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
是在映秀。傍晚时分,板房区的小饭馆里开始飘出腊肉的香,人们互相问着:“去不去看节目啊!”“去,忙完了就去!”
此前,一张大红纸贴在了漩口中学门前以及板房区的一些地方。大致意思是重庆电视台等单位“为了纪念512一周年,将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映秀作为主要的会场,将和几十位华人明星互动,欢迎乡亲们前来参加。”
就在两天前,被推平的镇中心废墟上,竖起了四五百根胳膊粗的树干,上面架上了一口口铁锅,据说到时要装了油,晚会上点起火来的。连着几天,夜里都有雨,在桥头的小茶馆里,有人调侃说:“油锅里估计全是水了!”
还好,这天天晴了。晚上,雨也再没有下。
天快黑了,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往河对面走。我看见了32岁的尚兴萍,地震中她失去了在映秀小学就读的两个儿子,又怀孕了,预产期就在6月。她紧紧地抓着丈夫的手,和姐姐、侄子一起走在人群中,还给我打着招呼。
快8点多了,并没有看见想象中的明星。人们盲目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打听着会有什么节目。“为什么没见明星?听说成龙要来的!”一个小女孩说。
明星始终没有来。只知道拍摄开始了,镇上的几个孩子被推上去吹奏葫芦丝,曲子是“明天会更好”,轮椅上的孩子排在最前面。一个大胡子模样的人举着手抑扬顿挫地指挥着。这是当晚唯一的一个节目。而除了拍摄者,簇拥的人群没有几个能看清。
火把突然点燃了。一层层从里边向外边传,火把的传递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人群一片混乱,向后退去。“真是危险!”我捏了一把汗,随着众人跌跌撞撞地在废墟上向后退去。
“乡亲们!举高一些!”导演喊着。乡民们重新把火把举起来,油锅里的火也点燃了,那些熊熊的火光看上去颇为壮观。摄像机掠过,显然在拍摄这些“壮丽”的镜头。过了一会儿,人们撑不住了,火把也慢慢被放了下来,聚到一起,堆放着。
“这火把是干什么的?是你们羌族的风俗吗?“不知道啊。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可能是在拍电影吧!”人们议论着。
没有节目,也没有明星,人们多少带着一些失望,慢慢散开了,我也终于挤到了木桩所在的中心地段。那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了几个字:“民族记忆 512汶川地震周年祭”。石头下面放着几个小花圈,看来,这些都是拍摄的道具。
然而,它们终究不能只是道具。火光里,我看见,围绕着石头站立的,是七八位母亲。她们沉默地站立着,没有眼泪,没有悲痛欲绝,只是紧紧地握着手里的照片。照片上,是他们的孩子。有穿着漂亮的演出服的女孩,有靠着小汽车微笑的男孩……
火光里的母亲,是一个个侧影。一位失去孩子后又怀孕的母亲,把头轻轻地靠在丈夫的肩上。
这是沉静下来的悲哀。没有语言也没有泪水。
但也许是因为更多的人只听说这是一个“晚会”,围绕在这里的母亲们并不多。
“来吧,找几个母亲讲讲他们的故事!”突然,一位电视台编导模样的人大声地说。母亲们都在后退,表示不愿意。电视台一个年轻的女孩拉住了一位退缩的母亲:“来吧!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坚强!”
这位穿黑衣的母亲嗫嚅着,不情愿地被拉上去。镜头对准她,灯光刺眼,我看见她,一次次微微地闭上眼睛,好像在把心里的痛压下去。年轻的女主持人开始提问了,我听不见这位母亲的声音,但看见她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终于拍完了。“下一个!”导演喊着。没有人再注意到那位母亲。她一个人走进旁边的阴影里,呆呆地伫立着。
这时,大石头前,穿上“民族盛装”的一个年轻女子,开始致辞:“现在是2009年5月12日晚上11点58分……今夜无眠,祝四川更美好!中国更美好!”
这是2009年4月19日夜里10时许。废墟上,那些作为背景的乡民们早已散去。没有人会记得他们,记得他们的悲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没有人会记得。仿佛他们只是幕布和背景,从来就不曾也不会发出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