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谈简朴生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529 次 更新时间:2008-06-26 23:59

进入专题: 物质主义  

张炜  

摘要:物质主义者通常是用更大的消耗,来换取所谓的简朴。奢华之后追求的雅致生活,不是简朴,是复杂化。自然环境回到原来的、好的生态时期,对自然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人文环境回到诚实和有信,对人文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简朴会让人类社会生气勃勃,会保持和推进人类的文明成果,会让人类长存。

简朴的观念

近年来,有关简朴生活观念方面的书,已经出了不少,写得大多好读,有趣味。不过,其中也有一些书,其实是讲衣食无忧之后,怎样过日子才更舒服、更雅致的。有人以为它正好和现在这种欲望消费的社会是对立的——但作为对立的观念推广出来,却多少有些不对称。欧洲出过这种书,美国也有,而且很畅销。看来追求雅致的生活,已经超过了追求实用和简朴。

许多人认为这段时期中国人特别需要简朴地生活着,不要大手大脚。人们认为这种简朴的生活能够挽救和赢得未来,需要多灌输这种理念,需要讲讲它的道理。怎样把简朴生活的好处讲足,并尽量讲得通俗易懂,讲得很身边化、市民化,也不容易。

中国人口这么多,不提倡简朴生活,不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对能源的消耗会不得了,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争夺会不得了。当然倡导这种生活方式的理由很多,也很现实,至于精神层面的讨论,要深入下去就难了。

在一个以消费拉动生产的理论大框架下,要谈简朴生活不仅困难,而且容易变成一种奢谈。现在的主要潮流是千方百计地引导消费,千方百计地让人把手中的钱花出去,这又怎么可能简朴下来呢?

这样看,好像奢华生活的对立面,就是简朴生活。但也有人认为,过惯了奢华生活之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才有了简朴的理念。这里可以注意,他们的这种简朴,其实是一种更加讲究和雅致。于是,这种简朴需要极大的经济保障,需要有空闲,需要具备比较精致的文化修养。结果这样的简朴就有了许多的繁琐,有了大量的准备,大量的功课,而后才能进入简朴的境界。简朴即便作为一种进步,在这里也被大大地复杂化了,概念化了。

不错,简朴谈的是人和物质的关系;但简朴就是简朴。

不被物质所累

一位海外朋友说,有一次一个政客在拉选票时,不停地谈今后要怎样为当地搞来更多的钱。当地的一位老太太听着听着就插话说,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我们的钱已经足够花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要我们的孩子还能够继续到海边拣贝壳。

老太太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愣,随即一片掌声。政客懵了,一时对不上口,因为他一辈子也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一种逻辑。

老太太的要求简单之极,而且这么具体:能够让孩子拣到贝壳。她的要求看起来极小,其实很大。因为海边的贝壳没有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不是个小问题。究竟是怎么将贝壳弄没了的,这可能是一个极复杂和极长的过程,这显然并非是一日之功过。所以老太太的要求看起来小,实际上大得不得了。

海水污染到怎样的程度,又经历了怎样的阶段,老人没有谈得太多,她只是要求拣贝壳。类似的要求,有的地区还化为了行动。比如有的地方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存之地,民众能够一齐躺在海滩上,躺在隆隆前进的机器前面,宁可死了也不让开工建设有害的工厂。这样的一个民众会等于一万个,所以有没有这个力量大不一样。西方人说“牛奶不好,奶酪也不会好”,就是在说民众的普遍素质与管理者的素质,讲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所以我们平时也需要从讨论“牛奶”开始。可是我们在很多的时候,仅仅放在讨论“奶酪”上,却忘了奶酪是从哪里来的了。当然,后一种讨论也是必须的、紧迫的。

小资的生活理念很畅销,这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将其加以分析和区别,特别是不能将它混同于简朴生活的理念。在“大资们”看来,“小资们”已经很简朴了,这种生活简单而又不失体面,故可以谓之“简朴”。其实呢,简朴与否,这不仅是个物质葆有的程度问题,还有精神质地的问题。小资的简朴理念与真正的简朴生活理念,这之间的区别当然很大。

粗粗一看,“小资们”似乎涉及到简朴生活,大谈小城或郊外风光,还有旅游远足之类。这就是简朴吗?那么怎样的奢华才算是不简朴?如果仅仅是走向了这种所谓的“简朴”,离更大的奢华大概也就不远了。

自然环境回到原来的、好的生态时期,对自然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人文环境回到诚实和有信,对人文环境来说就是一种简朴。简朴就是真实无欺,就是极为符合人性的一种简单。简朴当然不会是简陋,不会是穷棒子精神。

现在的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向西方学习,很向往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因为大资产阶级学不了,台阶更高,所以先学学小资,将来有了条件,就肯定会学大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现在不学小资,不是觉悟,而是财力所限。所以这时候围绕着小资话题,谈了那么多的简朴和简单,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

简朴生活不是在对比中被确定的,小资生活也并不能因为大资的对比而变成了简朴生活。简朴是一种生活质地,是精神也是状态,这与第三世界初来乍到的小资生活毫无关系。

有人在商品经济中发了财,然后就卖力地推销一种生活方式,怎样抽雪茄,怎样吃巧克力、喝红酒,这方面的知识印成的图书一排排的。小资的欲望调动起来是很容易的,调动者完全不负责任,还说这可以让人变得高贵,他们闭口不谈这样也可以让人变得轻浮。要知道雪茄、巧克力之类不是土生的国货。把洋化生活等同于高贵的生活,这是什么心态和逻辑?

