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长期探索实践和创新突破取得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从自身国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长期探索实践和创新突破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当时的情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党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肩负起把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历史使命。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国的工业化是从学习苏联模式起步的。在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后,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随着计划的实施,苏联模式的缺陷也暴露出来。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这个阶段的探索虽然经历了曲折和艰辛,但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化国家,为改革开放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部署。1987年8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明确阐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党创造性地用“小康”这一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概念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对第三步目标作出新部署,提出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基础。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置于引领位置,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并采取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创新突破取得的宝贵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通常指的是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由于西方率先推进工业革命基础上的现代化,以至于有人把西方化、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和同义语。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所处历史方位不同,现代化也应有不同的模式和标准。一个国家或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模式,归根结底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实际,能否解决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思维定式,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的世界现代化格局,展现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就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的仁人志士认识到,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推进国家现代化。但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一经登上历史舞台,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和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之路,完全走得通,也走得远。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此巨大规模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可循。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出发,开发人力资源,释放人口红利,在不断实现人的现代化过程中推进国家现代化。中国巨大规模人口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版图,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在发展经济、促进物质全面丰富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传统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内含的殖民扩张基因,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社会上,坚持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生态上,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要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精神,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按照党的二十大对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的决策部署,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向前进。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照搬别国现代化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光明之路。中国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前提,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功发展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
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内涵。
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勇毅前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