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雅姿,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
刚来时,上二年级,是儿童。眨眼睛,五年级了,已是少女的模样。个子高高轻盈盈,总让我想起杜甫的那句诗词:”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一个春节不见,感觉她又长高了,超过了我。背靠背比比,雅姿外婆说,还没呢,差一点点。
走在去沙湖的路上,她挽着我,靠着我,边走边跳,说说笑笑。虽是料峭严寒的风雨天,我却感觉春天来了似的美好。和刚过完年的孩子聊天,不可能不说到压岁钱。
“ 今年我得到了4500元的压岁钱。”
“这么多?收入不错啊!”
“陈老师,你知道我是怎么保护我的压岁钱吗?”
说这个话题之前,她说起了去年过年的事情。她和爸爸一起去亲戚家拜年,亲戚照例给压岁钱。口袋小,容易丢,她把压岁钱放在爸爸的包里。回家后,爸爸就没再提起压岁钱的事儿。
“ 陈老师,这是为什么?”
“爸爸怎么会要你的钱呢?肯定是忘记了。”
“那为什么我放在他包里的玩具,零食,衣服,回家后,一样一样全拿出来给我,而唯独不记得压岁钱呢?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会这样做。”我平静地说。
“今年呀,我背了一个包,这个包走到哪背到哪,不离身。”
“专门用来存放压岁钱?”
“对。那天爸爸看见我把压岁钱放进自己的包里,脸拉得老长!”
大笑。
“你爸爸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呢?”我不信。
“真的,陈老师。”
这孩子,天生有幽默气,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些话,她讲出来的远比我写出来的有趣。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雅姿常年跟着外婆生活。外婆管教很严格,孩子也非常懂事。她使出小小的心眼和计谋,留住了压岁钱,给外婆保管,用作新学期的学习经费。
属于雅姿压岁钱的快乐,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事。
那个年代的乡村,压岁钱以角计,一般情况下,只有去外婆家走亲戚,外婆啊,舅舅啊,才会给几角压岁钱。而我的外婆家,在遥远的湖南。也因此,从来没有得到过压岁钱。
那一年年里,小伙伴们炫耀压岁钱的场景,在我内心堆积的苦涩和悲凉,一生都化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