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有四条: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二是共产主义理想;三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观;四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为劳动者阶级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一条。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核心原则,作劳动者阶级的代言人。
关键词:基本原则 政党 劳动者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灵魂原则是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为劳动者阶级谋幸福。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可能会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化而不能套用到现代社会,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必须遵守的,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政党,就不能再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其中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四条: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二是共产主义理想;三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观;四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阶级斗争是永恒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表明在不同阶级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劳动者阶级的阶级立场,为劳动者阶级谋幸福。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是核心和灵魂原则。离开了这个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就不复存在。因此,一切自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组织,都必须旗帜鲜明的为劳动者阶级服务,做劳动者阶级的政治代言人。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者阶级谋取幸福的学说,这个学说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尽管这个理想在今天还远不能实现,但它作为劳动者阶级及其政党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不能放弃的。正如物理学中的理想状态,汽油发动机通过汽油的燃烧产生热能,并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理想的状态是100%的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目前的转化率大约只有30%左右,但100%的转化——这种理想状态是科技工作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正是在这个理想目标的召唤下,科技工作者们正在付出努力,一代又一代,不断的将转化比例提高。尽管最终也不可能实现100%的转化,但99.99%的转化率,也是十分理想的成就。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最高理想状态,正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劳动者阶级及其政党应当追求的目标,最终可能也无法实现“完全的按需分配”,但大部分的实现将会使劳动者阶级获得极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追求的理想目标,离开了这个理想,劳动者阶级的政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资本家阶级已经过上了基本上能够“按需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生活,而劳动者阶级政党存在的必要就是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为劳动者阶级谋取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以及在执政中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都要贯彻这一原则。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这个原则,就是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观察社会和改造社会,就是坚持事实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发展观。共产主义不是一天能实现的,也不是一代人能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事实求是的为劳动者阶级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和幸福,既不能超越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
马克思主义的这四个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遵守的原则,应当贯穿于政党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阶级立场,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的代表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做劳动者阶级的政治代言人。当今中国社会已分化为四个阶级:国家管理人、资本家、中产阶级、劳动者,其中劳动者由分化为发展型、温饱型、贫困型三个子阶层。国家管理人阶层,即由国家权力的实际控制者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在1999年,这个阶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2.1%。资本家阶层。主要由大、中资本家组成。在1999年,以大、中私营企业主构成的资本家阶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在0.3%以下。中产阶级——即中间阶层,从来源上看,包括“传统的中产阶级”和 “新中产阶级”:他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在7%左右。劳动者阶层。这个阶层被细分为三个子阶层:贫困型、温饱型、发展型。贫困型:主要指贫困山区的农民、年老体弱和无技能的城市下岗职工、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等。他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在10%左右。温饱型: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以体力劳动为生。典型的如一般企业的产业工人、服务行业中的普通服务员、建筑业的民工、自给自足的农民、小个体户、普通营业员等。他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在70%左右,是社会的主体。发展型:是指智力型劳动者,他们是劳动者阶层的最高层。典型的如技术工人、公司中的普通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中介行业中的一般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个体工商户、中小学教师等。他们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估计在10%左右。整个劳动者阶级在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90%左右,中产阶级占7%左右,国家管理人占2.1%,资本家占0.3%以内。①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劳动者阶级自己的政党,就必须最大限度的为劳动者阶级谋取利益和幸福。当然,当今社会的现状是多元化,多元化是当今社会最本质的特征。阶级的多元化,要求劳动者阶级的政党必须事实求是考虑其他阶级的利益,平衡各阶级的利益。但无论如何,阶级立场不能改变,
其次,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就是要逐步提高劳动者阶级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并使之达到当代应有的水平。目前,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新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堪负担,劳动者阶级已沦落为弱势群体,这在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是极不正常的事情,必须加以扭转。这里,横向比较可能更能说明问题。
从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来说,。初次分配主要解决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正的主要指标是分配比率,即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正。目前我国总工资占GDP的比例为41%左右,资本主义国家为50—60%之间,如美国,国民总产值的70%是劳动报酬。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瑞典的劳动所得(工资加雇主为其支付的相当工资总额约40%的社会保险金)与资方所得(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在二次大战战后初期为1比1,六十年代为2比1,七十年代为3比1,八十年代为2比1,有些年头甚至达到4比1。②中国的这一比例恰恰相反,2004年为0.65比1,③远远低于瑞典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比例水平。我国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工资所占的比例显然是偏低和不公正的。这种初次分配上的不公正,使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社会福利支出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的建设福利社会的价值观念。2005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12%。在发达国家中,社会保障的支出一般占到财政支出的30%左右。在英国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社会保障支出约占32%,卫生及社区服务支出约占17%,教育支出约占12%;④2004,我国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出总量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5%,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为75%;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基本民生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逼近世界倒数第一,除了柬埔寨、津巴布韦等国比我国低之外,绝大部分国家都是高于我们。⑤很明显,劳动者阶级之所以生活贫困化,是因为国民收入的第一、二次分配不公正,劳动者阶级获得的利益太少,以至于沦落为弱势群体。我国的劳动者阶级在利益分配中的利益所得比例,不仅低于像瑞典这样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也低于像德国、英国、法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低于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如此比例,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存在的意义何在?
