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开始,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搞了20多年,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我们常说,体制问题是根本。其实,管理体制的弊端,根源于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科技经济关系考察中发现,像中国这样科技系统和经济系统长期得不到清晰界定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就拿技术创新来说,科技部(厅局)、发改委、经委等部门,都在做,都在管。但是,效果并不好。经委发布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条令,科技厅局发布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甚至,一个部门通过政府颁布一个关于人才的激励性文件,科技部门不以为然,还要自己搞一个科技人才的激励性文件。
在资源配置上,中央、地方和军民之间相互分割、交叉重叠,导致资源整合的紧迫需求与体制分割的尖锐矛盾,重复研究现象比较普遍,科研效率相对低下。在决策体制上,我国有关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足,不易形成协同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机制,造成决策成本的提高和行政资源、科技资源的浪费。在政策导向上,科技政策、产业政策之间缺乏有机衔接,难以形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
我以为,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们实际上混淆的“科学”和“技术”的概念。科学是揭示自然界发展规律和本质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客观的物质手段和主观的精神因素所构成的技能系统。科学还只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而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属于认识范畴,而技术属于经济范畴。
反映“科学技术”的经济属性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当我们的科技管理部门,仍然不区分“科学”过程和“技术”过程,进行笼而统之地管理的时候;当我们的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当然地将“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进而将“技术”作为经济事务本身纳入管理体系当中的时候,就会造成目前这样的多头管理、交叉管理、职能错位、管理缺位的情况。
现在已经到了在观念上重新厘清发展思路的时候了。技术在本质上是经济过程,其性质、运行和特征,与科学过程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基本概念上,将“科学”和“技术”划分清楚,才能更好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下一步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