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爹爹的耳朵,是上了年纪后,才越来越聋的。
聋爹爹七八岁时,正值解放初期。他生了一场病,父母为他求医问药,求神拜佛,耗尽了所有,也治不好。急得没有办法,听说汉口有大医院,医术高。父母思量了一夜,第二天,父亲挑着骨瘦如柴的他,坐船到汉口,辗转来到今日的同济医院。
没有钱,父亲不敢进去。七想八想后,决定把儿子放在医院门口坐着。起先他没有走,躲在远处看。有人围观,不一会,医院内有穿白大褂的人出来,看看后,叫人把孩子抱进了院内。父亲一喜,心想孩子有救了。又一忧,怕是也治不好。身上无钱,不能久留。按照原计划,心怀不忍和无奈,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孩子命大,在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治疗下,竟然奇迹般地康复。食量慢慢加大,整天要吃要喝,想着孩子病已好,万分想家,也能说出家庭住址,医院研究后决定派专人送他回去。
父母一看孩子,病好了,还回来了,喜极而泣。没钱付医药费,找生产队帮忙,装了一袋大米给那个工作人员,抵孩子这么长时间的生活费医药费看护费。
成年后的聋爹爹,娶了一位漂亮媳妇。漂亮,不是聋爹爹说,而是乡亲们的评价。个子高,身段儿好,面貌娇,人见人夸。爹爹听了,喜滋滋。那种喜,不是面露喜色,而是干活越发有劲。
漂亮媳妇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后来又怀孕。怀孕期间,嘴巴总出血,家里困难肚子里又有孩子,没多在意,只想着等孩子生下来再去看病。没想到,孩子生下来不几天,嘴巴出血越发厉害,人也虚弱,病入膏肓的样儿。
看着年轻的妻子,聋爹爹焦急不已,想起当年自己的被救经历。他谢绝亲友们的各种提议,找来板车,拉着妻子下汉口。
所谓下汉口,就是走水路。一路辛辛苦苦,来到同济医院。妻子却没有自己当年的那份幸运,诊断结果是口腔癌。那个年头,癌症还没有攻克,再说也过了最佳治疗期。医生说,只能回去挨日子。
爹爹拉着板车,一步路一行泪地把妻子拖回来时,人们认不出得爹爹了。短短几天时间,年轻的聋爹爹骤然苍老了十多岁。
妻子去世后,爹爹黯然了好一阵。四个孩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整天哭泣。左邻右舍奶孩子的妇女,看孩子可怜,也给他喂奶。爹爹看着孩子,想起逝去的妻子,有些怨。他觉得,妻子的病,是这孩子带来的。这样想的时候,会不经意地冷落这孩子。
孩子们还小,爹爹还年轻,没有女人的家不成样子。这时,有人给爹爹说媒,对方离过婚,原因是不能生孩子。
第一眼看见这位妇女时,爹爹有些失落。前一位妻子,人见人说漂亮。这一位,爹爹仿佛听见了村里人的闲言闲语。不过,他只是这样想想,没别的意思。人家不嫌弃自家穷,不嫌弃这四个孩子,是烧了高香。
也是奇,爹爹别扭着不喜欢的幺儿,却最得这位新妈妈的心。她似乎这样想:你越觉得是这孩子导致母亲去世而不喜欢他,那我就越喜欢这孩子。她对他视同己出,全心全意倾注自己的母爱。
新妈妈爱孩子。仅此一点,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几十年过去,大家相安无事,比起些原生家庭,甚至更和睦。
转眼,孩子们长大,有了各自的家庭,爹爹和婆婆可以安度晚年。这时,婆婆中风,瘫痪在床上。爹爹没有丝毫怠慢,一心一意照料婆婆,背进背出,热茶热饭地伺候,倾情弥补着婆婆对于整个家庭的付出。
有爹爹照料,婆婆活了十多年才过世。爹爹松了一口气。一生当中,送走两个妻子,他累了。
儿女们非常孝顺,女婿媳妇也对他好,纷纷接他过去同住。最后,拗不过子女们,他选择和小儿子一起过。
聋爹爹老了,想起年轻时候的往事,他有些内疚,觉得不应该对小儿子有那样的情绪。他当然也不会说出来,只是格外疼爱小儿子的两个孩子。不种田了,他就种菜。见地就开荒,菜又多又好,吃不完挑到集市上卖。得了钱,花在孙儿孙女身上,劳累就减了半。
正在求学阶段的孩子们要营养,野生泥鳅鳝鱼养人,他就早早晚晚地去下地笼,扣鳝鱼,拦鱼。孩子们吃腻了鳝鱼,他想,怎么才能把这些活物养着?在没有野生鳝鱼的季节,也能吃到鳝鱼。
门前有一口大酒缸,是聋爹爹特地谋回来的。春天时,植下去几节种藕。此时,长着荷叶开着莲花。这口缸,给了爹爹灵感。暗暗地,他开始做一件事。
正值七八月间,爹爹把寻回来的鳝鱼,养在荷花缸里。对,必须是七八月间的鳝鱼,经历过酷暑的考验。荷花缸里有泥水,鳝鱼放进去,无影无踪。旁边还另有一口大缸,没有种荷,爹爹想试验一下,也放养进去几斤鳝鱼。冬天到了,怕这口缸里的鳝鱼冷,爹爹盖上稻草。
藕缸里养鳝鱼这事,爹爹是悄悄进行的,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到了过小年这天,一大早,爹爹神秘地对小儿子一家说,门口水缸里有宝贝,待会我来挖。媳妇一听,心想:不就是几联藕,能有什么宝贝呢!然后回娘家去了。
下午回来一看,木桶里养着十几斤野鳝鱼。纳闷:这天气,哪来的鳝鱼?后来才明白,爹爹说的宝贝,就是藕缸里养着的鳝鱼。藕的收成也不错,一共四联,近七十斤。而另外那口没种藕的水缸,鳝鱼没有存活。
这一年,聋爹爹家的年饭比哪家都华丽。这里的习俗是吃篜笼格子,别人家大多只有鱼肉,而聋爹爹家,却有野生鳝鱼和肉合在一起,那个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