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 聂菲璘:坚持“两个结合” 回答时代之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77 次 更新时间:2024-12-10 20:55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刘余莉   聂菲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并且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历史经验证明,能够紧密结合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时,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充满生机活力;若是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中的原则,依然适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的问题。

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认识中国具体实际的一个关键。矛盾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在发展中遭受的一些挫折,就是由于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矛盾原理所致。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此外,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0年9月17日,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习近平总书记仰望“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约两千年前,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曾写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记述古人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古镜今鉴、探求真知的传统。一百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常到此参学,思索“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在近代中国丧失文化自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寻到马克思主义,用以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激活蒙尘的古老文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其中,“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实践验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孕育了丰富的思想: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等。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形成了丰富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如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选拔制度、任用制度、考课制度、奖惩制度、薪俸制度、致仕制度及科教文卫制度等。在这些思想和制度的支撑下,我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效仿。这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智慧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切合中国具体实际,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基础之上,以此来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产生了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厚重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必须教育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刘余莉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聂菲璘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12月10日第8版

    进入专题: 两个结合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742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