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话旧》第1章(11)
1.3.6不要把“抱大西瓜”绝对化
最后,对抓大问题,“抱大西瓜”的理解不能绝对化。就我自己的经验看,我这一生中所完成的8个具体成果,所谓的“闪光的8 个创新点”,其意义大小,“闪光”的强度也不尽相同。内中最大的成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发展了气溶胶力学,把经典的富克斯的孤粒子动力学,发展到现在的多粒子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这是前边“缘起”中讲到的创新点(4),我们将在本书第五章中谈起它。第二个是在大气科学中建立了一个新学科分支——微大气物理学。把微尺度大气运动的研究从萨顿(Sutton )的微气象学发展到现在的微大气物理学新阶段。这是前边在“缘起”中讲到的创新点(8),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九章中加以介绍。回顾过去,这两个成果并不是在我开始研究时,就确立好的宏伟目标。几十年前当我开始我的研究生活时,我并没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实际上,这是事后的总结,而不是事前预定好的目标。正因为我在气溶胶力学上已经取得了三项成果,在总结这三项成果时我才发现,对比气溶胶力学的富克斯经典著作而言,这已是一个新的重要进展。因为富克斯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只归结为粒子间相互作用势的短程力,而没有考虑到粒子间还有流体动力相互作用,没有认识到这个相互作用是长程的,忽视了它对气溶胶力学中的许多问题,就得不到正确的解释。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研究有所突破。因此有必要从气溶胶粒子间流体动力相互作用角度出发总结成书,这就产生了我的英文专著《气溶胶动力学基础》(世界科学出版社,新加坡,1996)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气溶胶力学从富克斯的孤粒子阶段,到现在的多粒子相互作用阶段的重要进展,成为8个创新点中的一个比较大的成果。显然这一成果是事后的总结,而非事先定好的目标。
第二项大的成果则是微大气物理学新学科分支的建立,那是建基于总结全部6项具体成果基础之上。除了气溶胶力学的上述3项具体成果外,还包括了湍流大气物理的3项成果。在对这6项具体成果进行系统、全面总结时,我才发现这对微尺度大气运动研究的经典著作,萨顿的微气象学之两个局限性是一次较全面的突破。因此萨顿的“微气象学”概念就被突破了,需要有新的概括,这就是我们的“微大气物理学”,它是微尺度大气运动中的物理学,这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新分支。微尺度大气运动的共同基础是粘性流体力学。从粘性流体力学角度出发,对这6项成果进行总结,就产生了一本专著,《微大气物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9)。微尺度大气运动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随机性,概率论和随机过程论是处理这类问题共同的数学工具。从概率论,随机过程论出发,对这6项成果又进行了一次总结,就产生了另一专著:《概率论和微大气物理学》 (气象出版社,北京,1995)。这两本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大气科学中一门新学科分支的诞生。在大气科学中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这又是几十年前我刚开始研究工作时所未曾料到。这就是我的创新点(8),本书第九章将更详尽地谈到它。
1957 年我在北大毕业时,我们这一届气象专业的毕业生曾和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老所长赵九章院士(当时叫学部委员)开过一次座谈会。他又是叶篤正和顾震潮两位先生的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的师爷爷,是我国大气科学事业的一位创始人。我们那一届同学情况比较特殊。1953年我们是以北大物理系学生的身份被学校录取,入学后才知道北大物理系还有个气象专业。入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分专业,动员教育以后,凡是填愿意服从分配的就分到气象专业里来,其他人就都留在物理专业。而如前所述,两边的课程设置大不一样。我们学的杂七杂八的课较多,而物理数学学得较少。两个专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我们这边心理越来越不平衡,专业情绪越来越大。到57年毕业前,在当时鸣放的环境中来了个总爆发。大家派代表去教育部请愿,要求给我们一次自由—择业的自由。这下惊动了学校,学校把赵九章老先生请来,对大家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希望大家能安心于气象。 在会上有的同学向赵老先生动员说:大气物理很重要,国家也很需要,希望领导上能把我们分配去从事大气物理的工作。这位同学就是现在的许焕斌教授。他后来被派往苏联进修云物理一年,现在已是我国一位有成就的云物理学家。特别是在冰雹云物理和人工防雹方面成就更加突出,著有《雹云物理与防雹的原理和设计》一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他人很聪明,当时他不是和行政当局硬顶,要求离开气象,自由择业。而是把方向转了个九十度,要求去搞大气物理,既不离开所学的气象学,又满足了大家搞物理的要求。赵老先生当时用四个字来回答许焕斌,他说:谈何容易。他接着解释说,中国的大气物理在当时还没有基础,过去没有人搞过,大家都是搞天气动力,做天气预报的。所以没有办法让大家去做大气物理。但他也告诉大家,当时国家已派了两位研究生到苏联去学云物理,等他们学成,拿到学位回国。到那时才能 在国内开展云物理工作,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大气物理的其他方面。由于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老师没有教过大气物理,所以我对以上的对话处于无知状态,既不知道许焕斌讲的大气物理是怎么一回事,也不了解赵老先生的“谈何容易”有多难。大气物理学科对当时的我,可说是一个未知世界。然而通过几十年来的研究工作,我现在懂了,原来这就是大气物理。而且我居然会从原来的无知状态,到现在能在大气物理领域中有所建树。想到此处,不能不使我感到我还的确是十分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