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明:橄榄型政治及其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71 次 更新时间:2008-10-26 00:09

进入专题: 橄榄型政治   美国大选  

陈少明 (进入专栏)  

大选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风景。虽然两党对决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但各自候选人的提名战,尤其是民主党内奥巴马与希拉里之争,已是好戏连台。一般的看点,自然在于一是黑人、一是女性,谁胜出都会创记录。不过,深一层看,奥希之战仍是美国橄榄型政治结构的缩影。

民 主党在政治光谱中属左翼,但左翼内部也有分野。由于自然身份的不同,刚好把传统民主党的支持者分割为黑人、青年与穷人、妇女两个阵菅。这些范畴是交叉的, 许多调查显示:黑人支持奥巴马的倾向可能较趋一致,而白人中更年轻或对现状不满情绪较强者,也更愿意支持奥巴马。希拉里则除了获得白人中的蓝领阶层和更多 的妇女青睐外,还被具传统宗教情感者所欣赏,甚至为枪支持有者所支持。后两者其实已经与共和党争取的选民有些重叠了。因此在左派内部,希拉里偏右,而奥巴 马更左。参议员希拉里当初投票出兵伊拉克,就成奥巴马攻击的口实。这就意味着,左偏中的希拉里,如果获提名,就有机会从左到中通吃,但在左翼政治版图内争 提名,能否胜过奥巴马则已成问题。而奥巴马若在“内战”中获胜,则须掉过头来与共和党候选人争夺中间选民。

其实,民主党的左偏中,同共和党需要右 偏中一样,是由美国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政治结构决定的策略。就如其巨富与赤贫都是少数一样,立场不变的左、右翼支持者分别也是少数。大量中产阶级的投 票,是通过对竞选者政策及人格的观感来决定的。因此,左右两党的视野,都必须越过中线,才有赢的机会,这也就造成双方争取对象的重叠。争取的方式,不是通 过对各自价值取向的强调,而是靠政策的微调。因为橄榄重心稳定,社会的主要政治价值是共享的,对那些东西“不争论”是因真的不需要争论。而政策的微调便包 括象税收幅度的伸缩,以及象伊拉克问题,表现为辙军的先慢而非要不要辙军之争。竞争激烈的时候,为了取悦过中线的选民,两党的政策都可能变得“非驴非 象”。

因为主要价值共享,所以这个社会讲究“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而要利用“政治正确”的原则打击对手,得耍手段。以种族问题为例,虽然面对族群关系紧张的现实,但任何包含(或可被引伸为)种族歧视的 言论则绝对不能说出口。可偏偏奥希之争本身就有种族因素在起作用,没法回避。希拉里的一个曾做过副总统参选人的竞选顾问,就在希拉里连串失利时声称奥巴马 的赢与其肤色有关,结果引起对手反弹并因此而辞职。克林顿则在宾州投票前接受采访时,突然抱怨奥巴马打种族牌不公平。他是老手,没有直接说因为奥巴马是黑 人这种犯忌的话,但这种貌似受屈的说法很可能正是打种族牌的伎俩。这话起多大作用很难说,反正随后希拉里在宾州是大赢家。

橄榄重心稳定,在自然状 态下没有一边倒的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哪一党执政,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多数选民不会为自己支持的人落选而痛心疾首,社会更不会因选举而分裂。即 使象8年前布什与戈尔在弗罗里达的点票之争,最后也可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不象4年前“两颗子弹”后的台湾,出现街头抗争的危机。蓝绿对立的台湾,其政治 力量的结构不是中间大、两头小,而是相反,中间小、两头大。形状不似橄榄,更象哑铃。这种政治情势下的选举充满危机感,选举结果很象失去平衡的天秤。权力 的倾斜,将导致输者被赢者任意宰割,因此谁也输不起。哑铃型的结构自有造成它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一经政客有意识的煽动后,就形成用成套术语组织起来 的意识形态对立。如果对立的因素主要由民族或宗教问题所支配,那么对立的倾向便可能超过社会共识,这时民主的危机就不可避免。台湾社会的选举,不同程度上 呈现过这种哑铃型症候。

橄榄型、哑铃型之外,我们熟悉的政治还有金字塔型的。金字塔型政治一般是集权政治,但它也非与民主完全无缘。当集权政治因 自身无法解决的危机而被民主的尝试所取代时,社会往往会陷入不同程度的失序状态,就如上世纪苏联与部分东欧国家政治解体时的状况一样。金字塔社会也出现民 主制度,最明显例子是印度。之所以有这种奇特的结合,可能同宗教的作用有关。不过,这种民主同橄榄型民主相比,其稳定性不可同日而语。政治暗杀的屡屡出 现,表明金字塔民主仍未能完全摆脱危机。这种“政治形态学”的比较分析,只为启发观察的深入,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凝固不变的,重大社会运动会 导致其变化或转型。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在于:后者只利用现成的政治条件玩弄权术,前者则运用其影响力,因势利导,推动社会朝着更稳固更合理的结构转型。(南方周末)

进入 陈少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橄榄型政治   美国大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99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