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书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是我们的伟大旗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03 次 更新时间:2007-08-10 09:44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严书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立论依据是,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核心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即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冠以“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个“现实的基础”就是指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这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界线。科学社会主义由此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简称“两个必然”);由此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但并没有先验地为未来新社会规定具体细节;由此出发并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揭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即指出了未来社会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不拘泥于各种特殊的、具体的因素;由此出发,指出了社会主义在不同国情的国家实现形式的差异性;反对把科学社会主义变为“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万能的钥匙,并且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充满辩证运动的、经常变化和改革的有机整体,等等。以上这些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超越前人的有力佐证,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我们党十分重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

十二大以来,在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的“总纲”中都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精辟论述。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重大命题。党的文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从学说到实践,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多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都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扩展和深化,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的结合。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建设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管用即能够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是因为它根据我国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要从这个最大实际出发,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得到的来之不易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这就决定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因此我们始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根本的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也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正如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清醒而又顽强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是基本经济制度是因它决定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的主要途径或手段。经过对社会主义的不断再认识,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并于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又是中国特色之所在,同时它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用了近十年时间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六大决定再用十年时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要求生产和交换的主体多元化、法制化。因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运行有效、公平、有序。这就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认为,增长不等于发展,而是既要发展又要节能环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从三位一体扩展为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及其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扩展,是在不断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实现“四化”的目标,到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现代化不以“四化”为限,还包括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从十二届六中全会形成的“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的现代化总体布局,到十三大提的“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从十五大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到今天形成的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有力地证明了我们这个党是一个始终致力于不断探索,高度重视总结实践经验并且在指导思想上能与时俱进的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大建设既缺一不可,又要协调发展。因为这是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全面进步的基础。当前既存在这四大建设之间不协调的状况,又有各项建设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对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和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等作了重要部署。对此,我们要统一思想,即把思想统一到努力实现四大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鲜明特色。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首先,这是由我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我们不会去侵略他国,不会对外扩张。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示: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毛泽东有句名言,要把中国建设成“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邓小平曾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括为“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相互借鉴。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胡锦涛同志把半个多世纪来我国走过的道路概括为和平发展的道路,并郑重提出中国要为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作出不懈的努力;其次,我们是以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这是长期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们所选择的重大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的特点可以用“四不”加以概括,即不争霸,不称霸、不当头、不当附庸。我们决不走历史上一些后兴大国为改变国际关系体系不惜诉诸武力争夺霸权最后害人又害己的道路;再次,我们摒弃并反对冷战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合作的方针。自然坚决摒弃和反对冷战思维方式。20世纪90年代冷战格局虽已瓦解,但冷战思维方式仍顽固存在。一些国家以此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并要求各国接受他们的“普世价值”。这是导致当今世界很不安宁的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通过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定不移独立自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由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而在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历史性的任务,但是应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完成这历史性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5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