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奥运会期间突发公众事件的应对策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75 次 更新时间:2008-08-22 12:51

进入专题: 奥运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吴旭 (进入专栏)  

各种境外势力,希图在奥运期间人为制造危机的动机就不用一一解释了。象藏独、疆独,法轮功、海外人权机构、反华反共团体等等,就是赶着这个中国人最看重、中国政府最在意的“面子”场合,来让中国和中国政府下不来台的。通俗地讲,中国要欢天喜地、扬眉吐气地办一回喜事,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早就设计好要来“砸场子的”。这一局势,非短时期可以扭转,也不是通过简单的公关和形象塑造,就能彻底根除的;而且它还将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着中国的步步崛起而步步进逼。

既然我们无法彻底根除和制止突发抗议性事件,那么,如何正确应对,以期获得最优的国内国际舆论效果,就是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胆略了。综合来看,对于奥运会期间那些小规模、非暴力、不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性抗议、示威、干扰事件,我认为最好的处理原则可以简化为十二个字:“以冷制热,以静制动,以民制民”。

什么是“以冷制热”?简单地说,就是对于那些西方媒介在奥运会期间试图炒作起来的所谓“热点问题”,比如象西方藏独人士在赛场示威,西方法轮功追随者在赛场抗议,人权组织在天安门游行等等,在各级政府发言人的层面,一定要采取冷处理的手法。这里的“冷”,是冷静的冷,是“横眉冷对”的冷。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或是鸵鸟政策,顾左右而言它;而是识大局、顾大体,以一定限度的克制和容忍,来反衬出相关闹事者的无聊和渺小。这时候我们政府的新闻发言人的任何言谈举止,不仅代表着中国,而且还代表世界上所有那些反对把奥运政治化的团体和个人;无论在民族道义上,还是世界公理上,都是得道多助的。抗议事件,世界各地天天都在上演,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过分地关注或过分带有感情色彩地表达立场,反而会把一件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人为放大炒热。当然,更没有必要躲躲闪闪,仿佛不敢正视,无端惹来其他媒体的猜疑和跟踪报道。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抱定着平平淡淡、就事论事的冷静沉稳态度,多数媒体会秉持公义,自动排斥拒绝的。

“以静制动”,指的是我们的公安武警部门,在维持奥运期间社会秩序、保证赛事顺利进行时,在具体操作手法上的一种基本策略。当然,这里所关注的是那些非暴力、不直接危害社会安全的抗议示威事件。首先要明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外抗议者要举行的示威、要喊出的口号,对于西方媒体和受众来说,本身没有什么重大的新闻价值。但是,中国政府的应对方式,特别是那些动态、强迫、冲突性的应对措施,绝对是媒体的焦点,并具有头版头条的新闻价值。其实这时候,最好的策略恰恰是以静制动。对于那些示威者,没必要“以怨报怨”;当然更不需要“以德报怨”;而是要“以直报怨”----如果没有违反有关的治安处罚条例,可以以保护示威者人身安全的理由,礼貌客 气地把当事人“请”出比赛场馆或相关场所,然后不再为难他们,让其自讨没趣。如果对方执意破坏秩序、肆意妄为,则要依法处理,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当抗议事件不涉及伤害他人人身安全的时候。在西方媒体和受众的眼里,我们在刻意追求完美、平静、圆满时所表现出的不近人情、不宽容甚至是粗暴,比示威者、异见者展示出的“不和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大。同样道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容忍一定程度的抗议、示威、游行,我们由此所展现的大国气度和政治开明,将对西方社会传统对华认知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其深远作用可能持续到未来几十年。

“以民制民”,指的是在处理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相信和利用普通中国人、特别是北京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觉悟和自发的爱国热忱。这一次“汶川地震”,极大地唤起了13亿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圣火在国外传递过程中的波波折折,也凝聚了全球华人的力量。特别是以8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所表露出的自信、责任感和活动能量,令人叹服,也令人欣慰。可以想见,在奥运会进行期间,任何突发的抗议事件,都必然会受到普通北京人、特别是青年人自发的抵制和反抗议。这一股自发的、来自民间的声音,不能忽视,更不能抹杀,关键是如何利用和引导。在国际媒体的报道中,中国的任何群众运动一直都被描述为是政府直接操纵的结果;因此,让中国反抗议的声音,出现在国外媒体的报道中,让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站在世界面前述说他们的思想;这一画面,比任何的政府发言,都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如果为本次奥运会的顺利举办,我们划定出特别的抗议示威场所,也应该允许中国人到那里表述自己的爱国声音。这种“以民间对民间”,“以民意对民意”的方式,最容易被西方媒体所接受,也最容易被西方受众所理解。

形象地讲,北京奥运会就象是中国的“大国成人礼”。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所取得的史诗般成就,不用任何矫饰,足以折服任何不带偏见的眼神和心灵。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正因其多变、复杂和史所未见,更能赢得西方讲故事者的尊重和敬佩。因此,在奥运会举办过程中,不要怕丢丑、怕丢脸,因为很多时候,不完美的往往才是真实的,有深度的,有魅力的;过分追求完美、粉饰太平,反而会激起国外记者们的“逆反心理”,得不偿失。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正如一个人一样,不在于极尽所能地追求完美,而在于坦然自信地面对真实。完美的故事,是不可信的;而真实的故事,必将是感人的。自信地暴露弱点,比虚假地追求完美,更能成就“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故事主线。奥运会既不是中国发展的最高点,更不是未来中国面对世界的唯一机会;而大国崛起的真正标志,恰恰体现在其面对着世界时的一份平常心。

(发表于《环球时报》7月11日,题目为“奥运突发事件,不必大惊小怪”)

进入 吴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奥运   突发事件   应对策略  

本文责编:qiuchenx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74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