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周敦颐如何会通佛道创新儒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2 次 更新时间:2024-06-16 11:39

进入专题: 周敦颐  

肖永明  

 

湖南人的精神,是通过一个一个杰出的湖南人所塑造、体现出来的。今年恰好是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我们最近也在整理、研读一些与周敦颐有关的文字。周敦颐作为湖南人的杰出代表,在湖湘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我就谈谈周敦颐的会通和创新精神。希望能从一个角度来解读湖南人的精神,寻求湖南人之所以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原因,了解湖南人之所以能改变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它背后的精神底蕴。

首先,谈谈周敦颐的会通精神。

我们知道,周敦颐是道学宗主,或者说理学的开山祖。会通精神则是我们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周敦颐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周敦颐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于建构了“贯通天人”的理学。他在理学建构的过程中,立足儒学,改造和利用佛、道之学的思想资料,他的《太极图说》源于道家和道教,继承了道家和道教的大量思想资料。其中的无极、无极而太极、无极之真等概念,其实都来自道家、道教。还有周敦颐的诗,比如说《题丰都观三首》,其中就有非常明显的道家痕迹。大家非常熟悉的《爱莲说》一文,经过仔细的对勘、对比,就会发现与唐代高僧法藏的《华严经探玄记》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佛学渊源非常明显。我们也知道,周敦颐在他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过程中,和当时的著名道士、高僧都有非常密切的学术交流和个人交往。

对于周敦颐立足儒学去吸收、利用佛、道的思想资料,在历史上很多人是讳言这一点的。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作为理学的开山祖、道学宗主,把很多的佛教、道教的思想纳入儒学之中,对儒学的纯粹性有影响。但事实上,我觉得对于周敦颐在思想建构过程中所体现的广收博采的会通精神,我们应当予以充分地肯定。

我们知道,儒学发展到宋代的时候,已出现了很多问题,它和佛、道之学这种具有精致的本体和心性理论的学说比较起来,在理论思辨、理论思维高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面临着佛道之学在理论上和社会生活领域严峻的挑战。

怎么样去有效地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怎么样去弥补自身理论思辩不足的缺陷?

一种应对方式是排斥。对于佛、道之学的思想资料,一概严加拒斥,然后自己在原来的空间里发展。这种思路在历史上其实也尝试过,事实上是行不通的。周敦颐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觉得应该吸收佛道之学的成果,吸收竞争对手的理论长处,用对方的思想资料去充实自己,然后提高自己的理论思辨水平,进行思想理论的建构,实现自我的更新和提升。

事实上,在周敦颐外也还有不少儒家学者都有过类似的想法和经历。像大家非常熟悉的,在理学开创时期几位很有名的人物——张载、“二程”等等,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出入佛老之学,从中撷取思想资源,建构新的学术体系。

我们说理学是新儒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儒学新阶段之“新”,与它对佛、道之学的利用,对佛、道思想资料的吸取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周敦颐身上体现非常明显。事实上,这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精神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们知道,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他在思想理论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对佛教中的法相唯识学,对老、庄,吸取都非常之多。用他的话说是“入其垒,袭其辎”。

周敦颐的会通精神可以给我们今天很多的启示。在今天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中华文化以外的其他不同文明之中的优秀成果?是排斥、拒绝还是吸收、利用?在这一点上,周敦颐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其次,谈谈周敦颐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精神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非常熟悉的“与时偕行”、“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就概括得非常全面。从周敦颐思想体系的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所体现出的创新精神。

从内容上看,周敦颐为了回应时代课题,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路径。他立足儒学,同时又利用佛、道之学的思想资料,创新了儒学,从而使儒学达到一个新的理论思维的层次,实现了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明末著名学者刘宗周评价周敦颐的《通书》说,周敦颐的《通书》是把《中庸》一书又翻新谱,也就是说,周敦颐把《中庸》和《易传》的思想资料加以融会贯通,使它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另外一个方面,周敦颐之所以被称为理学开山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二程”的老师。他作为“二程”的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他和“二程”相处的时候,在“二程”向他问学请教的时候,他要求他们“寻孔颜乐处”。

“孔颜乐处”事实上是周敦颐为理学的发展开出了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开辟了一个新的修养方向。我们知道,在晚唐和宋初的这个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情形,信仰缺失、价值崩溃,在当时表现得相当明显,很多士人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两位试图力挽狂澜的人物,一位是范仲淹,一位是周敦颐。范仲淹登高一呼,号召天下士人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有对社会的关怀,要有社会的责任感,历史的使命感。周敦颐则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出,士人要有精神境界,应该有人格追求,有精神的高度与格局。这就使得理学在当时、在北宋儒学、在各个学派里面有独特的精神旨趣和气象。“孔颜乐处”这一精神方向的提出,无疑是周敦颐创新精神一个重要的体现。

后人说周敦颐是道学宗主,是理学的开山祖,实际上就是对周敦颐之学创新性的肯定。

从形式上说,周敦颐之学的创新性也很明显。儒家历来重视经典,重视代圣人立言。自汉唐以来,章句训诂之学流行,学者们笼罩在经典的神圣光环下,谨守师法家法,不敢逾越。这就使得学术创造性受到很大的约束、压抑。

周敦颐的著作改变了这种治学方式。周敦颐的著作,无论《太极图说》还是《通书》,都立足经典,采取注释经典的形式,在对经典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把握其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而不是依傍经典。他立足儒学而又吸收佛、道之学的思想资料,在儒家的不同经典之间,在儒、佛、道之间自由地撷取,自成一体,最后别具一格,创新精神体现得非常明显。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

    进入专题: 周敦颐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25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