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Muhammad Asif Noor)/文 杨雪/译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在全面实现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为备受期待的盛会,二十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此次会议特别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会议的决策部署预计将对中国政策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产生深远影响。
多维度的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经济、社会、技术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国而言,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更包括实现与国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阐述了中国的现代化理念,展示了国家未来发展的多维愿景。中国式现代化的构想深植于国家历史背景及独特的社会政治景观中,总结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当时,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崛起为全球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带来了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平等方面的挑战。今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注重在借鉴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纠正一些发展不平衡现象,因而强调高质量发展,重视技术创新、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和谐。这种整体性的全局观正是为了确保现代化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社会各界,也与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治理原则相一致。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一是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深入讨论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前几十年中国经济奇迹中的高速增长不同,高质量发展侧重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这种转变有助于中国应对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退化、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异过大的风险。通过高质量发展,中国旨在建立一个更加平衡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从而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和内部压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业现代化。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概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措施,包括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阐明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也注重推进法治改革和治理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既要高效又要透明。这需要深化财政政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并重组国有企业以促进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公平性的市场环境。中国致力于建立支持经济活动的健全的法律框架,同时确保问责和公平。加强法治建设一直被视为吸引外商投资、保护知识产权和创造值得信赖的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系列治理改革旨在优化行政办事流程、防治腐败,并提高政府效率,从而营造更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促进实体经济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议题,这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得到了体现。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旨在实现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转、创新和竞争方式的全面转型。
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这显示了拓展高速互联网接入的重要性,其对先进数字技术和服务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高速互联网的发展将弥合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确保所有地区都能从数字连接的进展中受益。数字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业、医疗和教育等各个行业,其助力不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行业,使用数字工具有助于有效提高效率、生产力和服务交付能力。
《决定》也提到了推动电子商务和数字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数字支付系统和在线服务将在转变传统商业模式与消费者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计划通过利好政策、技术投资以及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保障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来支持数字服务的发展。
此外,中国充分认识到了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必要性。这包括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先进制造技术,这种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业的跃迁被视为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全球竞争挑战的关键。
中国也非常关注建设创新驱动型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这包括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设立创新中心和支持研发活动。这一策略将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促进国际合作,并推动支持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除了推动技术进步外,工业部门的现代化还着重于提升供应链的韧性。新冠疫情等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中国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相关措施包括拓展多元化供应来源、增强国内生产能力和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尽管中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二十届三中全会突出了促进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以确保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为农村居民创造新的经济机会。
环境可持续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二十届三中全会阐明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中国已设定了减少碳排放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标,并致力于通过提升能源利用率、投资清洁能源技术和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等措施向低碳经济迈进。
除了经济和环境领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还涵盖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二十届三中全会突出了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要性。这包括扩大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等挑战,推动建设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决定》也凸显了文化的重要性,这涉及保护和推广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将其与现代价值和创新精神相结合。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旨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确保现代化道路不会走偏继而导致文化被侵蚀。
科技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必要性。这需要增加研发投入,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通过推广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教育和培训来培育创新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
在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面,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扩大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将进一步发展贸易和投资,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互联互通,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这意味着在借鉴全球实践范例和相关经验的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量身定制的,符合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改善治理机制的重要性,这要求党提升战略规划、政策执行和公共管理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决定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中国国内,各项决定代表了国家应对多方面机遇和挑战的全面性、前瞻性战略;在国际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可能重塑全球发展动态。随着中国经济向更先进、创新的经济转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对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视有助于在世界范围推动这些领域的进步,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则可能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创造新的机会。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提出的各项举措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这有赖于坚定的政治意愿、有效的治理以及包括企业界、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中国需要应对复杂的挑战,如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达成平衡、防范化解社会不平等风险以及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变化。总体而言,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制定了全面的议程,强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反映了一种深植于中国独特背景和价值观的战略愿景。随着中国踏上这一富有雄心壮志的征程,全世界将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应对前方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有望改变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格局,并提升中国在全球层面的影响力。
(作者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