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飞:省委书记招贤背后的人事体制之弊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32 次 更新时间:2008-07-21 14:58

进入专题: 天益时评  

高一飞 (进入专栏)  

2007年3月27日,8名来自北京的博士后入湘从政。之前,2006年12月,包括这9人在内的15名博士后,给张春贤写了一封自荐信。2007年1月7日-12日,湖南省委组成考察组再次去北京,对15名博士后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思想品质等进行了全面考察,经过双向选择,考察组最后建议引进9名博士后到湖南工作,现8名博士后已经在湖南的党政机关上任。(张春贤“招贤”,南方周末,2007-04-19。)

博士后们来湖南工作,湖南是需要的。从人才战略来看,尽管此举具有特殊性和偶然性,以后类似的人才并不是都通过向省委书记自荐方式引进,但此举作为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信号,对于树立起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新形象也有重大意义。但是,这一事件,也反映了现行人才体制之弊。

首先,这种方式是通过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来引进人才的。这8名博士后分别被安排到省政府办公厅、国土资源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农业厅,以及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地党政机关工作,担任副处级职务,享受正处级待遇。他们之中,年纪最大为43岁的王志升,最小的是31岁的汤立斌。除在省厅的五位是副处长兼调研员以外,在各地区任职的三位,分别担任岳阳、株洲、湘潭三市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兼调研员,都是重要领导岗位。

可以说,他们的任职同样经过了严格的组织考察,是合格的;客观上,这还有利于打破过去论资排辈的人事体制,因而又是合理的。但是,另一个方面,这种特殊的人才引进和直接任命,是没有经过岗位开放、正常竞争的方式达到的。正如报道中所说,2005年湖南省1483名厅级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184人,占12.41%,20455名县处级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886人,仅占4.33%。和他们相比,9名外来的博士后实在太幸运了。

所以这里存在一个悖论:8位博士的任职,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博士后人才在中国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多数人难以获得这样的机会。

第二,说明中国人才的发展前途主要还是在“学而优则仕”。此次引进的8位博士后都选择了担任“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为什么几位博士后愿意来湖南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创业”,但并没有选择湖南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而是所有的人最终选择了到党政系统工作,这与现在公务员热的大背景有关,据《南方周末》的文章称:2006年,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发布的“北京博士后就业调查报告”称,70%至80%的博士后希望到政府机关当公务员。

这次已经上任的8位博士后,一来湖南就成为高级公务员,对个人的发展来说,这已经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创业,如果说是创业,也是起点很高了。熟悉中国学术体制的人都知道,假设仅仅是博士后而没有高级职称(对8位博士后的职称情况报道没有介绍,只是指出有人担任过兼职教授或者大学教师),如果要走学术之路,正常情况下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取得正高职称,大多数情况下需要8年以上才能取得正高职称。何况即使他们要同时担任专业工作,在党政领导工作的任上,解决高级职称要有更多的方便----领导干部到学术单位直接任教授已经不泛先例。所以,8位博士后没有选择湖南的学术单位,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现行学术体制、科研体制没有得到高级人才的认可;而个人的学术地位也难以得到与行政职位相似的社会认可。

8位博士后的任职其实正是我们国家人才引进与任命方式的常态:虽然《公务员法》对普通公务员的选拔录用做了严格的规定,但是领导干部的任命就是可以例外的,因此,这种引进和任命是不需通过岗位开放而竞争上岗的,所以,所谓“打破常规”正是因为我们存在一套不合理的常规。另外,对个人而言,在党政系统任职,是在现行体制之下的理性选择,因为大多数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干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理性”所反映的整个社会“学而优则仕”的心态,却令人担心,因为这不利于形成人才在整个社会的合理结构,也说明党政干部事实上在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特殊优势的地位,这不是民主社会的正常情况。

这样看来,8位博士个人之幸,恰恰让我们放大了现行人才体制和政治体制中的问题。我们在祝福和期待8位博士一路好走的同时,也当期待国家人事体制的破局,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和公平待遇,也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007.5.20,湘潭大学。

进入 高一飞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天益时评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5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