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宁:从潜能论看自我实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353 次 更新时间:2024-01-24 00:05

进入专题: 马斯洛   潜能论   自我实现  

肖静宁 (进入专栏)  

(肖静宁,女,1934年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生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脑科学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研究。)

关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国内已有不少评介,但对于他有关人的潜能与自我实现的关系的见解尚缺乏应有的讨论。本文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有利于全面评析马斯洛学说,特别是在认识和吸取其自我实现论的积极内涵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自我实现作为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批判把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时指出:“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75页)。这就告诉人们,尽管自我实现的具体目标、内容和形式依不同时代、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以及各种难以估计的偶然条件而异,但自我实现体现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信念,表明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这一现象早就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东方或西方古代的思想家都曾对它进行过哲学的、道德学的、宗教学的多方面的思考和探讨。只是到了较晚的时候,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才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出现,而这又是与潜能(potentiality)概念紧密相连的。德国神经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戈尔德斯坦最先引进潜能概念来指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发现的大脑受损的伤病员发挥自身潜能、进行有效的脑功能的自我调整以维持生存这样一种情况。后来马斯洛在探讨健康人格的明确意义上采用自我实现的概念来表达个人使自身潜能得以发挥以达到自我完成的倾向或欲望,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格模式,即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人格模式——自我实现者模式。

2.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是以他的潜能论为核心和基础的。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一种推动或引发人的行为和活动的心理需要。他把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三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低级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中级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高级需要)。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看作一种需要、一种与中低级需要有本质区别的处于最高层次上的基本需要,而这种高级需要又是在那些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的。他把自我实现定义为“人的潜力、才能和天赋的持续实现”,并反复强调:“我们都有未被利用或发展不充分的潜力”,都有“一种朝向自我实现或人性充分发展的冲动”。由此可见,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潜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人的潜力与创造力不断弘扬的过程。要理解他的自我实现理论就必须首先理解他的潜能论。

马斯洛的潜能论是人类认识自己的活动转到研究健康人、健康人格的轨道上来后的产物。为了认识健康人格,马斯洛及其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通过对精神分析学派的生物本能驱力论以及对行为主义学派将人视为一般动物的环境决定论和机械还原论的深刻批判,终于找到了将人性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的新途径,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独树一帜的潜能论概念。潜能论在一定意义上将历史上关于人性的两种彼此对立、争论不休的观点——本能(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协调和统一起来了。

在这里,要特别讨论一下马斯洛潜能论中最重要的“似本能”(instinctoid)这个新概念,马斯洛用它来表达人类基本需要的性质与特点。似本能不是本能,只是相似于本能,它是由本能(instinct)加后缀的转意词。本能是“强大的、牢固的、不可更改、不可控制、不可压制”的先天的驱力活动,而似本能则是“柔弱、微薄的”,“有更多变异的余地”。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的遗传决定的,但是它的表现和发展却是后天的。马斯洛通过广泛研究对本能向似本能的转化规律作了透彻的说明:“沿着种系阶梯上升,本能逐渐减退,对作为适应工具的文化的依赖将越来越大”,人身上没有“在低等动物身上可以看到的那种完整的本能。人是没有本能的,但看上去他的确有着本能的残余、‘似本能需要、内在的能力和潜力’”。也就是说,马斯洛看到,随着自然演化的进展,生物谱系上升到似人动物时,原有的低等动物的本能已逐渐削弱,增强了对后天条件的依赖,并有类似本能的新的冲动和潜能的出现。新近的动物学研究资料表明,黑猩猩已有利他、友爱、合作的行为表现,这些欲望在人身上向高峰发展,并出现“比其他动物那里更强烈的需要”——“对信息、对理解、对美的需要”。这些新的需要作为一种潜能继续发展,最终产生了“人类独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独到之处在于,他既肯定了人类与动物界演化发展的连续性,更注意其深刻的差别。马斯洛正是通过他的似本能概念,看到了人性不同于兽性是在于人类获得了新的特有的属性和多种潜能,而这种潜能需要发挥,又成为一种自然的倾向。他强调高级需要的似本能性质,希望“通过促进社会改革”、“改善文化”、“给予人们内在的生物倾向以一个更好的实现自身的机会”,而自我实现的人,必然“具有有益于公众和社会的效果”。

3.以潜能论为基础的自我实现论为研究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结合作了有益的探索。马斯洛用似本能的概念来表达人的基本需要,把人的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纳入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他认为越是高级的需要越为人类所独有。高级需要不仅是种系进化上发展较迟的产物,也是个体发育中出现较晚的产物。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种弘扬其固有潜能的高级需要。潜能的弘扬是人的一种固有的内在倾向,但个体行为的决定与发展都有赖于后天环境与社会的作用,有赖于个体的学习与经验。马斯洛明确指出:“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至少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给定的,那些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情感则不一定是先天的,而可能是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的”。这“学习”与“引导”为发挥似本能的微弱冲动提供了绝不可少的条件,也为研究人性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提供了很大的余地。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旨在激励人们乐观进取,为人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指出了令人不懈追求的高境界。马斯洛反复表明:“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几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级,就越少自私,越多社会化效应。自我实现一方面要求有很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又给社会带来有益的作用,这就指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自我实现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有同步性。

4.虽然马斯洛的理论是心理学的一种有益的开拓,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马斯洛十分强调潜能的作用,遗憾的是关于潜能本身的形成,包括原始社会冲动、原始生产活动等等在潜能形成中的作用,未作深入探讨,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进化阶梯到人那里会出现含有社会性潜能的自然属性,马斯洛止步的地方,正是应当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深入研究的地方。又如,马斯洛关于人的潜能的内容及其弘扬受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的讨论也限于一般与空泛。而且关于个人潜能与人类潜能及其弘扬的关系也未真正涉及,有强调自然因素和个人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的倾向。

综上所述,马斯洛所强调的以个人潜力与创造性的弘扬为核心的自我实现,是任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都必然会有的现象,也是任何社会进步都不可或缺的现象,马斯洛的潜能论和自我实现论就是对这一现象或事实的一种记录、描述和说明。因此,对于马斯洛的这种理论,我们不应简单地否定或拒绝,而是应以事实和实践为依据,对它进行认真的研究,把它作为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价值论、自我实现论或人生哲学的一种有益的借鉴和重要的思想资料来源。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第1版。

(2)许金声著:走向人格新大陆,工人出版社1988年第1版。

(责任编辑 卢明霞)

原载《社科信息》1992年第11期第22-24页。

进入 肖静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马斯洛   潜能论   自我实现  

本文责编:li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02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