有人引进欧美,特别是美国简朴生活的理念。我们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讨论一下什么是简朴,简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简朴的理念,在这个时期十分必要。因为不同的理念会引导不同的生活。这些都得想透,不能人云亦云。关于整个欲望社会、消费社会,从能源消耗到伊拉克战争,不妨什么都想一想。因为这是一个立体的问题。有人不断地举例,说一些欧美头面人物所谓的日常“简朴”,我却深深怀疑。通常是,巨大的奢华和资本的拥有者才会去灭亡别人的国家。

谈简朴不是反对人类强烈的求知欲,不是反对科学,不是推广愚昧,不是清教徒,不是反对俗世。简朴正是回到真实的俗世,是不为物质所累。简朴会让人类社会生气勃勃,会保持和推进人类的文明成果,会让人类长存。不妨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如春秋战国,如秦灭六国,最后灭亡了齐国。

齐国的科技和物质在当时是最进步最丰饶的,出土的车马文物何等华丽精巧:轿车上都铺着地毯,漂亮得不得了,现在看来也是极为舒适的,上面还有酒柜,有精美的酒具。在艺术上,像韶乐,令孔子听后三月不知肉味。但这样一个大富大贵的齐国,最终却被秦国灭亡。而同时期的秦国粗陋多了,他们只举着冷兵器从西部打过来了。

齐国被物质所累,上层人士一味追求奢华,哪里还谈得上简朴生活。齐的鼎盛时期是威王宣王阶段,那时的国都临淄如何了得。齐的昌盛与占领东莱古国有关,这个古国在胶东。齐国从此大得渔盐之利,还据有了天下最大的铁矿、最先进的炼铁技术。它的边界最远的时候到了莱芜。从此齐国的纺织、大米天下无双,还有无数的战马和铁器。这就有了后来临淄国都的“举袂成云,挥汗成雨”。它物质上这么发达,在当时是最不愿过简朴生活的一个国家,所谓的最繁荣、科技最进步、生产力最先进,但就是被最不发达、最粗蛮的秦国给灭亡了。物质和文明是伟大的创造物,但是它也能使一个民族很累很累。

看来一个民族真需要简朴的生活理念,这样才能活得清爽一些。

时间和生命

文明走向繁琐,物质走向奢糜,结果会是极可怕的。如今天,有的城市上班族在路上需要花掉四五个小时,这种情况已不罕见。私家车特别多,中国的交通状况不行,道路永远车满为患。看来这部分为挤车烦得要命的人,要忍受一辈子了。省会以上的城市,才刚刚开始这种厌烦的生活,他们厌烦这种无边的繁琐和无处不在的物质主义。

大概有智慧的人,以后要设法躲开省会以上的城市了。为什么?就因为耗不起,就因为时间是生命。生命不是无限的,它有长度。在城市长期煎熬,这太可怕了,而且每天如此、年复一年。

怎样搞物质,怎样搞小资这一套,有人可以到处作报告,推销他们的理念,还说这是过简朴生活,其实这全是骗人的谎言。跟上他们跑,单是时间上就花不起。

在海外有位佛学大师,感动了很多人。她的钱多得不得了,创办了很大的医院和大学,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做了一些慈善事业,影响极大。但大师并没有丢掉本色,每天还要劳作,起早诵经,种地制茶,做蜡烛卖,还开了个有名的蜡烛作坊,吃饭也非常简单。大师是弘法的,但她从简朴生活开始做起。大师事业搞得很大,也就有了一些很漂亮的场所,有星级宾馆。但无论物质搞得多么好,多么丰足,她都尽可能不被它所累,而是用来回报社会,比如说办教育、办医院。她还有一个很大的出版作坊,自己印刷,自己发行,把向善的精神传遍四方。世界各地,像非洲,都有大师援建的项目。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业,将一切耗费时间的无聊之事都尽力地压缩掉,这不是最大的简朴吗?其实人间最大的浪费和奢华就是把时间糊糊涂涂地打发掉,把时间贡献给了不值得的东西。曾经有个口号,叫做“时间就是金钱”,说得太小作了。时间哪里是什么金钱,时间是更要命的东西,是生命。不要时间,就是不要命。

清清爽爽的人生,就是只看重时间的人生。这种朴实的认识与简朴生活的理念当然是一体的。

简朴就是劳作

只想享受,不想劳动,哪里会有简朴。有人只想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用以调剂日常生活,这不是什么劳动。劳动是出力和流汗。所以有的谈简朴生活的书,说的都是怎样到室外活动,干一点无伤大雅的活儿,说这样对身体和精神有利。这是养生!这样的活动与收获无关,与精打细算的生活也无关。

如果一个城里人戴上斗笠扛着锄头,大兴劳动之风,大壮劳动之势,就是简朴了?这在老百姓看来不过是细粮吃腻,代以红薯,追求健康而已。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要硬扯到简朴两个字上。

劳动反对繁琐的礼节,尤其反对虚荣。劳动是量力而行,户外户内一律平等。劳动要真实,不耍花架子,不是给人看,闷声而做,做完回家。

一个劳动者想不简朴,其实是很难的。仨瓜俩枣收存起来的岁月和日子,在某些知识分子看来是很美的,在过惯了粗茶淡饭的劳动者看来却是平淡无奇的。而在物质主义者“简朴”的家里,却会发现最大的奢华。物质主义者放松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无所谓了,他随意处置起物质来的那种洒脱劲儿,有时会让人目瞪口呆,这也容易和一般意义上的简朴混淆起来。

物质主义者通常是用更大的消耗,来换取所谓的简朴。

    进入专题: 物质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4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