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凭吊中镇庙和兴唐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97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1:19

进入专题: 吾乡吾土  

武际可 (进入专栏)  

1 从梁思成保护古建筑谈起

在《读书》杂志的1995年第八期上,登载了曾昭奋先生的文章《第十二座雕像》,文中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一些情况。这里从文中摘几则:

‘在梁思成先生谈到北京的城墙和城楼时,曾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

‘二次大战快结束时,梁思成在重庆,曾写信给美军有关人士,希望美军在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时,对奈良和京都这两座文化古城手下留情。

‘五十年前,梁先生作为中国的代表,作为中国建筑师,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

‘1948年当“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尚无结果。人民解放军的代表来到清华园梁家,表示万一和谈破裂不得不以武力攻城时,须对城内的古建筑等实行保护,请梁先生在军用地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四十六年前,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梁先生偕同陈占祥先生,提出了保护北京旧城、在西郊逐步建设新的行政中心的建议和规划设计方案。他建议把北京的旧城墙改建为花园。说 “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圆椅。”“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并附图)(第63页)

‘然而,急速前进的历史和城市首脑的匆忙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热情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系里,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员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举世无双的城墙和城楼,也就慢慢地被拆光了。’

据笔者所知,梁思成对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不仅进行过深入的调查,而且还提出过保护的建议。1948年底,位于北京城外的清华大学解放了。当时全国的许多城市还没有解放,为了在解放那些城市时,对古建筑尽可能地减少破坏,梁思成向解放军的指挥当局开出了一个长长的单子。这个单子后来由清华大学建筑系印发给学生,以便他们了解全国的古建筑分布。其中在笔者的故乡山西省霍县附近就有位于赵城县的两座寺庙,即兴唐寺和中镇庙。

2 兴唐寺

提起兴唐寺,的确有些来头。得从唐初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谈起。

公元617年(隋大业13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南下,所向披靡。兵至霍邑(今霍州市)迂隋将宋老生的强劲抵抗,又逢连阴雨天气,更且军粮殆尽。这时李渊与谋士商量暂回太原徐图进取。李世民建议,“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迂小敌即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李渊不听李世民的建议,催促退兵。这时李世民在李渊的行军帐外大声哭泣,李渊闻声召李世民而问。李世民说:“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尅,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李渊这才接受李世民的意见,收回退兵的成命,发令到太原增调一月的粮草。到了秋天,雨停了,李渊激宋老生出城一战,战而杀之。

霍邑之战后,便势如破竹,李渊的部队再没有遇到什么艰难战斗。到年底李渊顺利进入了长安。可以说,霍邑之战是唐朝开国的关键一战。以上这段故事在《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叙述,所以对于唐朝来说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下诏在霍邑建兴唐寺。该寺距今赵城县(古时赵城县为霍州所辖)35里,位于霍山主峰之下。寺名“兴唐”也表明了霍邑对唐朝开国的重要性。

到了宋朝,可以想象对“兴唐”这个词是有忌讳的,兴唐寺被改名为崇胜院。在元、明时期又恢复兴唐寺的名称。

兴唐寺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了若干次兵祸和衰微,又经过了多少次重修振兴,到本世纪30年代,还有常住僧人70多名。香火之盛非晋南其他佛寺可比。

3 中镇庙

中镇庙在兴唐寺的西北,距兴唐寺只有约500米。它的历史要比兴唐寺早得多。它是由于人们对霍山的祭祀而产生的。

霍山,拔海2346米。是太岳山的主峰,又称霍太山。它在晋南一带算是最高的山峰了。如今有的旅游书误介绍霍山在安徽省霍山县,实在是大谬不然。我们知道,在尧舜时代,晋南临汾一带曾经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出于对高山的神秘感和对它行云布雨的乞求,据史书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对霍太山的祭祀,这就是中镇庙的起源。后来,无论是《禹贡九州 》还是《水经注》都有对霍山祭祀的记载。在郑注《周礼》上开始有五岳、四镇的说法。五岳就是现在所说的: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到隋朝把霍山定为四镇中的中镇。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下诏正式称五镇为:东镇沂山(位于山东临朐县南)、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中镇霍山、西镇吴山(位于陕西陇县)、北镇医无闾山(位于辽宁沈阳西南的北镇县)。这五镇的山麓都建有庙宇,便于祭祀和游览。

