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建设具有中国风格的一流学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16 次 更新时间:2024-12-30 20:39

进入专题: 一流学科  

徐勇(华中师大) (进入专栏)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和发展前景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什么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对于哲学社会科学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强调中国风格?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日本的学术风格:“工匠型”学术

20世纪末,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出,出现了农村研究热。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调查在日本;中国农村在中国,中国农村研究在美国。日本自19世纪末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大量调查,尤其以20世纪40年代“满铁惯行调查”最为精细;美国学者利用这一调查资料,进行理论构建,提出包括“内卷化”在内的观点。

2024年10月我们访问日本时,日本一位平时非常谦和的学者面对面直接说:日本学者做中国农村研究,可以做到一流;中国学者做日本农村研究,难以做成一流。刚一听我感到很不自在,但回顾在日本的考察和交流,又不能不说日本学者的话还有些依据。日本学者自20世纪40年代对中国的农村调查和研究就没有中断,只要有机会就要到中国农村实地调查。他们对“满铁惯行调查”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有关著作汗牛充栋。他们对本国的调查和研究自然也非常精细和专门化。日本的地方自治研究所保存有大量地方自治资料并进行长期专门研究。

数量巨大和精细的资料和成果,让人强烈感受到日本的学术风格,即“工匠型”学术。他们长期坚守,细心打磨,日积月累,注重实地,精于资料。他们对“满铁惯行调查”资料的解析,颇有中国“乾嘉学派”长于考据的风格。他们认为中国人做日本农村研究,没有进入日本实地,缺乏实证依据。当然,日本学者也有缺点,即不长于或者不追求理论构建,其影响力不足。

美国的学术风格:“市场型”学术

美国学者利用日本调查资料进行理论建构,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提出“内卷化”的美籍华人学者黄宗智,对西方的学术思想有诸多不满,也对中国当下的学术风格颇有微词。“美国大学体系中的注重专著生产和中国大学体系对专著的不太重视,形成鲜明的对照。”专著有助于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并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美国是“市场型”学术。在知识市场,推陈出新、争奇斗艳、议题引领、概念建构,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东方学者进入美国后也会受其影响,如黄宗智和福山等。当然,美国的知识生产不太重视田野实证,资料积累和解析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并存在一些学术泡沫。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中东的深入了解。

中国的学术有着鲜明的“经世致用”特点

与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学术有着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点。早在西周,“学在官府”便成为一种理念。“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成为中国学人的抱负。即使是近代以来,紧随政治风云,为国家、为社会、为天下做学术,是主流,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从学术风格来看,也还存在一些不足。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社会科学成为一门专业化的学问。学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要通过专业化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成果表现出来。知识生产要有相对独立性,用自己独到的学术成果为社会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追波逐浪的“运动型学术”难以形成稳定的中国风格。

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要有中国特色,也要有中国风格,作为自己的标识。“经世致用”的特色要坚持,更重要的是用专业化的学术成果“经世致用”。与日本相比,我们需要充分继承中国传统,以工匠精神专注某一领域,长期积累,精心打磨,成为专门的“家”;与美国相比,我们需要有宽广的视野,着力于在厚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成为有大学问的大“家”。“兼收并蓄,自成一体”也许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风格。其中,每个学科内部又会各有风格,“百花齐放”。关键是要“自成一体”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是一个艰巨努力的过程。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政治学部部长)

进入 徐勇(华中师大)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流学科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829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