第三,按照民主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国家的一系列制度——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应当首先体现劳动者阶级的意愿。因为中国的劳动者阶级占总人口的90%左右,是绝对的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自然应当旗帜鲜明的保护劳动者阶级的利益,而绝非使其沦落为弱势群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或许还能总结出几条,但本人以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原则,是为劳动者阶级谋取利益和幸福的学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在,其他的原则、方法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和灵魂,如何更好的为劳动者阶级服务。这个灵魂核心原则,是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灵魂和核心——旗帜鲜明的代表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做劳动者阶级的政治代言人。
三、在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当为劳动者阶级建设福利社会。
瑞典社民党党纲指出:瑞典社民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强调“在资本与劳动的冲突中,社会民主党始终代表劳方的利益。社民党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始终是资方统治经济和社会的要求的对手。”⑥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上来说,瑞典社民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因为社民党不仅在理论上旗帜鲜明的坚持做劳动者阶级的代言人,在实际行动上,在其执政的过程中,极大的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1.社民党长期执政并坚持进行社会变革的结果使瑞典在西方国家中成为社会差距最小、社会再分配程度最高,而工资和奖金收益之类的市场收入占职工可支配收入比例最低的国家。2.社民党把建立全面的社会福利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中间站”,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将其推广到人生的全过程和全国人民。企业每年按法律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费后即不必再为其生老病死操心。而职工无论干什么工作或居住在什么地方都可享受到大体相同的社会保障,因而对经济结构变革和社会变革持欢迎态度。 3.社会差距较小。长期以来瑞典在个人所得税中实行超额累进制(最高时边际税率曾达85%),在收入政策上照顾低收入者,加上福利制度中一些扶贫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社会两极分化。1977年瑞典全国收入最高的10%的人和最低的10%的人的收入差距经税收和福利相平衡后由10比1降到大约4比1。这一政策使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了有利于劳方的变化,1930年至1970年间占家庭总数1%的最富有者的财产占家庭总财产的比例由47%降到23%。社会结构因此开始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枣核型演变。”⑦
瑞典为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墓地”的整套社会福利,这个福利政策,主要是有利于劳动者阶级,因为资本家阶级不需要这个福利。或许在其他国家,受经济发展状况水平的制约,目前还不能提供如此优厚的社会福利,但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追求者,这是目前应当追求的目标,为劳动者阶级建设福利社会。即使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也在建设福利社会,甚至新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也为国民提供了相当的福利,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即使在短期内不能完全实现像瑞典一样的高福利,但将其列为奋斗的目标则是必须的。而极不正常的是,目前中国社会已出现了严重的二极分化,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基尼系数已达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警戒线为0.40)。⑧在这种状况下,由右翼学者把持的舆论,目前不仅尚未提出要建设福利社会,甚至在宣传上极力否定福利社会,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念已相去甚远。
前苏联、东欧的共产党组织,先后被本国的劳动人民所抛弃而被迫下台,在党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不仅不支持党,反而是墙倒众人推。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政党已不站在劳动者阶级的立场、为劳动者阶级谋取利益和幸福,既然这些政党已不再是劳动者阶级的代言人,已不再是劳动者阶级自己的政党,劳动者阶级为什么要拥护呢?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在这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应当旗帜鲜明的代表劳动者阶级的利益,平衡各阶级的利益,为劳动者阶级建设和谐福利社会。
参考文献:
1.康新贵 《当代中国社会四个阶层的划分与阶层矛盾》 《中国社会学网 》2007-9;
2.6.7.高锋,《瑞典社民党的理论、政策创新与瑞典历史变迁 》 网络《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5年5月22日发布;
3.《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4.齐志宏,《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国际比较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年3月24;
5.中国经济周刊,《专家建议:每年3000亿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人民网》2006年8月7日。
8.李全兴,《综述如何认识我国的基尼系数》,网络《学说连线》,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