分配的不平衡和经济权力的集中,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和公民个人生活条件的决定仍由少数人根据资本主义利润原则作出。因此,党纲主张继续“彻底改造瑞典社会的斗争”。党纲在结束部分首次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理想”的概念。

1975年,社民党召开代表大会并再次修改党纲。大会在严厉地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对苏联东欧式的共产主义也进行了批判,称当今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两大经济制度都未能实现人类对民主、公平、平等和保障的追求,而“在民主社会主义基础上进行的和平的社会改革是唯一可行的人们解放的道路。――这条道路看来是艰难而又耗费时间,然而它却具有决定性的优点:这一改革可以在民众积极参与下进行,所取得之进步能坚实地扎根于民众。因此,改革的持久性得到了保障”。这段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论述据说是由当时的党主席帕尔梅亲自起草的。

大会讨论并发展了前两份党纲中提出的计划性经济构思,提出了其计划性经济的六大目标:充分利用社会生产资料从而为所有人创造工作,公平地分配生产成果,发展生产以便满足公民的主要需求,控制技术发展,责任明确的节约原料与能源以及与通货膨胀作斗争等。党纲强调,这一计划性经济组织必须是开放性的、形式多样的,不能搞成封闭的、死板的制度,也不能搞成束缚个人和企业主动精神和行动的细节控制。

党纲强调劳动是所有福利的基础,同时还提出了六小时工作制等一系列改善福利待遇的主张。大会宣布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但对国际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瑞典的影响却没有进行深入讨论。

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石油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大改变了瑞典的经济环境。但社民党当时却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变化。在新形势下它继续推行凱恩斯主义,使瑞典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社民党于1976年大选失败下野。之后的30年间,社民党两次修改党纲,重新界定其党的性质,明确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确定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而为进行减少国家干预、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国有企业、降低税收和改革社会福利等市场取向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0年,该党召开第三十一次代表大会。面对苏东剧变,该党修改的党纲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1、改变所有权不是关键。新党纲指出,社民党的主张是改变对生产和对生产成果分配的决定权而不是对生产资料的形式上的所有权,让这个决定权以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这样做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更符合所提出的目标,并可为实现民主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世界上其他一些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被转移到国家手里的经验也表明,所有权的变更根本不能保证实现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和团结的目标。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手段。党纲指出,在辩论中人们经常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然而这种对立是以一种简单化为基础的。无论是一个纯粹的计划经济还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都不能独自实现人们对经济生活提出的所有要求。因此,对社民党人来说,搞社会(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个方法问题,这两个方法并非互不相容。相反,它们相辅相成。

3、基本保障不能由市场决定。党纲指出,市场经济意味着价格机制占主导地位,然而某些对社会福利具有根本意义的权益不能由价格机制进行分配。任何人不能因为经济原因放弃他所需要的医疗,或者放弃他有权利获得的教育,也不能让医疗、护理和教育仅适应于购买力最强的群体的需要,以此损害弱势群体的利益。医疗、护理和教育应该以同等条件服务于所有人。

4、可持续发展。党纲十分重视环境问题, 指出环境污染的恶化正在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从长远观点看,环境问题不能通过事后修补来解决,任何雇主都不能通过交钱而摆脱责任。恶劣的环境也绝不可能从工资或者其它福利中得到补偿。

近20年来,瑞典社民党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先后取消了国家对信贷和外汇市场的控制,取消了对瑞典人到国外投资和外国人在瑞典投资的限制;放弃了国有企业对就业负有特殊责任的要求,强调国企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赢利。把包括八大国家企、事业管理局在内的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公司后推向市场;把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由原来的70%至80%降到不超过50%,使绝大多数职工(年收入约合3万美元)仅交30%的地方所得税和象征性的200克朗的国家所得税,而收入高过此限的人再在其超出部分上增交20%的国家所得税;积极参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欧共体共建欧洲单一市场的合作,1995年正式加入欧盟;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其社会保险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先后将保险补偿度由90%降到75%(目前调回到80%)。生病第一天和失业第一周没有补贴。对不接受所推荐之适当工作或自己辞职者,保险部门须扣发其部分失业保险金。政府还提高了住院费、挂号费和药费等,但同时又规定医药费总开支一年内超过270美元后全部免费,以照顾弱者;政府彻底解除了对民航、铁路、电信、邮电和电力等领域的国家控制,并资助地方政府在其主管领域内引入竞争机制。这些市场取向的改革使瑞典模式重新恢复了竞争力,但社会差距也随之重新拉大。

2001年11月,社民党召开了第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新党纲承认,瑞典仍然是一个阶级社会,阶级差别近十年来又重新拉大。目前这种情况如同工业化初期情况相似,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成果在开始阶段往往首先为掌握着资本流向的人所猎取。但是这种权力向资方利益的倾斜“并非是不可避免或者不可改变的”。新党纲强调,经济的全球化要求工人运动的斗争必须全球化,要联合世界各国进步力量,建立新的政治联盟,把全球化变成促进民主、福利和社会公平的工具,引导社会向前发展。这份新党纲有如下一些新特点:

1、反对原教旨主义。新党纲进一步批判了苏联模式,指出“计划经济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归咎于错误的领导人或错误的组织问题。它是共产主义的原教旨主义思想的产物”,强调“社会民主主义反对来自左的或者右的经济上的原教旨主义,反对把在整个经济中实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作为建立一个良好社会的前提条件”。

2、永远反对资本主义。党纲指出,“应该把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加以区别。市场经济是一个配置体系,货物与服务在这里以货币为价值媒介改换主人。而资本主义是一种权力制度,以资本的增值高于一切作为准则。”在其1990年提出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方法问题之后,社民党在这里又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强调“在资本与劳动的冲突中,社会民主党始终代表劳方的利益。社民党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始终是资方统治经济和社会要求的对手。”

3、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新党纲还首次讲出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科学理论。象所有其它科学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能否成立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了社会辩论和社会科学,但马克思、恩克斯理论的其它部分已被证明是不完全的,或者包含有错误的解释。党纲指出,瑞典工人运动的“意识形态是其分析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其基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这是社民党首次在党纲中公开承认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公开宣告其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柱的历史唯物主义。社民党前主席卡尔松最近在其《什么是社会民主主义》中也指出,马克思主义向社民党“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关于劳资矛盾的理论。但重要的是人们应该明白,这仅仅是两个分析和研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可以提供现成答案的百科全书”。该党意识形态专家考克也说,社民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观点,“即社会是分为阶级的,阶级的定位是由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而社民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这些社民党自身定位的观点贯穿于该党的整个历史”。

在世界许多国家共产党数典忘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瑞典社民党却公开宣布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阶级分析理论为基础,旨在实现其民主社会主义理想:“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高低贵贱,没有阶级差别、性别歧视和种族差异,没有偏见和歧视,一个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有位置的社会。”这个目标与该党第二代领袖汉松1928年提出的“拆除所有把公民分成有特权的和被冷落的、统治者与依赖他人的、富人与穷人、占有者与被占有者、掠夺者与被掠夺者的社会与经济壁垒,”建设的人民之家的设想有着明显的连续性。

自1897年提出第一份党纲到现在的110多年里瑞典社民党与时俱进,通过八次修改党纲对其理论和政策进行了多次重大调整。这些党纲忠实地记录了该党理论创新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该党把马克思主义瑞典化的追求与实践,指导了其瑞典式的和谐社会――福利社会的建设,同时也总结了社民党建党治国的经验,因此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

(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5期发表后稍有修改)

进入 高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瑞典民主党   党章修改   理论创新   理论调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29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