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沉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因而走得通、行得稳。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五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理念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选择,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一脉相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思想体现着人文主义底蕴,蕴含着和平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不同流派思想中都有关于“和”的内容。比如,道家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意味着当发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人们不妨彼此体谅,结果可以平和情绪、实现和谐。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儒家思想对“和”的追求体现得比较鲜明,讲“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倡导的人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对和谐的追求至今仍沉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具有重要价值。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和”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承认、尊重、圆融。“和”并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团结求合作,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平发展。“和”的方式,是承认彼此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团结包容。“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对于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秉持和平理念的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唤起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为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引、注入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文明爱好和平与开放包容的精神,着力促进和平,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开展平等对话协商,为人类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同时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党和人民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近代以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往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先导。这个过程产生了对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对外扩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特别是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等方式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薅取羊毛。这种方式虽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却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灾难。随着西方现代化的扩展,世界上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不断扩大。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对立,在工业化进程中自然生态系统遭遇危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导致贫富分化、群体对立,导致人们心为物役、精神空虚。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现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零和博弈思维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强调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而协调发展、势不可挡的现代化;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表明,中国是重诚信、讲诚信、守诚信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是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靠的大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不仅因其符合实际,实事求是,还因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的相处之道,“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和平思想等,在中国世代相传,深刻影响我们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深厚情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前途所在。
向世界讲好中国和平发展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当然,传承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意味着忍气吞声。争取和维护和平,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崇尚正义、不畏强暴是一致的,中国始终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去争取和维护和平。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需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讲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讲清楚其背后的哲学根基、精神源泉,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真切、生动、可亲。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向世界吹送的是古老东方大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风”,充实的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之“和气”。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