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政:“第二个结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重大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834 次 更新时间:2024-01-18 21:37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吴宏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看,“第二个结合”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解放的前提;“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牢了“根脉”和“魂脉”;“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敞开了广阔的文化空间。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思想解放的前提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作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引领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始终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思想解放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提,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打开更加广阔的理论视野,才能洞见到人类的前途命运。近代以来,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历史性紧要关头都伴随着思想解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需要一次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重新唤醒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认知,敞开了历史文化资源宝库,无疑是一次思想解放。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多次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生重大进步,而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都会激发起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开启了改革开放。今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文化使命,必然激发新的思想解放,必然需要宽广的胸怀和视野,必然要扩展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超越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二个结合”超越了以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界限,唤醒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打开了新空间,指明了新方向,这无疑是一次思想解放。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牢了“根脉”和“魂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述充分彰显了把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的重大意义。“第二个结合”自觉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自觉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牢了“根脉”。

“第二个结合”强调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基础性地位。这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特别是表明了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方面达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第二个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层互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通过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而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使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总而言之,“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而不是其他什么文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决定的。因此,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决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政治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敞开了广阔的文化空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在宏阔纵深的大历史观的视野中,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传统文化资源宝库中吸吮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养分。

通过“第二个结合”打开广阔文化空间,就是要打开“传承精神血脉”的空间,就是要打开“赓续思想源流”的空间,就是要打开“厚植文化底蕴”的空间,就是要打开“确立文明自我”的空间。首先,要通过“第二个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挖掘其中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其次,要通过“第二个结合”赓续思想源流,就是要赓续先秦诸子百家、宋明理学、儒释道等思想源流,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这些思想源流包含着许多共同价值追求,通过对这些思想源流的梳理,能够为创造中华现代文明奠定思想之基。再次,要通过“第二个结合”为中华现代文明厚植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根基。要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扎根于中华文化底蕴,绽放新时代的文明之花。最后,要通过“第二个结合”确立文明自我。一个民族的独立自主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确立了“文化主体性”,是否拥有“文明自我”。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捍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开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主性,进而确立中华现代文明的“文明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历史充分证明,这些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继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打开广阔文化空间必须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战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文明的进步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第二个结合”只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一方面,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外在的“拼盘”,不能使“结合”成为“物理反应”,而是要造就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另一方面,也不能改变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基因,不能把“结合”变成“文明移植”。这就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唯当如此,“第二个结合”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第二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解放前提,把牢了“根脉”和“魂脉”,敞开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立足“第二个结合”,有助于坚定地捍卫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持续推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873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