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我的故乡那儿叫苞谷。
儿时,奶奶的菜园里,总会种几棵玉米。它不是菜,也不能当粮食。不为别的,就是给孩子们尝尝新鲜味道。
玉米会长得很高,怕它挡住其它蔬菜的阳光,奶奶把玉米种在菜地的边缘,站成一排。
我下午放学,和奶奶去菜园抬水浇菜,会特别关注玉米的成长。它的杆如竹子,一节一节。叶子很长,飘在亭亭玉立的杆上,仿佛女孩的裙裾,风来,飒飒地响。到一定的高度时,玉米顶上开出两种花来,雌雄同株。通过风,也或不需要,腰间那儿就慢慢发生变化。
初期,中端处冒出鼓包,鼓包被一层层外皮包着。随后,长出须。须是有颜色的,先是嫩嫩的米白,慢慢转成红色。鼓包长大后,就是玉米棒子。
玉米杆,似女体,受孕后,长出一个个玉米棒子。在所有的粮食作物中,只有玉米,才有和人的这份形象。
我看见了,就去捋它的须。去捏,看玉米棒子熟了没有。奶奶说,没有那么快。要看包住玉米的苞叶,发白而变得松散,就代表玉米已成熟。掰早了,太嫩,是一种浪费。
玉米终于成熟了,掰下来,剥掉外皮,成一个玉米棒子。一颗颗明黄色的米粒晶莹剔透,排得整整齐齐。拿着玉米的时候,我总是会想,人的牙齿若长成这样,就好看了。那根部附近的一小节,也就是玉米和玉米杆的接头处,很甜,我们当然不会放过。
煮熟后,玉米粒的颜色深了,黄澄澄的。每一颗米粒都饱满,透着光泽。咬一口,觉得比大米好吃百倍。有时候,连外皮一起焐在灶火里,一两个时辰后翻出来。这样的玉米,有焦香味。米粒干燥,嚼劲足,更好吃。
掰回来玉米的同时,那一缕苍老的须,我们是不会随意扔掉的。理清晰之后,拿它编长辫子。红棕色,如外国人的发色。假若自己的头发短,就把编好的辫子接上去。那长长的杆,总以为是甘蔗,非要剥出来啃。
奶奶菜园里的玉米只有那几根,每年,只能吃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总觉得没吃够。因此,玉米在我心里是好吃的食物。
后来,去山里人家做客,才发现,那里的玉米多。且那玉米,质地更佳。也才知道,农作物,关乎着水土,关乎着地理,关乎着气候。
收玉米的时候,他们会安排孩子们,背着山里特有的背篓,把玉米一篓一篓背回家。挑出好的玉米卖掉后,留下的残次品,掺些红薯、菜叶,煮熟后用来喂猪。所以,山里的猪肉好,就是这个原因。
玉米多,想让自己吃够,才发现,终究还是大米好。那玉米,只能是个零嘴儿。
玉米还能炒着吃。嫩玉米粒掰下来,炒肉,甜甜香香,很不错。玉米棒子切成块,能烧排骨,炖排骨汤。玉米棒子浓浓地吸足了排骨味,咬下去,玉米味加肉味,口感好。排骨的油气被玉米吸走一些,但沾染了玉米的香和甜,肉味伴着植物的清香,也别有风味。
玉米是舶来品,原产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把玉米传至欧洲,再由欧洲传至全世界。中国栽培玉米的最早记录是明代的《颍州志》。
我们是水稻文明,玉米在我们眼里,只是杂粮也或粗粮的一种。虽然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我们知道它的好。玉米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现在的它越来越受到减肥人士的青睐。用它煮粥,也或一半稻米一半玉米焖饭,常常食用,对身体好。
现在,吃新鲜玉米不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有卖。玉米粉做成的食物,也很俏销。
世界上最崇拜玉米的是墨西哥人,他们说:玉米是墨西哥文化的根基,是国家的象征,是无穷无尽灵感的源泉。他们说: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们,我们永远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们是玉米人。
玉米长在田园里的样子,真的很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