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蚱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30 次 更新时间:2023-07-27 22:56

进入专题: 蚱蜢  

陈艳萍 (进入专栏)  

昆虫界,对蚱蜢,我有点偏爱。

我想,我喜欢的是它有一件绿衣服。那个年代,女孩子是多么喜欢色彩鲜亮的衣服啊,可是没有。而蚱蜢却有,翠绿翠绿的褂子,每天都是新的。

那个年代,割稻谷的时候,孩子们就要去捡稻穗,自觉的。放学了,我们背着书包,不是回家,而是直接走向稻田。

找一个地方,放下书包,赤脚奔向稻田。刚刚收割完,贴着土地的一截稻茬残留着,脚板踩上去,痒痒的,疼疼的,想避却又避不开,滋味很难形容。

割稻谷收稻谷是大人们的事情,怎么样仔细,都会有些残留。我们一边捡拾一边还看着一种别的东西。

这就是蚱蜢,穿着绿色小褂的蚱蜢。收割后的稻田里,很多很多。

它淘气,不好好走路,而是跳着的。跳着跳着,就会进入螳螂的视野,成为螳螂的食物。跳着跳着,就会进入孩子的视野,成为孩子的玩具。

那时候,没有吃蚱蜢之说。

蚱蜢,是蚱蜢亚科昆虫的统称。我们常见的蚱蜢,就是这种绿色的蚱蜢,雌性比雄性的个子大,尖头尖脑,触角短,基部有明显的复眼。它的后足发达,擅长跳跃,还能飞,飞时可发出扎扎声。它在稻田里,靠啃食稻穗过日子。对于农作物,蚱蜢是害虫。

我们用手捉住它的翅膀,放在手掌心,它惊慌,上下跳动,想从手掌心溜走。我们要捡稻穗,就只能把它装在口袋里。口袋不深,它其实可以长脚一跳,翅膀一展,就出去了。它笨,想不明白,只能卧着,一动不动。

蚱蜢会飞,但并不经常飞。它喜欢跳,不需要助跑就跳很远,是昆虫界的“运动健将”。

孩子们捉住它了,玩法很残忍。先折断它有刺的小腿,看着它惊慌地逃窜。再折断同一边的大腿,它更怕了,歪着身子蹦。

记得那个年代,没有真蚱蜢玩的季节,我们还可以玩草蚱蜢。村庄里,总有一两个人,手特别巧,几根稻草或者小麦的秸秆,随手一编,就可成一只蚱蜢。当然,他们还会编织一些别的昆虫,但唯独蚱蜢,是最像的。

蚱蜢是一年一代,没有集群,不迁徙,常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以水稻和豆科植物为食。对,黄豆地里也很多。

雌性虫和雄性虫交配后,雄性虫死去,雌性虫大量进食,积蓄营养。一周左右,它会寻找一片干燥且地势高的杂草丛,把卵产在土里,成块状。

卵在土里越冬,第二年初夏,卵孵化为幼虫。幼虫没有翅膀,其形状和生活习性和成虫相似。七八月间,蚱蜢羽化成虫。

多年后,我听说很多地方吃蚱蜢。油炸,特别香。论个卖,价格还很高。比起猪肉来,更有营养。着实想不明白,那个年代没有猪肉吃,人们却想不起来吃蚱蜢。现在条件好了,并不缺少食物,蚱蜢却被扔进油锅。

我想,蚱蜢也是想不明白的。

进入 陈艳萍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蚱蜢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百姓记事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86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