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中期,第三个领袖人物是公孙胜。
这个人物也可以不讲,但既然我们讲领袖,就把它讲全了,所以公孙胜也说一下。
公孙胜也有一段介绍:道号“一清先生”,蓟州人氏(现今天津人氏),“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学得一家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这个就有点神话了,或者略懂些许天文气象知识而又精通魔法妖术也未可知。人呼“公孙胜大郎”,绰号“入云龙”。“名闻江湖,善能用兵,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
有研究说,公孙胜这个人物是后来加上去的,《水浒传》初稿应该没有这个人物,定稿才有。所以,公孙胜的那些故事情节也都是相对独立的。
金圣叹说:“公孙胜便是中上人物,备员而已。”
所谓“备员”,就是一个候补人物,可有可无。
公孙胜为梁山法师,在一百零八人中排名第四,先后辅佐晁盖、宋江,拜罗真人为师,收樊瑞为徒。
在整个《水浒传》中,公孙胜是一个游离性的人物。在山上不多,在山下不少,经常到了要紧时候,需要借助他的魔法、妖术,就把他请回来。
但是,有人觉得,公孙胜不能被我们完全忽略,他与晁盖、吴用“鼎分三足”,直到宋江时期,他都是核心层的,是决策层的,是领袖级人物,而不是普通英雄级人物。
这位领袖级人物,在七星聚义的时候,是积极主动来找晁盖的。
他在晁盖时期是积极主动的,他在宋江时期是消极被动的。为什么呢?这里面一定是有缘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