霍州的中镇庙建于隋开皇14年(公元594年),唐贞观4年(公元630年)皇帝李世民下令重建。李世民下令重建中镇庙,也是和霍邑之战有关的。传说霍山之神曾告诉李渊,将帮助他破宋老生。所以重建中镇庙有感谢霍山山神之意。至清末,庙中除供奉山神外,还供奉有李世民及其后妃的石像。

在中镇庙中有从唐到清,历代皇帝祭祀山神的石碑50余块,有朱元璋制定岳、镇、海、渎的“奉天承运”碑,还有康熙皇帝的题匾和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唱和。历代皇帝的祭祀更增强了人们对这些名山的神秘感和敬畏之情,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这些名山的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直到本世纪30年代霍山仍然是山林茂密、时有野兽出没。而建在山麓的这两座寺庙,直至民国初年还是郁郁葱葱,更有千年古树错落其间。

4 对中镇庙和兴唐寺的凭吊

中国人的传统,对故乡的轶事和古迹总是好奇的。我对中镇庙和兴唐寺的了解始于80年代末,在书店里买到一本《霍山志》。该书初版于1933年,作者是力空和尚。力空的俗名为任重,字毅如,山西省赵城县人,曾任河北省阳原县、灵寿县、行唐县和山西省定襄县的县长。由于厌恶当官,自云“不佞宦游十余载,世味饱尝,厌其若嚼腊也。”遂于1932年入空门,在太原双塔寺受戒。不久,即随其师至兴唐寺栖止,并受师命修撰《霍山志》。

198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把《霍山志》再版。我买到的便是这再版本。这本书共六卷,对霍山附近的古迹和沿革考证得颇为周详。叙述的重点当然是中镇庙和兴唐寺了。特别是书中搜集了历代重要碑文的全文。看了这本书后,到这两座寺庙一游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1987年夏,乘学校放暑假之几,我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山西省霍州。我是有大约20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家乡变化很大。堂弟问我想到哪里游一游,我便说想去中镇庙和兴唐寺。

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堂弟向人租用了一辆吉普。我和堂弟还有侄辈三人和司机,一早便出发了。为了增加旅游的情趣,我在照相机里装了胶卷外还带了一个备用的胶卷,事先并且向邻居的老人打听了路线。几十里山路,不长时间就到了。

令人失望的是到处不见寺庙的踪迹,问路上的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当地有中镇庙和兴唐寺。专门访问了几位老人,才知道中镇庙和兴唐寺早在1969年就全部拆除了,说是为了拆砖石木材去建设小学。经过反复询问我们终于找到了中镇庙和兴唐寺的旧址。不仅房屋荡然无存,合抱的参天大树和千年古木也不留痕迹。

所剩只有一块朱元璋的“奉天承运”碑。当地老乡说由于这块碑比较大,无法扳倒运走,否则也要被挪去垫路或他用了。这块碑不仅高大,大约有3米来高,四、五吨重,而且石质也好,迄今还闪闪发光,所以老乡称之为“透亮碑”。碑文是朱元璋向全国公布钦定的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的诏书,文中申明,除钦定的这几种神和城隍、历代钦封的忠臣烈士之外,一律称为淫祀,昭示有司不得致祭。

几个人围着碑转了几转,把“奉天承运”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便扫兴地往回走了。

回来的路上,心情有些沉重。我想,假如梁思成先生再来中镇庙和兴唐寺参观,他的心情也许比我要沉重得多。他远不会料到,中镇庙和兴唐寺躲过了历代战争的灾难,在解放战争中也安然无恙,却在和平建设时期给毁灭了。我思谋着对自己说:我们有些地方,整天忙着搞“建设”,但是这些“建设”到底能够给后代留下什么痕迹,甚至是否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这都很难说,现摆着的倒是把前人留给我们的千年古迹拆除了。目下旅游兴盛起来,北镇的医无闾山已经成为国家生态保护区,北镇、东镇、南镇的山神庙都还在,而且日益显现出它们的旅游价值,而唯独中镇庙被毁,当地也就失去了把经济搞活的一条重要渠道。

载《沧桑》杂志2002年第三期(总第56期)第51-52页

进入 武际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吾乡吾土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5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