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 最可怕的是不知落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952 次 更新时间:2017-10-19 11:30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  

丁学良 (进入专栏)  


现在常有“愤青”、“愤中”反对中国的开放政策。但是,偶尔有机会面对面,我发现没人可以站在“愤青”的立场,跟我理性、平静地辩论超过三、五分钟。“看你身上穿的衣服、你所用的东西,然后再回家看看你家里所有的家具、电器,你工作场所的一切设备,你能讲出哪几样东西是160年以前中国原来就有的?”通常遇到这些问题,他们就不回答了。

中国必须开放,不开放怎么办?

回顾中国社会过去三十年的变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但是若对物质方面的变化冷静分析,我们会发现背后很多是观念的、态度的、价值取向的、甚至是生活哲学等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的差异。

只要承认自己落后,下面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文革”期间来华访问的外国人,有几个地方是必被安排“参观”的,哪怕不去天坛、长城,这几个地方一定要让老外看。比如,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万吨水压机。那时的宣传称,这台设备赶上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那时来中国的外国人,大多是有特殊背景的,基本都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客人。接待者总要宣传这台水压机是如何“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终于一次,一位外国客人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解说员:你知道当今世界上,水压机的先进水平是怎样的,你有技术参数吗?

这个老外估计是搞工程技术的,他的问题一下让中国讲解员楞了,“不知道。”“不知道?那你怎么说这台一万吨的就是赶上和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啊?”后来,我们才知道,一万吨的水压机,外国在19世纪末就造出来了。

所以,不承认人家先进,还不可怕;而不知道人家先进,才是最可怕的。

另外一件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发生在1998年的北朝鲜。

那是我第一次到北朝鲜。我们一帮外国学者参观完新义州后,当地政府特地安排小学生给我们表演。这应该是当地最高的艺术水平了,无论唱歌、跳舞都非常优秀,但一看孩子们穿的衣服,我就感到很悲哀。这支表演队应该是北朝鲜的面子工程了,可小演员们身上穿的却是中国贫穷地方开会时用的那种最廉价的化纤布。因为颜色不好看,透光、容易散线,在中国比较富裕的农村都不会用这玩意了。

表演的压轴节目是一首歌,整个表演队伍全部上场,用朝语、英文和中文三种语言轮换着唱,题目是“全世界都羡慕我们”。我对这里的其他宣传,觉得还能忍受,但这个“全世界都羡慕我们”,却让我震撼!写歌的人肯定不是孩子,而且可能是发自内心地创作了这个东西。“全世界都羡慕我们”,这题目说明,他们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东方要学他,西方要学他;大国要学他,小国也要学他。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顶级的黑色幽默,但对那些孩子来说,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这是蒙昧的真诚。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强调,一个国家若无开放,则绝无好的改革。

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现代化,形式多样。但不管是鼓励外贸趋向,还是发展IT产业,或来料加工,最简单的区分,是以“现代经济技术水平”为标尺,是先来者还是后来者?对于后来者,或者后发展者,要想进入现代国家的行列,什么最重要?当然,你需要钱、需要技术、需要人,什么都需要。但是,没有什么比需要真实的、尽可能完整或准确的资讯来源更重要了。信息(information),观念(ideas),别人给你的启发或者灵感(inspirations),学习的样板(models,),别人给你的教训(lessons)等等,所有这些,异常关键。

因此,尽可能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的自由畅通,是一个后发展国家进步的基本前提条件。无此条件,其他方面的正确与错误,都无法扭转趋势。资讯是前提条件(pre-condition)。我们现在争论中国的这三十年做得好做得坏,预测下一个三十年会怎样,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三十年中,哪些做法具备可持续性。社会政策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下一个三十年是否保持这样高速增长,目前尚难预测。但我们至少可以预测未来十五年中,过去的哪些做法还能继续产生正面的作用?哪些做法过去也许产生了好的作用,但是现在越来越产生负面的作用。下一个十五年应否继续下去?能继续下去的,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跳板。对不能持续者,去改是必然。但怎么改?中国不仅要总结过去三十年,眼光还得对准世界,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总结这三十年的历史,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刺激中国下一步发展更为先进的想法(ideas)和启发(inspirations),以及更好的创新之源(sources of innovation)。创新源自何方?眼光要瞄准外面的世界,但这并非是百分之百的拷贝。我不赞成国内的一种流行说法,“我们国情决定了”——就好像全球只有中国才有国情一样。其实,哪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国情?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向别人学习。中国必须要把眼光放到国际上,尽可能把握大的趋势,研判哪些政策、体制、方法、组织形态能产生可持续的好效果。这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进入 丁学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42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