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沙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7 次 更新时间:2023-07-31 21:52

进入专题: 沙面  

陈艳萍 (进入专栏)  

第一次听到沙面这个地名时,想当然的以为是一碗面的故事。后来,慢慢才知道和建筑物有关。是珠江冲击而成的一块沙洲,弹丸之岛,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就是通商要津和游览胜地。鸦片战争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岛上立时兴起一幢幢西洋建筑。 现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有城市桃花源之美誉。

看风景和看人一样,有属于自己的角度和侧重。沙面小小圆圆,很好游。一层层走,不会遗漏。走一圈后,感觉沙面对于我,有三景:老树,洋房和各种各样取景拍照的人。之所以把老树放在首位,一是偏爱,二是它们比房子老。我们看东西,包括人,第一眼总喜欢分优劣。更确切说,是不分劣,但会分一个最好的。

在一群人中,我们总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眼前的树也如此。那么多榕树和樟树,一望,就心仪上了这棵190年的大樟树。很奇怪,看它第一眼,想起了孙悟空。

这棵大樟树,从头到顶的树干上,长满细小的叶片,和本身树枝上的叶子不太一样。或许一样吧,只是稍小些,我看不清。近两百年的生发,枝枝杈杈全部矗向半空,远远抛开了我的眼力所及。

再一眼,想到的是“返老还童”这个词。之所以看见它会想到孙悟空,是因为它全身上下布满的叶片,让我想到了孙悟空的猴毛,孙悟空永远老不了的童真童趣。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将相,社会名流,炼仙丹,求仙药,想的就是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他们殊不知,这求不来。一是因为返老还童是奇迹,必须要老到一定时候才出现。过早渴求,只会更快失去生命。二是因为返老还童是境界,要天长日久物我两忘顺其自然地到达。

这棵大樟树,它的三根主枝好似巨臂。以接纳,拥抱和顶礼膜拜的姿势仰望着天空。这一幕,不禁想起自己来。此刻,树下,我仰望着它,就像它仰望天空一样,那天空仰望什么呢?里间有些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层层递进的意思。每一根主枝都伸进了身旁其它几棵大树的枝杈间,给它们支撑,让它们攀援。此景,无端的,让我想起男人。觉得它,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道德经》里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棵大树也如此。古老而还有返老还童之气象,是它以其不自生,故才长生。以其无私,故成其私。天树合一,是它返老还童的秘诀。人只有老到一定时候,有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才会助长他萌出新牙,生出黑发,和老樟树一样一副童颜。

建筑,我是外行看热闹。一排排一间间气势恢宏的西洋楼房,在我眼底,只有“西洋和欧式”这点特色和情调。其它,再看不出来。看景色,心底有眼底才有。这是我的局限,不是景色的局限。幸好人心的疆域宽敞,幸好信马由缰是一种丰富。这个角度不行,可以从别的方面畅想。

觉得这些外国人有意思,他们来了,没把自己当外人,房子造得如此坚固。他们更是想不到,若干年后,因为这些建筑,这里成了旅游景点。万物的流变,神秘莫测。

火热的太阳下,一对对拍照的情侣,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拖着曳地长裙,在摄影师“笑得开心一点,再多笑一点”的吆喝声中,在一群群人的围观之中努力挤着笑容。这时候,我真不忍心看。或许在外人眼底这是幸福,而其实,他们自己,一定会很无奈,且还烦心。

心情不好时,酒一喝就醉。游性不佳时,走着走着就困。找一块阴凉处,席地一坐,几乎快睡着了。再起来,越是走不动。想起过去,爷爷挑着一担黄豆,呼哧呼哧的,却不敢歇。问为什么?爷爷说挑担子要一鼓作气,歇下来反而更累。一直没深究过这其中的道理,只是感觉走路也是如此。累了,歇下来。再走,更累。这是为什么呢?按理,歇了,应该轻松些才对。

记起一知半解这个词来,是差不多的理。你听了一半,反而会断章取义,不清不楚。一知半解不如不解。休息也如此。不是越休息越累,而是时间不够,精气神没恢复过来,当然也就更累了。小时候上池塘挑水,先舀起一桶,眼前的池水霍地浑浊。得等等,沉淀一会,再舀另一桶。有的人等不及,直接舀下去,就是浑水脏水。

任何事情都要有过程。过程到了,就有效果。休息如此,悟性如此,上池塘舀水如此,做很多事情如此。

想起那天一进房,瞥见窗台边椅背上搭着的牛仔短裤,上面一颗铁扣闪着淡淡桔黄的亮光。我怕是花了眼,凑过去看,真是微微的桔色。这条裤子买了很多年,很喜欢,一直以为铁扣是银色的。只是今天正好放在这个地方,窗外的余晖正巧照在它上面,我刚好走进来,才发现,原来这铁扣是温暖明亮的桔色。由此可知。生活中,我们对多少事物熟视无睹。也或者说,我们错过了多少发现。

就像此刻游在沙面,累了,结合过去一些感受,稍稍一想,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歇了会更累。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忽略了半辈子。

读文,听人家的思想人家的见解,总是恍然大悟作醍醐灌顶状。为何自己想不到写不出呢?思维不勤奋,被铁锁锁住,锈迹斑斑。

写到这里,想要改一下文字的题目。《沙面游》不确切,没写实实在在的景致。木心说,写景要淡,要寂,要闲。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就不在景上啰嗦。或者说,走在景中,角度和侧重点并不局限在眼底看见的,而重在心里想到的。

进入 陈艳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沙面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96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